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取悅觀光客 累死大象!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取悅觀光客 累死大象!

報導、攝影:譚絡瑜(部分圖來自互聯網)



非洲獅子塞西爾、美國黑猩猩哈拉比、泰國老虎廟里的老虎、巴西美洲豹祖瑪、台灣流浪狗小白被殺,先后登上國際新聞版,引起世界各地人們義憤填膺:“動物的生命應該由人類主宰嗎?”

2016年4月22日,柬埔寨吳哥窟有隻大象因為不堪長期載客,在大太陽底下衰竭而死。

2016年5月28日,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動物園裡,一名4歲男孩掉進欄舍,使得極危等級的17歲西部低地大猩猩哈拉比(Harambe)被射殺。

2016年5月30日,泰國熱門旅游景點老虎廟被揭發虐待老虎及非法交易野生動物,泰國野生動物保護局救出被和尚圈養以賺觀光財的147只老虎,並找到四十多只冷凍雪藏的幼虎屍。



2016年6月22日,巴西17歲雌美洲豹祖瑪(Juma)作為吉祥物,參與巴西奧運聖火接力活動后意外逃脫,結果慘遭擊斃。

2016年7月16日,美國阿拉斯加州一頭雪羊被人群追趕拍照,逃至港口的防坡堤時,不堪遭苦苦相逼而跳海,可憐最終落個溺斃的下場。

此外,還有無數不知名、沒被報導,因為各種原因、白白喪命在人類手上的野生動物和流浪貓狗……

在動物保育意識比以前強的今天,動物被人虐殺的新聞被更廣傳。喜愛動物的人,每每讀到這些新聞都有錐心之痛,為什麼比動物更有智慧的人類,沒能保護牠們,卻以個人私慾為堂皇理由,加害于牠們?人類的行為,配稱為“萬物之靈”嗎?

這頭年齡約40至45歲的雌象名叫珊寶(Sambo),于柬埔寨吳哥窟運載觀光客后,在眾目睽睽下倒地死亡。 (圖片來源:Yem Senok面子書)
這頭年齡約40至45歲的雌象名叫珊寶(Sambo),于柬埔寨吳哥窟運載觀光客后,在眾目睽睽下倒地死亡。 (圖片來源:Yem Senok面子書)

反對用動物賺觀光錢

2016年7月14日,馬來西亞浮羅交怡觀光景點Langkawi Elephant Adventures,被本地英文報章爆出明星大象Lasah,被鐵鍊長時間綁鎖四肢,疑遭虐待10年,動物保育組織Foto呼吁公眾聯署救出大象。

36歲的Lasah曾在伐木場拖樹桐,后輾轉在馬戲團表演、動物園展示、拍過廣告、參與《國王與安娜》電影拍攝,2006年被賣至浮羅交怡與觀光客互動。Foto要求救出Lasah送往彭亨蘭增瓜拉甘達(Kuala Ganda)大象保育中心安度晚年。

位于彭亨州蘭增瓜拉甘達的大象保育中心,是馬來西亞唯一安置流離失所野象的保育基地,開放讓游客近距離接觸、餵象、為小象洗澡,2012年起停止游客騎象項目。

在保護動物意識較強烈的先進國家,越來越多人民開始反對用動物來換取觀光效益,比如呼吁國人到外地如亞洲、非洲旅行時勿騎大象,原因是大象在訓練過程中遭受殘酷鞭打及挨餓。

經吳哥窟大象累死后,游客及憤怒的網友在網上聯署,希望終止這樣的悲劇繼續發生。近年來反對聲浪高漲,讓一些國家在宣傳動物觀光時更加小心翼翼。

浮羅交怡36歲的明星大象Lasah,每天表演互動、讓觀光客騎行,其他時間則四肢被鐵練綁鎖,無法自由走動。
浮羅交怡36歲的明星大象Lasah,每天表演互動、讓觀光客騎行,其他時間則四肢被鐵練綁鎖,無法自由走動。

真象殘酷 因恐懼而馴服?

你有否想過:為什麼龐然大象會如此馴服,乖乖听命于管理員,讓游客騎在身上?

騎象觀光引起爭議,贊成者認為:古早亞洲人騎乘大象、訓練大象工作,為何現在就不能?反對者觀點是:現在已經沒有必要馴服大象做為交通工具、或娛樂觀光客,而且訓練大象過程殘酷,付費騎象等同支持虐待動物。

馴象英文叫breaking the elephant,讀來令人心驚。馴象師用尖銳鐵棒、木棍、短鞭不斷刺打幼象至皮開血流,從反抗、心生恐懼到服從、乖乖听指令,馴服過程可長達幾週。

據說馴象法來自亞洲,過去只有亞洲象用做載人和拖重物,非洲沒有訓練大象為人類工作或充當交通工具的傳統。直至近數十年,因為觀光業的需求,開始出現訓練大象娛樂觀光客。也有一些非洲國家將大象賣到亞洲國家做觀光用途,一只幼象售價可達6萬美金。根據2015年世界保護動物組織資料顯示,24只非洲幼象被津巴布韋政府售予中國的野生動物園。

大部分觀光客因為愛大象而騎象,卻不知道馴象背后的殘酷真相、大象承受的心靈與肉體痛楚。他們也不知道許多幼象被迫強行與母象分離,從小接受訓練,被不斷鞭打、精神崩潰,最后馴服在人類淫威之下,終生活在陰影之下,為觀光客提供騎乘和表演。許多大象被鐵鍊囚禁在狹小空間裡,無法自由活動,不幸的話還會捱餓、生病。

非洲在1990年代末,最初在津巴布韋開始有大象被利用做商業用途,2001年起南非也跟風。到目前為止,非洲南部國家津巴布韋、南非、博茨瓦納、贊比亞,有超過39個大象商業觀光景點,當中至少25家提供騎象活動。

沒有需求,就沒有供應。只有當觀光客拒絕騎象,才有可能終止殘忍的馴象訓練。

良心觀光勿虐畜!

“歡迎來到大象園區,今天你們將有機會與大象近距離接觸。”來自各國的游客看見眼前龐然大象,不管大人小孩,心情都不期然興奮起來。與大象互動包括:撫摸、餵食、坐在象腿上拍照、騎象。

非洲津巴布韋著名旅游景點,維多利亞瀑布附近有幾個私營野生動物園區,其中一個規模最大的擁有12頭象,收費150美金、3個小時半的象背safari,是很受歡迎的觀光配套。基于近年游客的動物保育意識上升,業者表示考慮重新策劃包裝,以“elephant friendly”為重點宣傳,但仍將提供騎象體驗。

經理向訪客介紹園區背景以及關于大象的小知識。據他稱,園區里的象都是從遭遇旱災的國家公園拯救回來,也有因破壞莊稼被農民捕捉送來,或被盜獵殺害的母象遺孤。

他強調,互動園區內的大象都有正常休息時間及完善照顧。每頭象每天只“載客”不超過兩小時,炎熱中午時段被放回樹林里休息,除了晚上睡在個別象圈,其他時間可自由在園區樹木叢活動及覓食。

2006年,該園區從國家公園遷移8頭象做為觀光用途之舉曾受抨擊。園主回應解釋,從遭遇嚴重旱災地區救出大象,加以馴服讓牠們與觀光客互動,好過任由牠們白白死亡。

妥當管理,人與動物雙贏

動物是非洲窮國的珍貴資源和財富。他們的立場是,觀光業能夠幫助當地居民及動物,但要適當管理,確保動物生活環境良好。園區每個月飼料費用高達上萬美元,從觀光客身上獲取的收入不僅餵飽大象,也供養員工的家庭。

一名荷蘭旅行社業者表示,近年歐洲人保護動物意識很強。他在網頁上張貼非洲騎象照片,遭到網民圍剿,壓力之下被逼撤下,並取消旅行團的騎象活動。他所認識的一家南非大象公園,因為騎象活動遭非議、訪客數目大減,而把騎象改為訪客給大象洗澡,出乎意料反應很好。他個人雖認為騎象並無不妥,但旅游業者順應時勢改變,在保障動物權益為前提之下策劃新的觀光項目,似乎是未來“良心觀光”的趨勢。然而,在動物觀光缺乏合理管制的亞洲和非洲,旅游業者與觀光客必須學習的事情還很多。

好好愛它,停止侵犯

觀賞大象最佳地點不是動物園,而是野外或保育中心。若監管得當,自然生態野生動物觀光項目確實可以為當地社區、國家經濟乃至動物,帶來許多好處,唯目前許多提供騎象或大象表演的商業觀光景點,關心金錢收益多于大象身心健康。也有馴象師透露,幾乎所有幼象都經過同樣的馴服過程,不可能靠所謂的食物獎賞訓練。

動物保育組織呼吁更多觀光業者發展善待大象的旅游(elephant friendly tourism),停止騎象、表演、娛樂項目,避免訪客直接觸摸大象,鼓勵在更自然的生態環境欣賞大象。

象體最痛… 馴象師用尖銳的錘子不斷刺打幼象至皮綻血流,使之從恐懼到服從。圖中紅點,正是象體的敏感區,也是馴象師最常刺打的地方。
象體最痛…
馴象師用尖銳的錘子不斷刺打幼象至皮綻血流,使之從恐懼到服從。圖中紅點,正是象體的敏感區,也是馴象師最常刺打的地方。

游客在吉普車上觀賞獅子,不可隨意發出聲音和大動作,驚動對方。
游客在吉普車上觀賞獅子,不可隨意發出聲音和大動作,驚動對方。

保持距離,免傷動物
獵獅用相機非子彈

樹下坐著兩頭母獅,無視于停在20公尺外的吉普車和游客,一動不動盯著不遠處水池旁的目標——水牛群。牠們身后草叢中隱約坐著一個身影,風吹草動,牠忽然緩緩坐直身軀,于是我們看到了承繼獅子王血脈的雄獅。

雄獅環視四週環境,當牠面向鏡頭,眼神與我四目對上那一刻,我心頭震了一下,不禁屏住了氣息。導游司機壓低聲音告訴我們:看,牠臉上有一道打鬥留下的疤痕,很容易辨認,牠叫Xanda,是Cecil的兒子。

啊,牠就是Cecil的后代!Cecil,津巴布韋旺基國家公園(Hwange National Park, Zimbabwe)的明星獅子王,一年前在這塊土地上被一名美國牙醫誘殺,成為國際新聞話題。

Xanda與其他獅族成員顯然對載著觀光客的吉普車習以為常,一點也不在意被拍照。另一頭年齡稍長的雄獅Jerico坐在小徑中央,好整以暇享受日光浴,耐心等待與其他成員向水牛群發起攻擊的最佳時機。

我們遵照導游提醒:只觀賞、不打擾,乖乖坐在吉普車上,拍照不用閃光燈、不做大動作、不喧嘩,以免干擾動物作息。

導游說:“所有觀光客應該緊記這一句話:Shoot the animals with a camera, not with a gun。如果你喜愛動物,拍照留念就好了,不要傷害牠們。我無法想像,何以有人狠得下心,舉起槍將一頭美麗的獅子殺死?

獅子王的真實故事

美麗的Cecil本應在他生活的家園自然衰老死去,靈魂應該安息在原棲地,而不是被付6萬英鎊來打獵尋樂的外國游客射殺,頭顱被割下帶到數萬里外,做為勝利品掛在牆上展示炫耀。

生命誠可貴,它名叫Cecil

Cecil並沒有被遺忘。就在今天,2016年7月30日,美國動物保育人士發動在華盛頓舉行“獅子Cecil示威游行”,號召2萬人上街反對休閑狩獵,呼吁美國政府禁止從外國運入獵獲品。

然而,不同人對于Cecil有不同想法。美國獵人同好會指動物保育人士反應過激,並指“運動狩獵”歷史悠久不應被禁。

發生了明星獅子被誘殺事件后,津巴布韋政府短暫禁止休閑打獵10天后重新開放,皆因這個每年為國家賺取可觀外匯的旅游項目,生意太大。記者在津巴布韋國家公園問了不同人的意見,一名旅游業者認為,津巴布韋、非洲從來不缺獅子,少一只不少,被獵湊巧是一只有名氣的獅子,于是被外國人拿來大做文章。

事實果真如此嗎?雖然獅子在非洲並不算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但其數量銳減是不爭事實。當我們祖父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全非洲有超過45萬只獅子,如今生存在野外的獅子不到2萬只,減少約95%。如果不設法保護,或許我們的孫子就再也沒有機會親眼看見這些美麗的生物。

2015年7月2日,非洲津巴布韋旺基國家公園13歲的公獅Cecil,被美國牙醫Walter Palmer(左)與當地嚮導,以非法的方式誘殺。此事成為世界新聞,引起野生動物盜獵及合法狩獵的話題。
2015年7月2日,非洲津巴布韋旺基國家公園13歲的公獅Cecil,被美國牙醫Walter Palmer(左)與當地嚮導,以非法的方式誘殺。此事成為世界新聞,引起野生動物盜獵及合法狩獵的話題。

合法獵殺,依然天理難容

Cecil生前是旺基國家公園的明星,因為牠在鏡頭前總是從容自在,對游客十分友善。或許就因為牠對人毫無提防之心,而輕易陷入有心人的誘捕,慘遭毒手。

2015年7月2日當地時間下午6時,流著血,負著傷,Cecil逃躲了40小時之后,在生活了13年熟悉的草原樹叢里,被美國牙醫用弓箭近距離射死。爾后牠的頭被割下運到美國,牙醫因為持有合法打獵文件,沒有受到任何法律對付。而嚮導被控上庭,審訊多月,最后無罪釋放……

一年后,機緣之下,我來到津巴布韋旺基國家公園,在草原上很幸運地看到了Cecil的兒子Xanda與母獅伴侶,而且很欣慰地听說,牠們7只剛出生幾個月的小獅子,也在健康成長。

與獅同行

近年來開始流行與獅同行(walk with the lions)動物觀光活動,存有爭議。游客在管理員陪同下與獅子一起散步,看似對動物沒有殺傷力,但這些獅子被繁殖、圈養和馴服的過程,是否違反動物天性,對動物身心造成什麼傷害,暫無研究證明。

身為游客,若不確定,可以先上網查詢動物觀光活動業者的背景、聲譽。個人感覺不舒服,可主動向旅行社表明拒絕安排這種行程。

文明人,怎能嗜血為樂

給Cecil戴上GPS頸圈追蹤研究多年的英國牛津大學動物研究員 Brent Stapelkamp,在Ceci喪命一週年接受訪問。

Cecil死后,牠的后代過去一年來生活如何?

通常獅子王死后,其地盤將被其他公獅入侵搶奪,但Cecil死后,與他合作捕獵的另一頭年長雄獅Jeric,非但沒有傷害其后代,反而保護他們。

為什麼休閑打獵破壞獅群生態?

物競天擇是大自然定律,當獵人殺死獅群中最強的雄獅,其后代就會被其他獅子殺害,優秀血脈中斷,獅子基因也會變弱。第二點,雄獅遭殺后,母獅為保護幼獅免遭入侵的同類傷害,會把牠們移到安全地點,相對也是一般獅子不敢靠近、有人類的地方,反而使幼獅曝露在更大危險中。

打獵有助于保育野生動物嗎?

過去,傳統打獵一為捕食,二為維持生態平衡,獵殺對象限于過多、老弱、生病的動物。有人稱非洲地廣物種豐富,開放合法打獵既能控制動物數量、為當地帶來收入,也可以減少非法盜獵。但我認為,現代文明社會沒有任何理由,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創造收入。無論如何,富人為尋樂獵殺動物,更是絕對不能被接受的行為。

狩獵豢養動物,非英雄!

休閑狩獵或被譯作戰利品(Trophy hunting),也被稱為運動狩獵(Sport hunting),指由獵人愿意支付一筆費用,以獲得狩獵經歷和獵獲物。

在非洲國家,休閑打獵是合法的,客戶主要為美國、歐洲人,近年也開始出現中國客戶。在南非,Safari休閑打獵包食宿交通嚮導、不含處理運寄獵獲品,一天收費約400美元。根據行情,獵一頭大象收費3萬8000美元、公獅收費1萬9500美元、母獅8450美元、豹1萬5000美元、水牛1萬3250美元、河馬7950美元、鱷魚6450美元、長頸鹿3450美元等。

封閉式打獵(Canned hunting)更引人詬病,這些所謂獵物農場,大量繁殖豢養猛獸如獅子,讓游客付費射殺。根據調查報告,光在南非國內約有7000至8000頭被豢養的獅子,可見商機龐大。

Cecil事件之后,某些國家修改休閑打獵法律,超過24家國際航空公司宣布禁運載休閑打獵戰利品。今年初,美國漁農局收緊外國運入休閑狩獵的獵獲品,美國獵人去非洲狩獵的意願和人數大為減少,也使非洲運動狩獵業者生意大跌。

動物園動物精神病院?

在非洲這塊動物數量多于人口的大陸上,野生動物是為國家帶來財富的“自然資源”和“觀光賣點”。非洲Safari不僅是很多喜歡動物的人之夢想之旅,也是許多非洲觀光團指定內容。

多年前,曾有一位動物學家對我說:動物園是動物的精神病院,許多關在籠里的動物都患上憂鬱症而行為失常。我記起小時候,在動物園里看見動作遲緩的大象向游客討食物、病懨懨的老虎在水泥地上不停來回踱步、猴子神經質地向游客吼叫。自那之后,便對去動物園看失去自由的病態動物心存抗拒。

踏足非洲大陸,在津巴布韋旺基國家公園的safari體驗,第一次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興奮,同時不免有點戰戰兢兢。

學習尊重動物

擁有豐富知識的嚮導解釋,只要保持安全距離、不對動物造成壓力,動物就不會介意人類的存生,更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因為在大自然食物鏈里,人類並非猛獸的食物。野獸通常因為年老或受傷、或棲息地遭破壞,無法正常覓食,才會攻擊人。沒有被人傷害、捕獵過的野生動物很單純,一般對人沒有防備之心。人類懂得尊重動物,動物就會展現牠們最自然的姿態,與人和平共處。

在野生動物園與在封閉的人造動物園里觀賞動物,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自然生態沒有為觀光客特設的表演節目,野生動物不會做出可愛討好動作,你還可能現場目睹動物獵食的血淋淋真實一幕。

要是說,safari是最佳觀賞、破壞力最低的動物觀光方式,動物園是否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呢?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到非洲大陸看野生動物,許多人只能在動物園里近距離認識動物。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動物園都被關閉,那孩子們到哪里去看動物呢?相對的,如果動物觀光沒有適當監管,野生動物越來越少甚至絕種,我們未來就只能從書本、照片、紀錄片去認識動物。人類應該重新學習尊重動物,運用智慧在教育人類及保育動物之間取得平衡。


象會求救,信賴人類
何忍活剝其牙!

大象很有靈性,當牠們生命陷入危險時,會向人類求救。然而,將牠們生命逼上絕境的,偏偏又是人類!

今年6月2日英國媒體報導,在津巴布韋,一頭被非法盜獵者槍傷的大象Ben走入度假村求救,成了世界新聞。

位于津巴布韋北方Kariba湖邊山丘上的Bumi Hills Safari Lodge,就是救了大象的地點。沒有人知道為什麼Ben會懂得走入度假村求救,但該度假村嚮導David Amyot告訴我們,Bumi在當地土語意為“生命”,或許千百年以來生活在這兒的動物都知道“生命之丘”是牠們的避難所。

他也告訴我們,Ben及時得到醫治和細心照料,已經完全康復,回到湖邊正常生活。然而,盜獵並沒有中止,下一只被盯上的大象或許不會像Ben一樣幸運……

大象Ben被非法盜獵者槍傷,走入Bumi Hills度假村求救,成了世界新聞。
大象Ben被非法盜獵者槍傷,走入Bumi Hills度假村求救,成了世界新聞。

無牙大象,如何自保?

David每天清晨帶領游客做walking safari,在灌木叢里尋找野象蹤跡。陡步safari比起坐吉普車多了幾分探險味道,一行人跟著揹槍的嚮導,在灌木叢里尋找野象蹤跡。

他對生活在這地區的象群了如指掌,熟知每一只象的名字。經驗豐富的嚮導觀察地上大象腳印和糞便,就能知道象群向哪個方向移動、距離多遠,多少只雄雌象、年齡多大等。

說起大象,David如數家珍。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公尺,高度通常約4.1公尺。非洲象分布在遼闊的非洲大陸,津巴布韋、南非和博茨瓦納擁有最多大象。非洲象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樹芽﹑灌木﹑樹皮,每天要喝200公升的水,一隻成年象一天吃進體重5%的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成為白蟻、狸貓等小動物的食物。

非洲象平均年齡在60~70歲,象群一般由10到30頭大象組成,由一頭老雌象帶領。頭象和雌象一直生活在一起,而雄性非洲象在約14歲青春期離開象群。每個群體都有自己聯絡的聲音和氣味,並能靠一種人耳不能聽到的聲波溝通。

城市切斷象群覓食路線

為了採食,象群一年要走1萬6000公里,遷徙的路線從南非到西非轉一圈,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極有耐性的漫長尋食旅行。可是大象遷徙路線越來越常被人類建立的城巿、高速公路、邊境中斷,嚴重影響非洲象生態,引發某些地區“象口”爆滿問題,並導致自然生態失衡。

David認同大象數量應該要控制,但無論如何就不能接受盜獵者為了割下象牙而殺死大象。“人類為了炫耀財富和品味,在家里擺放犧牲一頭大象、掠奪其牙雕刻的藝術品,是一件挺荒謬的事。”

“大象覓食需要長牙翻土、推倒小樹,受到其他猛獸攻擊時以牙保護自己,失去象牙,牠們會無法生存。”他說:“請想像,活生生被剝牙,就像人不打麻醉被拔牙那樣痛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類為何將自己的虛榮,建立在動物身上?

嚮導David Amyot向游客講解各種非洲大自然動植物知識。
嚮導David Amyot向游客講解各種非洲大自然動植物知識。

阻不了盜獵行為

根據政府估算,津巴布韋目前有超過8萬3000頭大象,主要生活在旺基國家公園及Zambezi河谷一帶。2014年報告指出,Zambezi河谷大象數目從2001年的1萬9000只減至1萬3000只,減少了40%。

與其他非洲國家一樣,津巴布韋非法盜獵猖獗,該國對盜獵者殺無赦的嚴峻法律,阻嚇不了盜獵。

大象因為象牙值錢、具有龐大的亞洲巿場,每年有數以千計大象被盜獵殺害。2013年,津巴布韋旺基國家公園發生300頭大象被盜獵者用山埃集體毒死。2015年,Cecil被射殺后四個月,同一國家公園再有近100頭大象被山埃毒死,津巴布韋首都機場起獲一批173公斤運往新加坡的象牙。


犀角比黃金貴
惹來滅族之憂

如果說大象因牙而死是悲歌,犀牛因角喪命,才是動物滅絕的慘痛悲劇……

叫非洲盜獵者殺紅了眼的,除了價值不菲的象牙,還有被稱具有神奇療效的珍貴中藥犀牛角。

津巴布韋旺基國家公園里有一塊廣袤的草原,據說以前這里有數百只龐大白犀牛自由漫游,然而今天連一只犀牛的影子也看不見,空盪盪的草原有一種沉重的寂寥感。嚮導無奈聳肩告訴我們:全都被盜獵殺死了。

距離旺基370公里外的馬托博山國家公園(Matobo National Park)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由一系列經過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而成的花崗岩組成,這里還有無數的鳥類和野生動物,其中僅存的二十多頭黑犀牛,是吸引許多觀光客到來的景點。

African Wanderer在馬托博山國家公園安排野生動物攝影團(photographic safari),創辦人兼嚮導Ian Harmer在這個地區從事犀牛保育近30年,並致力建立反盜獵糾察隊。

在非洲著名五大猛獸(Big Five):獅子、大象、花豹、非洲水牛、犀牛之中,犀牛是遭到最大量的獵殺,迄今已瀕臨絕種。過去數十年,津巴布韋的犀牛因為瘋狂盜獵活動瀕臨絕種,到目前為止只剩下不到800頭。

2015年元旦前夕,一名犀牛盜獵者落網被捕,判監坐牢35年,但在2015年第一個月,津巴布韋有50頭犀牛被盜獵殺死。黑巿交易行情,一公斤犀牛角售價50萬美元,越南入藥用的犀角粉一克要賣133美元,是當時黃金價格的兩倍,這解釋了為何永遠有人甘心冒險盜獵。

African Wanderer創辦人兼嚮導Ian Harmer,在馬托博山國家公園地區從事犀牛保育近30年,全力反盜獵。
African Wanderer創辦人兼嚮導Ian Harmer,在馬托博山國家公園地區從事犀牛保育近30年,全力反盜獵。

犀牛能與人溝通?

Ian帶領游客去尋找犀牛前,他要求大家不要把地點標示在FB上,避免被盜獵者知道犀牛所在。走入灌木叢,隱約出現灰黑身影,大家屏息止步。要知道犀牛跑起來,時速可達每小時56公里,若受驚嚇攻擊人,殺傷力很大。

Ian模仿犀牛叫聲“嗷--嗷--”與他的“犀牛寶貝”們溝通。很神奇地,犀牛媽媽居然回應了。確認犀牛母子很放松,他領著我們輕手輕腳,慢慢向牠們走近,然后示意大家停在安全距離以外。

帶著不可思議的心情,端詳眼前低頭吃草的這一對犀牛母子。小犀牛或許還不太習慣被人注視,向母親靠近,撒嬌“呦呦”兩聲。很難相信,如此龐然大物會發出有如小寶寶嬌滴滴的呦呦聲。

“你們能夠理解為什麼人類為了割取牠們頭上的角,而將好不容易才長得這麼大的犀牛殺死嗎? ”憤怒悲痛的眼神完全說出了他心頭之痛,語氣變得激動。“為什麼犀牛角的價格會超過黃金?因為亞洲人相信它有神奇藥效,你們相信嗎? ”他的眼似乎有意無意落在我這唯一的亞洲面孔上,我感覺面頰發燙……

犀牛母子在灌木叢里覓食。
犀牛母子在灌木叢里覓食。

犀角,其實如人類指甲

“根據科學研究,犀牛角成分與指甲一樣,含有或只具有微不足道的藥用價值。犀角只有長在犀牛頭上時才有用。那些以為犀角可以治病的人,實際上和咬自己的指甲沒有區別。”

“東西方文化不同,我們非洲人完全不能夠理解,為何亞洲人服用犀牛角做的藥?我明白改變流傳了幾千年的信仰並不容易,很難破除犀牛角神奇藥效的傳言。”Ian嘆了一口氣,繼續說:“但為了拯救就快滅絕的犀牛,我贊同合法養殖犀牛,讓犀牛角交易合法化。即使這麼做違反自然生態,但總好過任由盜獵者滅絕犀牛。”

他加以解釋,不同于象牙,犀牛角就像人類指甲,被切掉后會重新長出來,一年可長5公分,“收割”后幾年就會長回原來的長度。合法養殖、合法供應,有機會杜絕盜獵,也可為國家人民帶來收入,是雙贏局面。然而,推動合法養殖犀牛的最大阻力,來自動物保育分子。Ian希望今年10月津巴布韋政府能夠通過法令,合法養殖看起來是當前唯一能夠拯救“孩子們”命運的方法。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希望人們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護可愛的犀牛,不然,我們的子孫未來永遠沒有機會看到牠們。 ”


非洲反盜獵
永續觀光

再豐富的自然資源,若無節制濫用,而不永續經營,總有一天會枯竭,最終人類要為本身的自私和貪婪付出代價。

非洲國家動物觀光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旅游業者利用動物換取利益,缺乏監管,加上野生動物非法盜獵問題嚴重。非洲野生動物或許不會有全部滅絕的一天,但物種瀕臨絕種、生態失衡,長遠終究會影響許多非洲國家旅游業的未來。

由于缺乏官方撥款,一些地區的私人旅游業界,合資組建巡察隊對抗盜獵。比如在Kariba地區,Bumi Hills Safari Lodge度假村意識到保護動物觀光資源的重要性,2009年組建了一支反盜獵巡察隊。2010年,當地人自發創建反盜獵組織Kariba Animal Welfare Fund Trust(KAWFT)。

Cephas Shonhiwa是Kariba宣傳組織的活動協調員 ,他向記者介紹KAWFT保護動物方面做的努力,包括對抗盜獵、拯救治療受傷動物、解除捕獵陷阱等。他表示,非洲盜獵集團擁有重型武器,甚至直升機、飛機,相比下私人界反盜獵巡察隊資金有限,交通工具、汽油、藥物等開支龐大,極需民間捐款支持。

“Kariba人民千百年來與動物和平共處,和諧的生態因為外來非法盜獵者而受破壞,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保護野生動物、湖裡的魚,不要太遲了來不及挽回。”

Cephas Shonhiwa向記者展示獵人用來捕捉野生動物的鐵線圈套。
Cephas Shonhiwa向記者展示獵人用來捕捉野生動物的鐵線圈套。

回饋大地,平衡生態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日漸提高,未來的世界旅游業朝著綠色旅游(Green tourism)方向發展,永續經營的生態旅游(sustainable egotourism)將成為潮流。除了令人愉悅的旅游品質,觀光客也更注重旅游內容是否會對環境生態造成不良影響。

非洲在生態旅游發展落后于歐美、亞洲國家,但也意識到刻不容緩,必須趕快推行。旅游業最發達的南非,已經開始策劃更多生態旅游項目,與南非毗鄰的津巴布韋,也想迎頭趕上。

Charlene Hewat是Environment Africa的CEO,曾在1980年代騎腳車環游非洲宣傳拯救犀牛。她在國際旅游展上告訴記者,做為永續生態旅游的推手,他們正與私人旅游業者、社區和公眾三方努力摸索津巴布韋式的永續生態旅游管理模式。在認證、社區參與、經費分配、資源狀況調查、保護與管理、標準監測、培養公眾意識等方面展開調研推行,一步步來,希望改變外國人對津巴布韋的印象。

她介紹,目前有140個單位參與,做得比較出色的是幾家位于熱門旅游景點維多利亞瀑布區和旺基國家公園的Safari camp,如:Linkwasha、Somalisa、Bumi Hills。他們裝置太陽能發電機、進行污水處理、減少垃圾、保護環境、保育動物、協助保持自然生態平衡,並積極回饋當地社區,如聘請當地人、長期訂購當地蔬果、資助孩童上學,取之有道,利用自然資源創造收入,再回饋大地與社區,是發展永續旅游的核心精神。

人與動物可和平共處

非法盜獵發生在世界各地,也包括我國。大馬野生動物保護局在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方面,一直付出許多努力,也常配合執法單位偵破野生動物的走私案件。

大馬動物觀光雖不及非洲普遍,但隨著近年越來越多休閑農場推動生態旅游,人與動物如何和平共處將是未來的思考方向,其他國家的動物觀光經營模式及問題,值得做為借鏡。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