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焦‧醫療費掐百姓咽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健康聚焦‧醫療費掐百姓咽喉?

    TMC生命科學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兼總執行長郭鴻盛認為,醫療服務雖然不是免費的,但無論政府或私立醫療機構,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拯救生命及守護患者的健康,因此,關鍵在于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如何為不同需求的人們提供適當的服務。
    TMC生命科學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兼總執行長郭鴻盛認為,醫療服務雖然不是免費的,但無論政府或私立醫療機構,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拯救生命及守護患者的健康,因此,關鍵在于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如何為不同需求的人們提供適當的服務。

    報導:陳筱柔
    圖:李玉珍、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醫療費動輒數万令吉,甚至數十萬令吉,連政府醫院醫療費也宣告調漲,我們未來會否陷入只能死,不能病的困境?或者,我們早已身處在這個世代卻不自知?

    錢也許並非萬能,但更多時候,沒有錢卻萬萬不能!救命的醫療,正是一個既不能“免費”獲得,甚至需要付出高額費用才能得到的服務。

    活在一個人口高齡化、疾病年輕化的世代,平凡市民如你我,如何才能自保?政府或醫療機構扮演什麼角色?讓各領域專家為你解答。

    療費高漲!
    只能死,不能病?


    疾病年輕化、人口老齡化……各種因素讓人類的醫療需求日趨增加,但醫藥費永遠只漲不降。你,準備好應對醫療開銷這個也許比疾病更可怕的隱形殺手了嗎?

    醫療通膨率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醫療開銷從來不免費,掌管多家醫療中心的TMC生命科學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兼總執行長郭鴻盛,並不認為我們身處在一個“可以死,不可以病”的年代,關鍵在于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如何為不同級別的人提供適當的服務:“醫療,從來就不是,也不屬于廉價服務範疇。試想一下,培訓專業醫護人員、建立設備完善的醫療中心等等,都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通貨膨脹,醫療費用調漲也是必然的現象,加上各種疾病的治療需求也隨著時間逐漸演變,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與照護,重大疾病如癌症和心臟衰竭,治療費用都不便宜。

    因此,全球醫療體系共同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確保高素質醫療的可及性,以及醫療開銷的可負擔性。”

    馬來西亞蘇黎世(簡稱ZIMB)人壽保險總經理慕克斯(Mukesh Dhawan)分析,提到醫療費用高漲課題,人們應該理解的第一個關鍵詞,其實是醫療通膨。

    “馬來西亞的醫療通膨在最近幾年快速攀升,目前每年醫療通膨率大約是15%,未來甚至會更高!”事實上,醫療通膨,正是醫院、專科,甚至藥物收費高漲的罪魁禍首之一。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購買保險降低負擔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匯率和通膨率幾乎是最複雜的兩大難題,一個國家的通膨率會受到許許多多的因素影響,有國家內部本身的問題,也有外部的影響,醫療通膨率亦然如此。

    馬來西亞的醫療通膨率繼2014年政府放寬醫療費用(例如:專科醫生收費)調漲條例后,伴隨這項措施而來的,是醫療費用的增加,而保險公司也開始逐步調漲保險年費。

    慕克斯坦言,未來隨著醫療通膨率持續高漲,保費也必然會隨之繼續調漲,以應付未來的醫療開銷,從個人角度出發,購買保險就是降低及轉移醫療風險的方案。原因在于,有別于醫療保障相對完善的其他先進國家例如:英國,我國私立醫療費用都是民眾自己付費的情況居多。

    另一方面,他也認為政府在醫療領域應扮演更重要的推手角色,例如:能否為私立醫療業者提供更好的稅收回扣或津貼?能否為民眾提供更多保險保障的回扣等等,畢竟醫療是每個人和社會的基本需求之一。

    馬來西亞蘇黎世(簡稱ZIMB)人壽保險總經理慕克斯分析,馬來西亞每年醫療通膨率大約為15%,而醫療通膨率正是醫院、專科,甚至藥物收費高漲的主要原因。
    馬來西亞蘇黎世(簡稱ZIMB)人壽保險總經理慕克斯分析,馬來西亞每年醫療通膨率大約為15%,而醫療通膨率正是醫院、專科,甚至藥物收費高漲的主要原因。

    ▎年老帶病拖垮經濟

    除了日益增多的各種慢性和嚴重疾病,老齡化社會是為醫療通膨率及醫療開銷雪上加霜的另一項因素。

    曾經,我們都認為長壽是好事,但現實是帶病,尤其嚴重疾病的長壽,對于當事人,甚至家人而言,未必真是好事,若再加上沒錢治病,長期的醫療與照護,小則拖累家人與朋友,大則拖垮醫療財政。

    吉隆坡班台醫療中心老年病學專科兼健康老化專家拉玆班醫生(Dr. Rajbans Singh)說,人類平均壽命延長已是不爭的事實。“急性疾病不再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現今社會,人們往往死于慢性疾病、退化性疾病、轉移性癌症、免疫系統缺陷和其他疾病,這些疾病往往存在一些共同點:長期持久的殘疾或行動不便、患者活動受限、需要依賴他人照顧等等。”

    ▎事前規劃醫療需求

    拉玆班醫生指出,人口老齡化世代的來臨,加上更全面的醫藥發展,未來的醫學趨勢將會逐漸走向包含預防性(Preventive)、預測性(Predictive)、個人化(Personalized)、參與性(Participatory)的全人醫療模式。醫療模式日趨進步當然是好事,但在疾病年輕化、老化趨勢與日俱增的兩大推動力量下,無論個人或國家的醫療費用負擔,勢必更加沉重!

    因此,日益高漲的醫療開銷,就成了人人都應該優先關注的事項,原因在于即使是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們,也可能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缺乏適當的財務規劃,任何一次住院或治療費用,都可能輕易耗盡一個人的畢生儲蓄。換言之,長壽也是一種風險,如何事前規劃補足人生“老”和“病”階段的醫療需求,是現代人安老的必要功課!

    吉隆坡班台醫療中心老年病學專科兼健康老化專家拉玆班醫生認為,如何採取積極預防措施,確保自己更健康地進入老年,是應對老齡化趨勢的重要考量之一。
    吉隆坡班台醫療中心老年病學專科兼健康老化專家拉玆班醫生認為,如何採取積極預防措施,確保自己更健康地進入老年,是應對老齡化趨勢的重要考量之一。

    ▎療法創新 費用增加

    根據人生理財規劃顧問蔡雲鵬過去十多年幫顧客索賠的經驗,隨著越來越多新的醫藥與醫療技術不斷創新發展,醫療費用自然隨著相關進展逐步增加。“撇開癌症等重大疾病,即使是如盲腸炎、鼻竇炎這些看似很小的手術,費用也已經翻倍。

    10年前傳統盲腸炎手術的費用大約3000令吉,現在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手術費大約需要一萬令吉;過去鼻竇炎的傳統手術介于4000~6000令吉,現在若採用新的鼻竇球囊擴張術來改善鼻竇炎症狀,費用則介于1萬3000至1萬8000令吉。”

    郭鴻盛和慕克斯都不約而同認為,醫療開銷課題並不是單一機構或個人所能承擔的問題,因此應對方案自然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大至政府應與私立醫院經營者合作,以提供更完善及更大眾化的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醫療通膨率的合理調漲,甚至小至人人做好自己的財務與醫療風險規劃、維持健康及早預防或發現疾病等等,缺一不可!

    ▎政府醫院要等待,轉求私人醫院

    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醫療通膨率上升,間接催生了“無上限理賠”醫療保險與“指定保障年齡越來越高”的概念,你大可以將其視為保險公司的事業商機而不予理會,但聰明人會從更貼身的角度出發,從中推算出自己的保障需求,確保自己趁早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避免未來自己若帶病活得久,反而成為自己、家人或社會的負擔。

    事實上,想要健康老去、優雅地活著或在必要時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絕對是一件需要提早規劃的事情。

    經常需要幫客戶處理醫療索賠事項的人生理財規劃顧問蔡雲鵬坦言,雖然有人認為生病了沒有錢,可以去政府醫院,但問題在于政府醫院往往一床難求,甚至可能連手術或複診都可能要等上幾個月,導致人們很多時候只能循其他途徑,例如:私立醫院求醫。

    ▎保險以備不時之需

    蔡雲鵬用一個簡單例子,說明趁早規劃對于醫療開銷費用的重要性:“一般上,生病或需要入院時,大部分人都有三張卡可以用:提款卡,信用卡和醫藥卡。提款卡是從自己的儲蓄戶頭,以對等方式(假設醫藥費是20萬令吉,就必須掏出20萬令吉來支付)取出現金繳付醫藥費。

    信用卡的話,首先要擁有高額信用限制,可以用單一或多張卡來繳交醫藥費,但別忘了如果無法在限定時間內繳費就必需付利息(利息大約以每年18%計算),否則循環利息加起來需要支付更高額費用。

    醫藥卡,是目前比較有警覺性的消費者會事前準備的人生預備卡,以備不時之需或提前轉移高昂醫療開銷的風險。”

    慕克斯坦言,醫療領域的任何一個環節,從醫院設施、診斷器材、醫生收費、手術室等等都有其特定的費用,也都是導致醫療費用高漲的幕后原因。

    雖然比起十多年前或其他發展中國家,馬來西亞的保險滲透率已經提高(目前超過50%),但若與其他保險滲透率(包括國家健保制度)高達90%,甚至將近100%的先進國或發達國家,我們對于未來醫療開銷的準備工作,其實仍然遠遠被拋在后頭,而他強調,在提升醫療保障這個方面,保險機構、政府和相關醫療單位都需要扮演更重要的關鍵推動角色。

    人生理財規劃顧問蔡雲鵬說,任何醫療保障要趁自己還年輕,身體還健康時,就應該規劃,而不是等到生病才開始考慮,否則可能為時已晚。
    人生理財規劃顧問蔡雲鵬說,任何醫療保障要趁自己還年輕,身體還健康時,就應該規劃,而不是等到生病才開始考慮,否則可能為時已晚。

    我病了,負擔不起醫療費!
    勿成醫療通膨受害者

    別以為左邊兩個圖表都是沒有意義的數字,只要多留意或聆聽身邊的故事,或坐在醫院走廊半天,你也許就會聽到各種“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甚至觀察到許多含著淚水的眼眶暗喻著“我生病了,但我負擔不起醫藥費”的真實境況。

    關鍵是,在那個時刻,無論患者或身邊親友,可能已經無從選擇或愛莫能助。

    醫療通膨率,無論你喜不喜歡,或你願不願意接受,它都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保障自己來“抗通膨”。以下是綜合各個領域專家建議,你能夠提前準備好應付未來醫療通膨和老齡化趨勢的幾件事:

    1.趁年輕規劃

    年輕就是本錢,趁年輕做好醫療風險規劃,為自己構築完善的醫療保障,才能避免老年或退休后,被龐大的醫療費用所拖累,或在生病時陷入沒錢治病求助無門的困境。另外,越年輕規劃,能夠享有的保障越多,支付的費用也相對便宜。

    2.定期檢視

    建議每隔5年就重新檢視自己的醫療保單和保額,看看是否仍然符合目前的財務狀況。以5年為期限的原因是,一個人在5年內通常都會出現變化,例如:從單身變成組織家庭,或孩子出世、購置房產等等。因此,定期檢視才能了解自己目前的醫療保障是否足夠應付需求,以及考慮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3.充實理財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教育和知識水平在某個程度上,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深度,甚至也決定了你能否優雅地面對疾病和老齡。充實理財知識,趁早規劃能長期且持續的投資管道,讓個人或家庭資產隨著時間累積增加,幫助自己分散景氣循環的風險,與此同時也能幫助我們達到對抗醫療通膨的目的。

    ▎及早規劃抗醫療通膨率

    當然,也許有人可以天真以為覺得“生死有命”,大不了就是一死(可是,萬一死不了?)無需提前規劃什麼醫療風險。

    然而,一個人一輩子的醫療開銷數字其實非常龐大,打個比方:假設一個人不幸罹患癌症,需要使用新式標靶治療(一個療程下來的費用可能是數萬到數十萬令吉不等);若再加上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大量使用營養補充品、長期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費用,多半不是一般普通人銀行存款所能負擔的。

    所以,談論任何健康或醫療問題之前,我們都應該很實際地正視醫療開銷這個問題,及早開始規劃,準備好自己的“健康存摺”,為自己打造更完善的醫療保障計劃!

    ▎醫療新世代3個關鍵詞!

    1.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主要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進而導致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現象。

    國際上對于人口老齡化的詮釋主要概括兩大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雖然目前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例如:歐洲與日本),但人口老齡化趨勢已逐漸在全球各地發酵。

    老齡化與醫療存在密切關係,人類壽命的增長、醫療科技的進步、醫療設施普及化、以及老年人對醫療及社會保障的需求較大等情況,終將會成為個人或國家醫療費用的沉重負擔。

    2.疾病年輕化

    顧名思義,疾病年輕化就是指各種原本被視為老年人專利或老年才發生的疾病,如今已有持續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

    疾病年輕化不只影響患者健康,也是醫療界迫切需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意味醫療開銷支出的增加。

    3.醫療通膨

    醫療通膨,其實就是醫療領域的通貨膨脹,因此可以從通貨膨脹的定義來理解醫療通膨。
     經濟學家將通貨膨脹定義為“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換句話說,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而發生在醫療領域的通膨現象,也是如此。

    很多國家的醫療通膨率甚至高于一般的貨物通膨率,加上各種新藥、新醫療技術的開發,醫療開銷水漲船高已成為既定事實。

    人口老齡化、疾病年輕化社會來臨,減低醫療風險,應儘早規劃!

     如果,你無法想像每年15%的醫療通膨率究竟意味著什麼,或者對你到底有什麼影響?以下兩張數據圖表也許可以讓你更明白!

    20170415hfocus05a

    假設今天一個人需要支付的醫療費用是RM50,000,按照每年15%通膨率計算,未來一個人可能需要支付的醫療費用如下:

    20170415hfocus05b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