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1969年老祖屋化為文創園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見聞‧1969年老祖屋化為文創園地

    滿園文創藝術館的合伙人之一的鄭兆洺,負責設計與管理。
    滿園文創藝術館的合伙人之一的鄭兆洺,負責設計與管理。

    報導:譚絡瑜攝影:練國偉編輯:榮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舒適環境里享用美食,欣賞懷舊古董,爸爸媽媽給孩子講新村歷史,小孩在綠意盎然的后院草地上奔跑游玩,這就是滿園創辦的理念——一個結合休閑、歷史及藝術的文創空間。

    文創風慢慢吹醒大馬,大城小鎮出現不少利用歷史老建築改建的餐廳、咖啡館、民宿。坐落在雪州仁嘉隆的滿園文創藝術館(Mansion 1969),則是一間把家鄉老家打造的文創藝術館。

    滿園文創藝術館位于SKVE高速大道仁嘉隆出口旁邊。這間特別大的新村木屋漆成黑色,沒有醒目的招牌,必需走到大門口才看到一個小小招牌。

    經過電動木門,走進滿園文創藝術館,人客往往忍不住驚嘆。偌大的新村屋保留了屋頂、樑柱、板牆、窗戶,內里空間經過細心設計,分成展覽、飲食、休閑三個部分。


    一入門是一個水泥砌的吧台,左邊角落展覽新村歷史的地圖、照片和文字。屋內各處陳列著年份悠久的趣味古董,比如大馬第一代郵差鐵馬、老摩哆、古董打字機、手風琴、相機、收音機等。

    有意思的是,這兒所有的陳列品都讓客人和小孩觸摸和拍照。吧台后是餐廳部份,木桌配以溫暖燈光,很有溫馨家庭飯廳的感覺。透過一整排的玻璃窗,可以看到綠意盎然的后院。

    1969年建立的新村屋子,重新打造成滿園文創藝術館。
    1969年建立的新村屋子,重新打造成滿園文創藝術館。

    三人同心打造藝術館

    滿園是創辦人之一的徐威雄(馬來西亞布特拉大學外文系中文組高級教授)住過的老家。這間傳統華人新村房子由公公在1969年所建,屋后是咖啡園、果園,是典型務農人家。徐威雄回憶童年,這間老房子曾住著父母和伯父母幾家人,非常熱鬧。仁嘉隆新村發展起來后,家人也陸續遷出,老房子長期處于半荒廢狀態。

    兩年前,徐威雄遇到了熱愛藝術和空間設計的化妝造型師鄭兆洺,兩人一拍即合,再找來北馬小居林生活館的創辦人鄭登麒,三人同心,把老房打造成了文創藝術館。取名“滿園”寓意幸福滿滿的園地,Mansion 1969則是因為這棟徐家大宅建于1969年。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徐威雄對華人歷史文化相當有研究,與張集強、陳亞才合著《移山圖鑒:雪隆華族歷史圖集》一書。他主張保留老房子原貌,加上展覽文字和照片,將大馬華人歷史文化在這個獨特空間呈現出來。“客人可以很愉快地用餐,同時也重新認識華人歷史文化。”

    鄭兆洺是攝影師、造型師、設計師、裝置藝術工作者,滿園的空間設計和布置由他負責。他找來了廚藝出色的美食家鄭登麒來當廚藝總監,負責設計餐單和訓練廚師。

    這兒的食物強調天然食材,原汁原味,無添加味精。
    這兒的食物強調天然食材,原汁原味,無添加味精。

    文化永遠回憶不消失

    “很多人不會去博物館、文創展覽館,但我們有美食把人引進來,讓他們在輕松氣氛下閱讀歷史。”負責設計和管理的鄭兆洺一直在構思新點子,讓這個文創藝術館不斷有新意,比如即將開始營業的巴士餐廳。

    停泊在滿園外面的巴士,是雪蘭莪巴士127號,過去川行巴生和仁嘉隆之間,已停止運作多年。這輛舊巴士是鄭兆洺費了好大一番工夫,在泰國邊境找到買下運回來。他把巴士打造餐廳,以后這輛載滿仁嘉隆人集體回憶的巴士,將會重新以另一種面貌與人們見面。

    “文化永遠會在,回憶不會消失。”滿園文創藝術館用心經營的不只是餐飲和展覽,還有文化和情懷。

    只怕你不來來過就改觀

    三個不同背景的人,會湊在一起,是因緣際會;滿園文創藝術館的誕生,是天時地利人和。高速大道帶動仁嘉隆發展,鄰近東禪寺為此地注入文化氣息,使這里成為可以容納文創的地點。徐威雄說:“雖然去年經濟不景,但只要有想法,把想法付諸行動,就是自己創造了好時機。”

    最初,本地人對于他們要把這間空置已久、后院雜草叢生的老房子做成文創藝術館,感到不可思議。距離巿中心如此偏遠的地點,誰會要來呢?再者鄉區消費能力不比城巿,經營cafe真的適合嗎?“只怕你不來,你來過就會改觀。”三位合伙人是抱著這樣的信念,用心經營這個空間。

    滿園于2016年初正式開張,營業迄今已一年多。通過雜誌報章介紹,慢慢越來越多人知道了這個新去處。每逢周末,有來自城巿的客人慕名上門,當東禪寺有慶典活動,也有不少路過順道來訪。

    鄭兆洺認為,現在很多城巿人走入鄉下休閑,更欣賞仍保存人文氣息的環境,所以此時正是適合做文創的時候。

    很多人做文創,面對最大的問題總是收支不平衡,難以為繼。很多年輕人夢想開cafe,過著悠閑生活,但很快就會發現原來做飲食生意很辛苦,夢想很快破滅。他們三位是閱歷豐富,有創業經驗的中年人,開設文創藝術館的宗旨是為了傳承文化藝術,也明白夢想必須有現實條件支持。“文創是文化加創意產生的商品,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找到平衡點,才可以經營下去。”

    睹舊物想從前,穿梭回到60年代

    收音機、手風琴、古董打字機、風扇等,都是上一代人的回憶。
    收音機、手風琴、古董打字機、風扇等,都是上一代人的回憶。

    門外一片翠綠, 門裡一片溫馨

    后院-這裡種植了各種果樹和咖啡樹,一大片草地讓孩子們奔跑嬉戲。
    后院-這裡種植了各種果樹和咖啡樹,一大片草地讓孩子們奔跑嬉戲。
    許願樹-屋里的許願樹,是鄭兆洺設計的作品。
    許願樹-屋里的許願樹,是鄭兆洺設計的作品。
    餐廳-新村屋的后半部打造成充滿溫暖氣氛的餐廳,坐在里面,可以透過一整排的玻璃窗看見后院的景色。
    餐廳-新村屋的后半部打造成充滿溫暖氣氛的餐廳,坐在里面,可以透過一整排的玻璃窗看見后院的景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