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泰利:今天叫媽媽了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姚泰利:今天叫媽媽了嗎?

    母親節過后,請容許我說一個故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995年6月,哥哥在老家撥來電話叫我回家一趟,當時也在哥哥身旁的二姐接過聽筒補充說:你到的時候不要馬上回家,先去我家一趟。(回我的老家,一定要先經過二姐的家。)

    我知道,一定發生什么事了,那個時候母親已經病危,二姐叫我先去她的家,難道……

    22年還在痛

    走出大道到二姐的家處理她叮囑的事,真正到了老家,母親已經走了。而我,也在那一刻起成為一個失去媽媽的孩子。


    失去媽媽的孩子,心有多痛,坦白說在近22年后的今天,我還可以清晰、完整的提出來、端出來。

    好比在隱藏著一個神經劇痛的血管裡,提出來;好比在辛酸苦澀的菜餚裡,端出來,提和端的觸覺和味道,都毫無差異。

    媽媽一生勞勞碌碌,逆來順受,這是跟我一樣的這一代的父母沒有選擇的際遇。他們,似乎沒有自己的生活和方向;他們,也好像沒有機會品覺自己的嚮往和憧憬,因為,他們的每一點每一滴,都奉獻給了家,給了孩子。

    你可以在這裡寫上句號:給了家和孩子,然后是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

    因為,撇除、割除了自己以后,等待他們的,是生命的終站,呼吸的終止;眼、鼻、耳、嘴,再也看不到、嗅不到、聽不到、嘗不到子子孫孫的味道。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一切都獻給子孫

    22年前的那一天,我唯一確定的是,靜靜的,永遠的躺在那裡的媽媽,她的腦子還很活躍,因為,她還有很多牽絆和牽掛。

    她的牽絆和牽掛,也是毫無保留的給了子子孫孫,她自己連0.00001公分都捨不得佔據、捨不得使用,她恨不得有1億公里的牽絆和牽掛的空間,這樣,她才能庇佑每一個子子孫孫。

    選擇在母親節過后寫這個主題,是要奉勸各位:每年一次才想起母親的好,是錯的;說天天都是母親節,只是掛在嘴邊而已;一年只跟母親說一次媽媽我愛你,太少了。

    真正要做的,是每天都細聲、輕聲、柔聲的叫一聲:媽媽。

     而我,已經22年沒有叫媽媽了。

    “勵”竿見影:

    “生命要向前看,卻要向后才能理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