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文:從“搶救華文”到“語保工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張一文:從“搶救華文”到“語保工程”

    近年來,我國PMR與SPM華文科報考人數不斷走低,令華社心低意沮。大眾媒體也發起“搶救華文”運動,試圖透過網絡眾籌,號召熱愛華文的袞袞諸公,患難與共,聯袂為華文發展止跌回穩,貢獻一份心力。不過,這樣的公益行為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效果堪虞,行之不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語言文字是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更是一種文化資源。政府理應為國內的語言資源保護提供更好的頂層設計,以促進文化多元與語言文字的多姿多彩。關于這一點,中國政府推展的“語保工程”,無疑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簡稱語保工程),是由中國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領導實施的一項國家重大語言文化工程。工程2015年5月正式啟動,將持續到2019年。該工程由政府撥款,在全國建設眾多語言調查點,覆蓋全國十大方言區。其中,漢語之外的少數民族語言調查點400個,包括300個一般點、100個瀕危語言點。該工程對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不言而喻。

    頂層設計者的偏見

    政府統一安排下從事語言資源保護的志願者,被稱為“語保人”。他們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記錄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語言文化的實態語料,通過科學整理和加工,建成多媒體語言資源庫,開展 語言資源保護研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語保工程並不是僅僅保護中國的國語“漢語”,更保護非“國語”的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語言。這也是中國政府開明、大度與包容的象徵。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佈啟動聯合國語言日。這一倡議的提出旨在慶賀多種語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眾所周知,小語種和方言代表的是一方水土的文化和傳統,它們的式微甚至消亡,將會掩埋語言文字所代表的一個族群的文明與歷史。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分類,語言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由也和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似,值得全人類為之努力。

    華文在我國,被認為不是“國語”,最多屬于少數民族語言,備受歧視,原因是多方面的。問責起來,這與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頂層設計者有意無意的偏見,脫不了干係。為什么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受到政策保護,而在我國卻日益遭遇漠視?刨根問底,令人費解,亟待“搶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