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祥:人多選票佔優勢 華人比例再減衝擊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魏家祥:人多選票佔優勢 華人比例再減衝擊大

     蔡賢德(左2起)贈送水果禮籃給魏家祥,左起為李仕偉及何國忠。
    蔡賢德(左2起)贈送水果禮籃給魏家祥,左起為李仕偉及何國忠。

    (加影21日訊)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指出,目前雖可能看不到華裔人口下滑帶來的政策變化,但只要人口再減至15%甚至20%時,就會看到一定的衝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語重心長的說,國內華裔人口比例下滑,在票箱民主制度下,也會對政治帶來一定的衝擊。

    他說,華裔在馬來西亞的人口比例,從1957年的37.6%跌至2016年的23.4%,屬預料之中,儘管華裔通常以“重質不重量”為口號,但在一人一票制下,每人的選票比重都一樣,人多還是會佔優勢。

    友族學華語勿排斥

    “政府在擬定政策上,當然會以全民為出發,但只要人口再減至15%到20%,就會看到一定的衝擊。”


    魏家祥今早出席“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的趨勢與挑戰”研討會后,這么說,出席者包括馬華副總會長拿督何國忠、拉曼大學校長拿督蔡賢德,及副校長李仕偉。

    魏家祥早前提及,與過去祖先南來的情況不同,今天的華小不再是華人教育,且有約19%非華裔已到華小入讀。

    他舉例,得知一些友族同胞開始掌握中文,華裔就感覺自己飯碗不保,是值得大眾深思的情況。

    他補充,若有人比華裔把華文掌握得更好,又精通中華文化,不能因宗教背景或膚色而排斥他們,反之應在華文教育,而不僅是華人教育上做出調整。

    他強調,現今情況與時代不同,若華裔還是固步自封,一直從本位思考,就會給自己帶來更苦惱的局面。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推動教育國際化

    何國忠認為,若我國人才,特別是華裔人才為外國吸收重用,說明我國教育制度有能力培養適應全球市場所需的人才,並有培養外國人才的能力。

    他說,我國有必要進一步推動教育的國際化,在各個階段吸收更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才,通過豐富我國教育多元化的特徵,進一步提升我國整體的教育水平。

    此外,他說,“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提供全新的發展機遇,也推動了全新的人才流動,特別是將沿線國家的人才從全球化的邊緣位置納入全球化的主流位置,創造新一波的人才流動。

    “我國人才,熱別是華裔人才,有必要憑藉本身的就業或創業優勢,把握發展機遇,創造更多的人生奇蹟。”

    他補充,當我國的華裔人才佔據了全球前沿領域的最耀眼位置,華裔族群的權益和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他說,華裔應以開放的胸襟、敞開國際視野和採納歷史的眼光,認真探討華人人口,特別是華人人才課題,才能走出更廣闊的格局與前景。

    政府沒主動關華小

    詢及鄉區華小因人口遷移而越來越少的情況,魏家祥指華小危機存在多年,但政府從未主動關閉華小,也沒有阻止華小遷移,從1999年至今,教育部已發出搬遷批准信,讓108間華小遷移,約70、80%的華小已在新地點正式啟用。

    至于華裔人才流失,他指這是正常的趨勢,人各有志,只要到國外打拼的人才認同國家,他們還是會回國。

    陳耀泉:開關華小胥視學生數量

    理科大學教授陳耀泉建議,以學生數量為根基的務實機制,能解決市區華小過度擁擠和鄉區及老城區華小生嚴重短缺問題。

    他說,當某間華小學生人數少過30人時,就應關閉這間華小;另一方面,當某間華小學生人數超過1050位時,政府就必須增建華小。

    “董教總肯定會反對關閉華小,但若要政府增建華小,某種程度的妥協是必要的,根據這個機制,華小的發展將更健全。”

    他說,增建華小是解決市區華小學生過度擁擠的必要方法,但政府卻漠視這個問題,並把增建華小當作政治籌碼,且承諾增建的華小數量太少。

    他補充,1999年大選前,政府只承諾增建5間華小,2008年大選前則是6間,從1999至2008年間,政府只增建了5間華小,而根據董總統計,目前需要增建45間市區華小以解決學生過度擁擠的問題。

    鄉區老城區華小學生短缺待解決

    另外,陳耀泉也指出,國內的微型華小從1994年的495間,增加至2008年的537間,佔華小總數的41.63%。

    他說,從1999年至2013年非大選期間,政府搬遷了38間微型華小,但鄉區和老城區華小學生嚴重短缺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黃錦榮:減少追求身分認同
    華裔應強調平等主義

    拉曼大學商業與金融學院副教授黃錦榮博士說,在我國華裔人口下降及國家奉行種族政策的情況下,華裔應該強調平等主義,減少對華裔身分認同的追求。

    他說,人口減少對政府來說,意味著該族群的選票影響力也隨著下降。

    “對于‘理性’及要贏得選票的政府來說,給華人分配再分配資源(redistributive resources),是沒有意義的。”

    他在“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的趨勢與挑戰”研討會主講“面對族群人口之不利因素:馬來西亞華人對政策影響及企業發展的展望”時,這么說。

    黃錦榮認為,在種族政治氛圍下,當華裔面對人口比率不斷下降之際,越是強調、維護族群利益,越無法突破框架,不斷在打轉。

    “(華人)要走出框架,要強調的不再是華人的身分認同,當然我說的不是要消滅族群,而是應多強調其他的認同,如馬來西亞人的(身份)認同,及追求公平及效率的認同。

    想像一下,你面對一大群他族,而你是少數,你越是強調兩者的不同,對方越來越壯大,而你卻越來越渺小時,你永遠處于劣勢。”

    他說,若無法打倒他者時,應把對方當做朋友,強調兩者間的共同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