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老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那些年的老街......

    20170310lm05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涵括八條老街背景
    ■楊思怡 9組13號 培風中學

    今天是青少年記者培訓營,我們被安排到客家公會的“溫古堂”進行了模擬採訪。

    “溫古堂”是以60年代的舊馬六甲老街為背景,涵括了八條老街︰板底街、豆腐街、水仙門、觀音亭街、打鐵街、打金街、估俚街和吉靈街。

    其中有14種行業在當時最盛行,不過如鐘錶維修行、雜貨鋪、傳統電器店、製藤業、打鐵業、洋貨布匹店、餅家、金鋪及典當店,現今都日落西山。


    目前可在豆腐街尋得營業幾十年的桶業至今仍然繼續,可是店主是個87歲的老爺爺了,后代也不會再繼續。

    而洋貨布匹店相當于今日的百貨商店,售賣從外國入口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毛巾、肥皂、牙刷、襪子、文具及縫制衣服等。除了賣布料,也應顧客要求加工結紅彩、繡球、縫制喜帳、喜喪的用品。老街曾有兩家製作傳統糕餅的餅家——水仙門的黃祥盛餅家、估俚街的金發餅家,製作的糕餅多達十幾種,包括閩粵的喜餅、佳節禮餅和神誕供品。在這些傳統糕餅當中,豆沙餅、老婆餅是至今依然受歡迎的生活點心。

    導覽需備歷史知識
    ■林偉源 9組12號 MMV

    《中國報》青少年記者到“溫古堂”做了一項實習採訪,“溫古堂”是一間位于馬六甲客家公會的歷史文物館。

    該歷史文物館的導覽主任為出德成先生。他也是一名老師。所以他在講解歷史文物時,特別有經驗。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除此之外,由于老師也曾當上“三山九九”的導覽員超過十年,所以對馬六甲的歷史有所了解。于是就這樣漸漸地成為了“溫古堂”的導覽員了。

    在老師講解“溫古堂”的歷史文物時,兼沒有遇到很大的問題,但是對于他來說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是有几次,來訪“溫古堂”的團員太多而且同一時間來,一時應付不來,不過,最終還是想到解決的辦法。

    在這份工作中,他最大的收獲是當他講解歷史文物時,看到團員們對文化文物的歷史知識有進一步了解后,他感到非常欣慰,也提升了心中的滿足感。

    他說,要擔任導覽員應該具備基本的歷史知識,繼續將文化傳承到下一代。

    聽了他的講解后,我心里對他多了一分尊敬,這也加深我對“溫古堂”的了解。

    續傳承手工業
    ■湯鈱浩 9組0011號 英華中學

    第十二屆《中國報》青少年記者培訓營在摸擬採訪中,我們去參觀設在客家公會的“溫古堂”。

    “溫古堂”里展示馬六甲八條街14種老行業的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在豆腐街里做木桶的老公公。在豆腐街曾有兩家做木桶店。如今,只有一位做木桶的90高齡的老人——陳卓添,在豆腐街后的后巷里敲敲打打,用一雙瘦干的手繼續做著已經很少人用的木桶和小矮凳。

    陳卓添老公公的手藝傳自他的父親。陳卓添自小與三個兄弟替父親拾廢棄的木箱,如:裝英國進口餅干的木箱,這些木箱對陳家而言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木料。年紀還小的陳家兄弟,撿回木箱后的工作便是折木箱,並將木箱上的釘子拔出,用錘子將彎曲的鐵釘打直再用。木桶除了可以用來煲米飯、泡腳、當水桶之外,許多馬來小販仍然用著木桶裝椰漿飯。不過,現在已經很少人再使用這種木桶了,現代的人都是使用塑料桶了。現在這個桶的價錢大概是150令吉左右。

    我很佩服這位老公公有堅持的心,他現在90高齡了,都不言退休,是為了將他爸爸的事業傳承,讓下一代仍有機會看到這些傳統手工業。

    每件物品意義深重
    ■廖德銘 9組0010號 英華中學

    《中國報》第13屆青少年記者採訪到“溫古堂”。“溫古堂”位于姑務路客家公會的樓上。這是由一組熱心華人文物者創設的。他們是為了記載馬六甲華人先輩歷史和傳承馬六甲華人早期的文化。

    “溫古堂”里收藏超過百件的古物。這些古物大部分是公眾捐的。當然,有些道具是自己制作的。他們大概花了8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這些擺設工程,對他們而言,這里的每一件物品對他們都意義深重。

    “溫古堂”負責人說,他們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希望下一代能知道上一代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導覽主任出德成老師向我們解說得十分清楚,他也向我們說了一些關于古代華人的事跡。

    據說,明朝的皇帝眼看著江山一一湮滅,心生不舍,便跑到紫禁城后上吊自殺。明朝的大臣不服于滿清的皇帝,因此逃去馬六甲。他們也發明了一個字—— 。這個字令人很感興趣。“ ”字在一些老墓碑出現,此字像「清」 ,但是無「主」字,成了 “ ”墓。 是反清复明的意思。

    參觀“溫古堂”的游客很多,有時甚至是各國官員。我覺得這里會那么多人是因為有好的口啤。游客參觀時都會對這些文物有些感觸。

    客家公會會長張民生先生說,他們會繼續主辦活動,以吸引更多游客,不會讓“溫古堂”發揮歷史館的作用。

    記錄客家人奮斗史
    ■劉梓薇 9組0009號 SMK MUNSHI ABDULLAH

    今天的青少年記者培訓營模擬採訪,我們去參觀客家公會的溫古堂。溫古堂是一個把馬六甲華人文化歷史呈獻出來的歷史館。它在2012年成立並于2013年開幕的。

    在溫古堂里記錄了客家人的奮斗史。馬六甲客家人的人數僅次于福建人。除了馬六甲市區,客家人也分布在州內各區,如淡邊、榴槤洞葛、吉山等地。這些客家人多為海陸豐、惠州及河婆人。此外,客家人也聚居郊區,如安樂新村、馬接巴魯、愛極樂新村等。

    接著在早期的客家人在馬六甲從事礦業及農業方面的工作。因此多數礦工為客家人,除了錫礦業,客家人也以種植木薯、胡椒、甘蜜為主。此外,在馬六甲市區也有不少的客家人經營小生意和以手藝維生,如打鐵、打白鐵、打銀、做木桶等。

    在馬六甲的豆腐街后的窄巷里敲敲打打的做木桶的店,只有一位做木桶的87歲老人名叫陳卓添。陳卓添早期做的木桶都是用裝英國進口餅干的木箱,后來也用潮洲柑的木箱等,這些別人不要的木箱對陳家而言,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木料。

    走一趟溫古堂帶給我很多知識,它讓我了解馬六甲歷史,也讓我更熱愛華人歷史和文化。

    擺設經過精心設計
    ■孫傑凱 9組0007號 馬六甲華文中學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國報》小記者青少年記者培訓營。《中國報》青少年記者被安排參觀“溫古堂”。

    “溫古堂”是一個收藏許多客家的歷史文物的“博物館”。負責講解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覽員——出德成老師。

    “溫古堂”成立于2013年12月。當時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記載華人歷史,以及把馬六甲的老街和各種老行業的故事記載下來。總共有8條老街,那就是打鐵街、打金街、觀音亭街、水仙門、板底街、豆腐街、估俚街、古靈街。

    “溫古堂”裡的展覽文物都是民眾免費捐贈的,有些則是複製出來的。

    “溫古堂”內的擺設都經過精心設計的,總共花費了8個月完成。當遊客參觀“溫古堂”都會覺得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家裡一些以前用過的東西,現在原來都是古寶,可惜已經把它丟了,所以現在就覺得很可惜。

    “溫古堂”不時會辦一些講座,還曾舉辦過兩次剪紙比賽。馬六甲華社對于“溫古堂”這個“古城華社歷史走廊”的反應積極。而且他們也不會把它看作是客家人的文物而已。此外,導覽員對于這份工作也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希望“溫古堂”這個地方不要因為科技而被淘汰。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參觀這個“溫古堂”,以傳承這個歷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