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泰利:一頓晚餐的意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姚泰利:一頓晚餐的意義

    我確信,每個人都一樣,當看到一個人用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就心痛一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為什么?非走到這個地步不可嗎?真的沒有其他選擇了嗎?一連串的問號,都隨著生命的結束,變得毫無意義。

    悲劇的背后,失去的不單單是珍貴的生命,而是,之前跟家人和親友說好的,“有問題要提出來討論,不要放在心裡;雖然未必能夠真正幫到你,但我們可以從旁開導和分析,或許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的承諾,也已煙消雲散。

    一個朋友說,對于子女,他只有一個要求:無論遇到什么棘手的事,一定要提出來跟家人商量。

    朋友坦率分享


    朋友對孩子舉例:有天談戀愛了,但不小心懷孕了,這個時候,小兩口之間的處理方式,或許是不要這個孩子。

    朋友說,關鍵在于,在執行不要孩子的行動之前,一定要給“提出來跟大人商量”一個機會,也許,這一次商量,會找出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挽救一個小生命,同時,小兩口也避免因為曾經毀掉一個生命而遺憾終生,背負一個巨大陰影和傷口。

    朋友說,這個例子,不是說小兩口不要孩子的決定是惡意的,也不是說兩人不負責任,事實上,就是因為雙方都認為有責任,要一起扛,但就在無計可施、心智不成熟,又或者一時衝動的氛圍底下,才動起“墮胎”的念頭。

    如果事先跟大人商量,經過開解和開導,可能就不必走這條路。

    我們是一群人聽朋友分享他的理家之道,也都非常認同他的說法,更欣賞他坦率的跟孩子講解這個例子,還有他的心意。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作家當頭棒喝

    可是,極度無奈的是,現在的人跟孩子的溝通時間和空間,是越來越少和小,彼此寧願對著沒有生命的手機;于是,隔閡和藩籬,一天比一天多和遠。

    英國作家John Naish在著作《剛剛好,的生活》有一個統計:“20多年前,我們平均花在吃晚餐的時間是33分鐘,現在已經縮短到14分鐘27秒。”

    是的,當今先進科技和澎湃資訊,使我們在應該多的時候,付出的,是少得可憐,而且,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勵”竿見影:

    “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沒有得到想要的,一種是得到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