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材:城人五味──我愛露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吳韋材:城人五味──我愛露台

年輕時,就喜歡在露台上的感覺,只是那時不懂為什麼。



小時我家其實是沒露台的,舊式店舖樓上,倒有個能望到附近整片紅瓦屋頂的窗口。窗雖不大,卻是我心情樂園。我望出去,常看到在屋頂周圍無所事事的貓,看到對面藥行養的鴿群隨時飛過,還看到讓我決定要學好水彩的夕陽雲朵。那時小坡還有很多燕子,傍晚時分就會從美芝路剪著海風回來,熱鬧極了,但我不知道它們究竟快樂些什麼。

后來似乎明白,那窗口就是我對外界感到好奇與嚮往的一處通道。

尤其在嚴苛家教下,室內一切都已定形,越發憧憬外面天地的變化。也因此,后來每見電影裡那種能從門窗直接走出來的露台,簡直陶醉到靈魂出竅。



洋人露台不僅能走出來,還能種滿招展的盆花。陽光下,花朵仿佛能借著風力,把戶外的燦爛招引到室內。而在露台上那些招手示意的人,都很瀟灑,都信心洋溢,臉上有著健康光芒,我好羨慕。

因此,旅行時我會特別注意建築物有沒有露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有,希臘土耳其也有,南美與北非只要曾是殖民地,也都有。不過,越是離開溫暖的地中海,歐洲其它地區的露台,也就逐漸顯得拘謹了。是氣候吧?露台雖也種花,卻是閨秀型的了,像小家碧玉稍稍露點羞怯,雖不豪放,卻也溫馨。

好些畫家也都愛露台,哥庚、雷諾瓦、馬蒂斯、莫迪蘭尼,都是。哥庚肯定是盯著露台下陽光裡那些穿紗籠的豪乳女人。雷諾瓦也是,只不過他盯的女人更要豐腴些。馬蒂斯或喜歡望得遠一點,他愛審視遠遠近近空氣裡的光色變化。莫迪蘭尼這浪子倒是例外,他一定是盯住對街一處陰暗角落,盯住人們側臉慢慢爬上來的陰影,他憂鬱的眼睛總能看穿都市濃妝下所掩蓋的悲哀,最后他也就從一個露台上縱身跳下,說真的,並不意外。

露台,或許就是人獨處時一扇稍稍虛掩的心情。不再完全設防,但也不是完全不設防。人的視線,望著外面,內裡其實翻滾。露台外景色或仍然如昔,但凝望的眼神裡,那層心理氣候,卻是變幻無常的。室內與室外的拉扯角力,出走或不出走?就在一個人怔怔望住露台時,千軍萬馬奔騰。

少年時,是純粹的憧憬嚮往;風華正茂時,享受胸膛上的陽光招展;已屆沉澱的年齡,就回到一脈洞悉冷靜。

每個人,每階段,都會搬演這部《我與露台之間》的獨角戲。就如一叠早有安排的時光情節,置入每個人的看圖識字讀本裡,作一次性的翻閱。

現在當然明白了,坐在露台前,心就要全靜下來,那樣才能把自己與外面的關係,看得清楚些。至于記憶裡還要不要留住這片景色,倒完全不重要了。

新加坡作家,80年代初背包環球旅行后開始專業寫作,著作二十余冊,其中《背包走天涯》系列最受歡迎。現從事旅游帶團、樂活指導、寫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