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敲打重鑄一輩子 打金手藝後繼無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老師傅敲打重鑄一輩子 打金手藝後繼無人

鄭明樹說,以往要重鑄金鏈時,得先度量金鏈的長度和厚度,再用半手工機器,慢慢的拉長編織。
鄭明樹說,以往要重鑄金鏈時,得先度量金鏈的長度和厚度,再用半手工機器,慢慢的拉長編織。

(直涼27日訊)現今時代,逢遇上喜慶之事,華裔送賀禮時首選金飾,金店美輪美奐的設計,琳瑯滿目的金飾品讓顧客印象深刻,可是提起打金手藝,卻鮮少有人能親臨參觀。



打金手藝相傳源於春秋,盛於戰國,因為用的是榔頭、銼刀等工具,為黃金進行雕工,早期從事金舖製作及金飾品製作的都俗稱打金師傅。

百樂直涼首家金舖天盛合記金舖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創辦人何賜蔭早在1930年,由中國廣東佛山南海區遠度重洋到大馬投靠兄長,後在彭州文德甲學習打金藝術,續而在五十年代與友人江觀生在直涼聯營第一家的金舖。

該金舖在直涼創辦後,吸納了金馬揚、明光、吉拉央一帶的客戶,經營60年後,於2013年因何賜蔭年紀過高,後人無意繼承的關係,結束67年的營業。



何賜蔭女兒何麗梅受訪時指出,以前金舖開業時,直涼與外界的交通聯系除了一條黃泥路外,就是火車交通,父親每週一清晨就趕搭火車到直涼,然後在週六下午4時之後匆匆趕火車返迴文德甲。

誠信經商顧客放心

她說,父親是非常有誠信的商人,在地方上打金時,很多市民非常放心把金飾品交給父親,讓他回爐溶金,並用工具在金飾品上進行雕花、重鑄成項鍊、戒指、頭飾等。

她說,父親的大半輩子在打金室里度過,這一輩子除了用小榔頭敲敲打打,就是對著火爐重鑄、或是用簡易工具,把黃金拉鑄成金鏈。

“父親非常熱愛這份工作,就算孩子長大了,有自已的事業,他還是埋首打金,至年紀越來越高,手開始顫抖,有時甚至不小心損毀顧客的飾品,他才放下打金的手藝,只是經營店面。”

師傅需具備眼力手力心細

“眼不好手不巧,打金師傅眼力、手力、心細缺一不可。”

何賜蔭女婿鄭明樹受訪時指出,當初其岳父打金時,他在同間店鋪經營鐘表生意時,常聽其說出該句話,如今打金行業被淘汰,除了被時代洪流淹沒外,最大的原因是打金師傅的繼承人非常難找。

他說,打金師傅要出師,需要摸黑早起訓練,通過師傅嚴苛訓練的同時,還需要忍受常期在打金室打磨獨處的長時間工作。

他說,在燒鑄金過程中,會有3%左右的金損失,由於大眾無法衡量重鑄金後的比例,所以此時更看重打金師傅的誠信。

他感慨說,打金師傅要成功出師需要符合不少條件,在如今“速食”金飾品買賣、金飾品進口的影響下,打金手藝註定會沒落,如今的金店舖甚至大部分都不再擁有打金師傅,只買入金飾,專心營運店面生意。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