黃書琪:與水共存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黃書琪:與水共存

行動黨士乃區州議員



又是年底季候風雨季,東海岸居民必須再度提防像去年一樣的大水災重臨。

與此同時,柔州南部卻面臨制水問題,下大雨,怕水災,不下雨,怕制水,我們究竟是面對怎樣的水政策難題?

全國各地,尤其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區,水災已經不再是雨季專屬,在許多亞洲國家,大城市一雨成災並不是新鮮的事情,背後牽涉的是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角力。這是中學生都應學到的常識,水土保持沒有做好,自然會水災。



馬來西亞的城鎮正在急速發展,過去是山林的土地,沒有植物覆蓋,沒有吸水的能力,泥石跟著雨水跑,導致水災;土地被開發,地面都蓋上石灰、磚塊,過去下雨土地能吸收,蓋上了石灰、磚塊不吸水,水只好在路面上慢慢流向低處,一雨成災就是這麼形成的。

那,這個水災的水,和制水的水有關係嗎?當然有。

大家不要以為防洪做好,只要把洪水越快導進排水道,不會淹水就是好事。當所有的水都是快速排出,不像從前經過土地吸收,保留在地底下,河水、地下水沒有充分的補給,只要天旱,就會缺水。

全球面對水危機

我們現在面對的水危機,不是柔佛州,更不是馬來西亞特有的問題,而是全球許多城市與國家,共同面對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

極端氣候降臨,但我們應對大自然的方式,依然是剝削與人工矯正。

柔佛州的水源保留區與油棕園近在咫尺,油棕是吸水量超高的經濟作物,我們的水源不是不足,而是沒有好好保護。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情況下,降雨量低於正常水平,城市區依然一雨成災,但水卻沒留下來。

我們真的缺水嗎?我認為,我們缺的是,管好水資源的思考與政策。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