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關乎民生品質 藝術怎能被典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題故事.關乎民生品質 藝術怎能被典當!

    報導:葉鳳玲
    圖:李玉珍、共享空間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油價不斷上漲,進一步讓國人感受生活的壓力。要解決壓力不難,只要相信和有心,一邊吸收正能量,一邊釋放正能量,吸放之間,以四兩撥千金的方式化解壓力。
    馬金泉(共享空間專業舞團創辦人)
    馬金泉(共享空間專業舞團創辦人)

    “馬來西亞的藝術從來沒有被祝福過。”馬金泉言簡意賅道出國內藝術的困境,這句話亦是他和拍檔葉忠文自19年前共同創辦“共享空間”專業舞團至今,一個略帶悲憐的縮影。

    “我想為藝術圈說一些話,國家獨立60年以來,政府沒有好好地實行國家藝術政策,也沒有藝術工業的概念和理解,很多事情都是民間自己化自己為力量去做。”

    他指出,一個專業的表演藝術團體應當包含三個重要的經濟來源:被政府支持、被企業支持、團體的自營。“政府的支持已經沒有了,近年的經濟不景,也讓商家擔心整個行業的惡性循環,所以躊躇不前。最后,還是要靠舞團自己。”

    在這不景氣的時刻,一些業餘團體嘗試用票價來抵銷成本,但一百、兩百令吉的票價,讓觀眾卻步于門外。


    馬金泉道出其中的癥結:“國內觀眾認為藝術可有可無,遇到經濟不好,首先被割除的就是藝術。西方人的消費習慣與亞洲人有明顯差異,像意大利歌劇永遠在盛行,這是因為西方人視藝術是生活一部分,亞洲人認為應該花費在衣食住行,藝術隨時可以被典當。”

    與人互動 扎根社區

    面臨這迫切的眼前困境,馬金泉不希望只是無助地“坐以待斃”,困境反而激發他的鬥志,要如何在這最壞的時代,創造好的時機。

    “這19年經歷的風風雨雨,培養出我們的耐性和豁達心態。很多東西我們很努力了,但是事情的發生不在我們的掌控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當推手,多少的力推來,就以多少的力推出去,不能夠使用蠻強力量,而是要四兩撥千金。”

    要如何找到四兩撥千金的力量,輕鬆地消弭困境?馬金泉說,首先是建設好心態,遇事首先定下來,看清局勢,然后去想如何解決,不要淹沒于人心惶惶中。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第二,遇事尋找新的應對方法。我覺得很感恩的是,一路來的經驗讓我發現了本土化的力量。一開始,我只是想發展舞團,但后來開拓其他領域,和不同領域的人互動之后,我才知道社區紮根的重要性。”

    石頭雞蛋 硬碰困境

    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同的人能量場的強度也是不同的。但是,有相同夢想的人,能量是能夠相和的,和充滿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推動藝術,傳遞對生活、文化的熱愛,就能持續地釋放正能量。

    為了連結更多有夢想、正能量的人,一起推動國內藝術,馬金泉考慮結合所有的人脈,共同辦起籌款演出來籌設基金會,讓年輕藝術家申請或給予他們演出的平台。

    “我們看到許多從國外讀藝術的年輕人回國后,被迫要一直教課來應付生活開銷,他們甚至不敢有夢想去做一場演出。前輩能做的,就是運用自己的能力、影響力去幫助他們,透過我們的專業去成就其他人的成就。”

    馬金泉認為,正能量是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一直抱怨、覺得完蛋,就是在釋放負能量。“不如轉化想法,與其抱怨不如去解決問題,解決過程中,又能學到新的事物。”

    他以一顆雞蛋來比喻國內的藝術,而這顆雞蛋很容易被客觀環境擊破。“雖然目前我們處于艱難的位置,但是過去的19年經驗,給予了我們豐盛的內在,雖然我們是雞蛋,但卻是一顆石頭雞蛋,能夠應對許多不可預知的困境。”

    國際環球和平大慶典總編舞。
    國際環球和平大慶典總編舞。

    逆向生存 培養觀眾群

    雖說馬來西亞沒有成熟的藝術市場,藝術難以經營,但作為本地專業舞團,“共享空間”靠著獨特性及持續創作,開拓藝術市場的銷路。

    藝術有價,但是要如何讓公眾看到這個價值所在,“共享空間”花了19年,才得出“走出孤芳自賞,走入市場”的經驗談。

    馬金泉說,他們的舞團和外國舞團有一個差異點,外國舞團先有行政部后有藝術部,前者的工作就是把藝術部的舞者、作品推銷出去。

    “我們相反,先有藝術部后有行政部,因為國人對藝術冷感,有再強的行政部,沒有市場也是徒勞。所以,我們把舞蹈和舞者當作卡片,先把卡片派到觀眾的心目中。走了好多年,舞團慢慢上來了,我們才設行政部,再由行政部策劃把作品送出去。”

    除了這個逆向做法,“共享空間”也很努力開拓生存鏈,尤其是培養觀眾群和贊助商。

    他認為,藝術不只是演出和展覽,因此“共享空間”經常走入學校、民間社團,和不同民族、不同領域建立互動。當中,馬金泉個人特別支持華教。

    “我覺得華人文化分分鐘會被截流,當這個源流城堡每一年被攻擊,我會特別想要去擁抱它。這不是膚色問題,我是站在國家對待任何民族的宏觀角度上,這是基本的人權,如果今天馬來人文化受到破壞,我也會站出來。”

    走出象牙塔 加入新元素

    關于藝術在馬來西亞的困境,馬金泉表示,它是由多條平行線的因緣、因果交錯而成;除了客觀環境大因素,還有藝術家本身的心態。

    去年新春演出,馬金泉編排了一個華族舞蹈《錦簇春行》。當時,他思考一個問題:“雲手這個動作大家太熟悉了,時代走到今天,這個古老的東西能不能新式化?”

    最后,他把華族傳統舞蹈的動作分解、變化、組合,當中也把孔雀舞加入動態裝置藝術元素,孔雀尾巴可以折起來圍繞自己。當時,舞蹈家李瑞強看了說佩服,但也有圈內人說他編錯了、大逆不道。

    “我覺得搞藝術的人要走出自己的象牙塔,我們需要長很多的眼睛,去看待很多不同的事物,不能夠單薄地以‘我認為’去看待所有事情,這樣太狹義了。”

    馬來西亞的藝術缺了什麼?需要什麼才能造就一個成熟的藝術市場?馬金泉和拍檔葉忠文不停思考這個議題,雖然目前國內沒有成熟的藝術市場,不過,卻有“共享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滿足他們表演的願望。

    “人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能夠轟轟烈烈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有一天真的做不到,但最起碼可以告訴自己,我做過了,我覺得這就是人生的刺激。”

    漲風衝擊波及藝術

    “共享空間”在1998年創立,2003年成為國內首個華人專業舞團。因為是全職,舞團的接觸面比業餘團體更全面,往往最先感受到經濟不景。

    “2016年之前,只要努力去做,不要要求太多,拉長補短,我們還可以顧全生存。但是2016年實行消費稅之后,成了大負擔,因為消費稅並不只是一個貨物6%,而是每一件事情都是6%。”

    “過去租借劇場兩星期可能是3萬5000令吉,消費稅實行之后漲價近至5萬令吉,因為劇場、劇場員工、做衣服的、做道具的,全部都漲6%。”

    馬金泉感嘆,健康的國家建設應當照顧到國民的福利,然而政府卻沒有做到這些責任和義務。“所有國家的劇場,只是外表好看,裡面不能夠用,燈光損壞、地板損壞,我們只好租用私人劇場,成本更高。”

    沒有國家資助金的扶持,“共享空間”如履薄冰走過了19年。當中,最讓他們感到頭疼的是,客觀環境不時湧現一些東西,來考驗他們的應變能力。

    “像今年,突然汽油漲價20仙,油價一漲,等于運輸業漲。受到波及最大的可能就是藝術界,因為藝術界沒有明確的經濟運營,它培養觀眾,但是,觀眾一遇到問題就會被分化。”


    善意謊言 激勵攻頂正能量

    圖:謝蔚卿、受訪者提供

    林興(攝影家)林興拍攝的照片被選為《宇宙》刊物封面。
    林興(攝影家)林興拍攝的照片被選為《宇宙》刊物封面。
    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生活凝固成影像。相機能定格世間所有美好事物,林興喜歡那個定格的瞬間,透過自己的雙手呈現正能量……

    影像的力量是什麼?拿著相機按快門,林興從攝影中獲得一種簡單而溫暖的正能量,他說:“攝影的影響力不僅僅于單純地記錄,而是有更深遠更強大的感染力、影響力。”

    拍攝風景、鳥類、藝術文化等各種題材的他,從每一個鏡頭裡的構圖,看到了和諧之美:“尤其大自然之間,每一個東西看似獨立,但都是遵循一種平衡的生存原則,不至于破壞整體的和諧。”

    以前我就是這樣被騙!

    大自然的和諧搬到現實生活裡,林興有所啟發:“人與人之間也一樣,碰上矛盾、衝突其實不是大問題,最重要的是面對、溝通,大家來對話,錯就錯,對就對,很簡單。”

    大自然在他心中撒下正能量的種子:“大自然變化無窮,拍攝大自然多了,也經歷多次的突然變化,總覺得自己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接受,不容易慌張。”

    “面對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個人經驗是,先從自己的心理做調整,讓自己的心安定、平和下來。”

    林興在森林裡嘗試過晴天、雨天之的狀況,從中學習了許多。因為爬山經驗豐富,訓練出他對環境的敏感度,比如爬山的時候,如果突然身體感到涼爽,就知道天色開始轉黑了。

    “在熱帶雨林中,下午四點就會開始天黑,當感覺到涼爽,就知道天即將變黑,此時,隊友們就會開始做準備,互相配合。”

    “每個人體質和腳力不一樣,有些人特別有體力攻頂,他們的任務就是先攻上山紮營。腳力不好的人,我們會跟他們談天、分享森林的知識,讓他們放輕鬆。其中,我最常說的就是‘很快就到,五分鐘’,鼓勵繼續往前走,以前我就是這樣被別人騙的,哈!”

    他說,人與人的相處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但只要彼此互相配合和體諒,世界和平不是難事。

    心善 方能發現美

    林興深受一本書《此時此刻》裡所摘錄的一句話影響:到處都有美的存在。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這本書啟蒙了我對大自然的看法,生活裡到處充滿美,即使是不起眼的東西,留意一下可能也會有新發現。”

    現在的他,慢慢學習觀察周圍的環境,甚至經過溝渠的時候,都會看一下有沒有特別之處或美的地方。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看東西都很表面,忽略了更深層真正的美。和朋友們一起分享所拍的照片,有人說,怎麼我沒有看到這個?可能在拍的時候,他們只注意要拍,反而沒有看到周圍的景色吧!”

    “其實,只要心美、善心,看什麼都是美;如果心中充滿嫉妒,什麼都看不到。”

    人獸相迴避 互不侵犯!

    林興有過一次特別的爬山經驗,那就是在攀爬途中遇到狗熊(馬來熊)。“我們一行十多人正在走上山,前面突然出現一隻狗熊,向著我們的方向走下來,我們一看到它馬上退下山,沒想到狗熊也和我們一樣,馬上回頭退回山上,哈!”

    那一次的驚鴻一瞥,讓林興確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人類沒有傷害動物,動物是不會攻擊人類的。

    “在森林中遇到蛇,我們也不會用棍子去趕走它,只是跟它說:蛇大哥,請讓路,它真的就走了。”

    林興曾經為了滿意的照片,等待了四年才如願以償。“壽帶鳥(Asia Paradise)很難找,后來我和朋友分開行動,我到檳城北海和亞依淡,他們則到彭亨州的國家公園拍鳥。”

    “當我在檳城,突然接到朋友打來電話說,他們拍到了壽帶鳥!當天下午,我從檳城返回吉隆坡,隔天一早趕去國家公園,整個行程1500公里,就是為了要拍壽帶鳥。”

    美麗的事物難尋,但最讓林興難受的不是尋找的艱難,而是人的行為。

    “有些人為了理想的拍攝構圖而去破壞自然的環境,我們看過有人把LED燈照射在雛鳥身上……碰到這種行為,我們會提醒對方,如果對方不聽,我們寧願不拍,收拾離開。”

    大自然的和諧之美,讓林興感動萬分。
    大自然的和諧之美,讓林興感動萬分。

    假日山中過 豐富野外常識

    自稱“全部的假期都在山裡度過”的林興,可說是“森林達人”,舉凡牽涉森林的活動如爬山、露營等,他都頗有經驗,特別是遇事之際的自救方法。

    “過河流之前,千萬不要綁住背包,一旦涉水不幸被水流沖走,要記得手放開,讓背包被水流沖走,因為如果你綁住了背包,可能會被它拖著走,或被水淹沒。”

    “如果在森林中迷路,往下走尋找水源處,然后在水源處等待救援。如果一直走下去,離開的範圍越來越遠,可能拯救人員很難找到你。”

    同時,山裡流動的水都可以飲用,沒有流動的水則很危險,可能會有動物的糞便或病菌。

    “除了尋找河流,藤類植物的莖枝中間都是空心,砍了它,就會有水流出來,可以飲用。還有,顏色鮮艷的果實不要吃,一般會有毒。”

    另外,如果要拍鳥,他建議四月至六月的繁殖季節。“鳥其實是很有智慧的動物,它們不會到僻靜的地方做窩、孵蛋,而是在最危險也最安全的地方,那就是人類會經過的路邊,這樣就不怕猴子來吃鳥窩。”

    拍神功戲一站4個小時

    林興拍過許多主題式照片,當中他最愛拍的是藝術文化,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種義務,我們再不去拍的話,將來它就會消失不見。真的到了那個時候,至少還有照片可以看”──他如是說。

    以前,他不喜歡粵劇,覺得它很吵鬧;喜歡上之后,才驚覺粵劇其實是大學問,從演員的動作、服飾、髮型都有一番意義和講究。

    現在,聽到哪裡的神廟慶典邀請到好演員,他和一班攝影愛好者就會捧場。比如,近一兩年,他們都會到霹靂華都牙地(Batu Gajah)拍攝神功戲。

    “他們邀請的都是香港演員,一演就是四個小時!我們也堅持站在那裡拍四個小時,而且演員很配合,會對著鏡頭擺甫士,哈!”

    “我到處走到處拍,看到了許多美好的事物,從中也帶動我的創作靈感,拍出來的東西有變化,不那麼呆板。我希望自己的照片,也能帶給看的人一種刺激的力量,想去嘗試新事物,或感受其美好。”

    他說,攝影不只是單純的拍照,藉由鏡頭,可以讓自己打開無數的門,學習新的事物。像他拍鳥,之前就買了相關的鳥類書籍研究,從閱讀和實際的拍攝,擴大自己的知識。

    別抱怨 負面情緒會傳染

    林興喜歡攝影是有原因的。他說,攝影提升了他的人生和藝術修養,這而份修養滋潤、美化了他的生活。怎麼說呢?

    目前是創價學會出版部攝影師的他表示,這份工作給了他很好的平台:“學會至今舉辦過逾四百場活動,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領域的人,看他們的作品、和他們聊天,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人生和藝術修養,進而對自己的人生觀也有幫助。”

    林興對一切抱持好奇心,也因為好奇而參與。雖然是一位攝影師,但他亦有逾十年的爬山經驗,西馬七座超過2000公尺的山,他都攀爬過。

    “我以前不會煮飯,但是因為爬山,學會了煮飯和配菜。其實這是和隊友們一起成長,我向他們學習煮飯,他們則向我學習攝影,一開始只有我一人拍照,現在每個人都拿相機了呢!”

    人是群居動物,如果一直抱怨環境不好,這種負面情緒會傳染、延續下去。“但是,只要我們一直抱著正面的心態,暴力和暴躁就不會延續。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正能量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假如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態,社會就會太平。”


    渺小但偉大 抓住夢想尾巴

    圖:盧淑敏、受訪者提供

    葉金文(畫家)在家中畫廊作畫。
    葉金文(畫家)在家中畫廊作畫。
    葉金文的追夢之路曾經多番顛簸。沒有人賞識他的畫、沒有知名度、沒有能力搞畫展推銷自己──諸多的“沒有”,沒讓他頓覺眼前烏雲密布,因為他相信充滿陽光的心態,正是一種能夠“撥雲霧見青天”的正能量。

    原本應是進入穩定期的不惑之年,但是葉金文不走這條“一般的路”,40歲那一年放棄藝術學院教學工作,租借辦公室做週末畫室教畫,把更多時間投入四處邊走邊畫,找回為自己而畫的愉悅時光。

    從藝術學院走出來,他像是從井底跳出來的一隻青蛙,看到了天地之大、宇宙之廣;但現實是殘酷的,伴隨而來的,還有超乎想像的衝擊和壓力。

    首當其衝的就是生活問題。“不管生活如何節省,總是有無可避免的開銷,雖然有週末畫室的收入來源,但仍不足以供屋供車,當時住的屋子從3000方尺的排屋,搬到800方尺的公寓……”

    當全職畫家的第一年非常糟糕,畫作雖然賣了一些,但挖左邊補右邊,生活開銷像翻滾的海浪,讓他的不惑之年,搖搖晃晃。

    “當時有想過放棄,畢竟畫畫要有人欣賞才能繼續走下去。但是,我很享受作畫的過程,即便沒人欣賞也希望能繼續畫下去……”

    漂浮在黑暗海面上,還有一束微光在他心,當他感到不安、猶豫,這微光就會照亮記憶中,他曾經那樣隨性揮筆、落筆瀟灑地愉快作畫──因為這樣,他依舊緊抓夢想的尾巴。

    在浪潮中 堅持固守

    其實,葉金文並沒有被夢想沖昏了頭。他知道自己的不足,剛出來作畫的新人畫家,沒有知名度,畫的又是常見的風景畫,缺乏個人特色。

    “風景畫是我非常喜歡的題材,因為我自小在鄉下長大,滿滿的記憶都是到河邊捉魚、跑來跑去,所以決定畫自己最熟悉的題材。畫了一年多,反應不好,畫廊也不想要我的畫。”

    當他在現實生活中掙扎求存,一天晚上突然憶及之前有位朋友對他說過的一句話:人生如果到達谷底,不妨請求上帝的幫助。于是,他當 下靜下心,祈求畫作能夠賣出去。

    半年后某一天,一間畫廊打電話告訴他,他的畫作成功以2500令吉賣出去,這個價格是他最初估價的四倍!

    “我記得當天是星期六,太太在煮快熟麵,我接到畫廊打來的電話之后,轉頭和太太說不要煮快熟麵了,出去外面叫炒麵吃,哈!”

    萬事起頭難,但只要堅持固守,凡事有了開端,接下來就會順遂。第一幅畫成功賣出去之后,寄放在畫廊裡的畫作也陸續賣出去。

    勿絕望 路在腳下

    當全職畫家13年,葉金文吃過苦,嚐過甜,在在讓他感覺路就在腳下,沒有所謂的絕路。所有的苦和甜,最終都會重疊,蜿蜒成一條長長的路,通到現在的腳跟下。

    “以前我覺得自己走在沙漠上,綠洲不知在何處,但是后來發現,只要有信念和正能量,慢慢就會走向陽光。”

    他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帶有正能量,這樣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趣味。相反,就算生活艷陽高照,也會覺得對未來沒有期待和嚮往──這就是抱持正能量的重要。

    “對我來說,信仰的恩典很奇妙,它讓你有這個經驗之后再把它拿走,但是它一定會再開另外一扇門,讓你繼續走下去。所以,不要絕望。”

    他預感經濟不景氣連帶藝術市場變冷淡,但他不失望,計劃順應客觀環境沉澱一陣,同時往內在的自己拓展,尋找創新突破。

    《大自然色彩》
    《大自然色彩》

    隨市道換尺寸 油彩縫中繁花開

    畫作最直接、最能展示畫家的天賦和專業素養;而任何創作,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靈感。

    “靈感需要持續累積經驗,將腦海裡的點子串接成新的靈感。以我的經驗,創作要做回自己喜歡的題材,舉例,向來畫的風景色調是綠色,可能可以來個大膽的突破,畫紅色的森林!”

    他建議,提升藝術創作力和美學素養,是透過日常的累積,沒有一步登天的竅門。

    “多參與活動,比如大型展覽、本地或外國藝術者畫展,或是走出去,邊旅行邊畫畫。特別是到國外,整個大環境和平時熟知的不一樣,在新的環境裡,沒有人認識你,也就沒有任何包袱,可以從零開始做任何想做的。”

    坊間“預料”今年經濟不景氣,對此,葉金文說:“藝術和經濟市場息息相關,經濟一旦不好,藝術市場最快反應出來。經濟起飛,大部分人買屋子都會買畫來裝飾;經濟不好,就會少買畫。”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大環境的變化促使人們的想法和生活習慣改變……我也從收藏家那裡聽說過,希望能畫一些中型或小型的畫作,這樣他們才有能力支持藝術。”

    真正東西 隱藏畫布后面

    一幅畫既有故事,也有畫家的感受在裡面。葉金文畫過一幅大型畫作《大自然之居》,河流蜿蜒向遠山奔流而去,河旁叢生紫色和橙紅色九重葛,草地上還有幾間馬來高腳屋。

    “我記得來到彭亨甘榜巴蘇(Kampung Pasu)的時候,覺得這裡很漂亮,有小屋子、流水、瀑布,當地人一天賣香蕉就可以生活了……”

    讓他印象深刻的,包括當地叢生的九重葛。比起城市裡小株盆栽生長的模樣,甘榜的九重葛仿如野生般茂盛,花非常多,顏色非常艷,遠看像一團火。

    甘榜巴蘇回來之后,葉金文開始畫九重葛,因為他內心有一種蠢蠢欲動在醞釀,想透過畫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那裡的九重葛和大自然,可能是沒有受過破壞,特別漂亮!于是我把所有看到的風景,重組、結合起來,它不是照著實景畫,去到那裡也看不到這樣的風景,但它有地方的元素在裡面。”

    他相信,一幅畫真正的東西是隱藏在畫的后面。畫家能畫的題材很多,然而一幅畫的價值取決于畫家凝注在畫布上的靈魂──從觀賞者由衷的內心震動,到發揮在色彩裡面的心靈躍昇。

    家居畫廊 作畫就是生活

    2011年,葉金文站在夢想的頂點。那一年,他在住家隔壁的空地上,擴建一間面積30×50的家居畫廊。

    “畫廊就在住家隔壁,所以叫家居畫廊。我希望畫廊能像家裡那樣舒適,我經常和收藏家、朋友在畫廊吃東西、看電視,只要泡上一壼茶,就可以聊半天。”

    家居畫廊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有時候在畫廊作畫突然聞到香味,就知道太太在煮東西:“這是我一直嚮往的生活,想作畫就畫,想休息就可以休息。”

    作畫對現在的葉金文來說不是一份工作,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他是在走出國外的時候,得到這份體會。原來,他曾在2004年、2005年和2015到美國開畫展,尋找機會。

    “2012年,國內藝術市場開始冷淡,我也趁在英國唸書的兒子畢業之前,到那裡三個月,走走看看,也畫了一些畫。”

    不過,在生長的土地上,葉金文覺得能做的事情更多。在心態上,他也比以前更從容,特別是在家居畫廊裡作畫,等待收藏家到來欣賞畫,和他們談談生活、事業藝術,一直在生活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