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杜絕污染,愛護紅樹林 還十八丁一個干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見聞‧杜絕污染,愛護紅樹林 還十八丁一個干淨

    親子營攜手前進紅樹林,關心紅樹林生態……
    親子營攜手前進紅樹林,關心紅樹林生態……

    報導、攝影:方俊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招潮蟹舞動著大螯,彈塗魚泥潭裡彈跳,銀葉猴棲息在樹林……紅樹林區以它的自然生態,歡迎“大手牽小手,走進紅樹林”親子營的隊伍前進!

    一行人屏息,在又高又直的正紅樹(Bakau Minyak)間尋找翠鳥的蹤影。只聽翠鳥響,不見它下來。木棧道還在往前延伸,大夥沒有太多停頓的時間,領隊的老師黃云云已向前走。

    這時的我們已看過了會舞動單隻大螯,以吸引伴侶的招潮蟹,還有彈塗魚,一跳一跳地在泥潭裡滑動。后來在前面等著大家的驚喜是兩隻銀葉猴,它們趴在樹枝上從睡夢中轉醒。小魚群窩在水窪裡,將來有一天它們將趁著潮水高漲時回到馬六甲海峽的懷抱。

    在年中假期即將告一段落前,十八丁紅樹林生態教育公園迎來了45位訪客,22位小朋友和23位大人,正參加“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工委主辦的“大手牽小手,走進紅樹林”親子營。

    這是自2014年第一次舉辦以來的第十一場親子營,累積參加人數接近五百人。以往都是一天的活動,去年第一次改成兩天一夜,活動由單純的認識、參觀紅樹林和手作體驗,擴展成附帶走訪漁村、游船、參觀炭窯的短行。


    主要負責人莊白琦以T恤短褲打扮,一下計算人數,一下發便當,轉過身又跟我講解十八丁紅樹林永續經營的方法。兒子皓寧跟在身邊,也當起了其中一個工委。

    環保意識待提升
    社區教育負重任

    跟著白琦走在十八丁漁村街上,處處都有跟她打招呼的人。經過一家,探了探頭,“妳的蠟筆留了在那裡,記得回去拿”,再一家,“Uncle,你的屋子歪到很厲害了。”

    她是居林人,會來到十八丁辦活動卻不是偶然。2013年她的前同事,現在的十八丁議員蔡依霖到這裡參選,她是競選總幹事,2014年他們發起了“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活動,同時也舉辦給當地小朋友參加的生態營(我愛我的家創作營),以及公開的親子營。

    十八丁這名字很多人在學校時期就已接觸過,太平--十八丁,全馬的第一條鐵路,把太平開採的錫礦運來這裡,當時還稱“砵威”港,再轉船運出海。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如今十八丁當然已不是大海港的角色,漁業在經濟上佔主導地位,漁獲以蝦子、貝類為多。漲潮時,河面上也可以看見一艘艘載著鋸短了紅樹的船,要把紅木運到炭窯裡。而不管潮漲潮退,游玩的人已經成了十八丁的另一個風景。

    環境衛生問題在國內任何一個漁村裡都顯而易見,居民的衛生習慣根深蒂固,加上漲退潮,把在水裡載浮載沉的垃圾——即使不是該地居民丟的——也衝上岸,使衛生情況更加棘手。在這裡,長期隱藏在鎂光燈外的社區問題如酗酒、賭博、吸毒,也成為隱憂。

    有些什麼方法,可以使當地人跟彼此、跟自己的環境連結起來,產生認同意識,進而開始以自己的能力去保護或改變?白琦認為是社區教育活動。“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生態營循著這樣的思考脈絡誕生,而親子營雖然是對外公開的自然教育活動,所獲費用部分也用來補貼為當地小孩而辦的生態營經費。

    莊白琦常帶親子自然教育活動,十八丁紅樹林、布城濕地、Sg Sireh泥炭沼澤林都是她活動的地方。因為不求盈利,人力資源也有限,所以有時只開放讓熟悉的朋友參加。
    莊白琦常帶親子自然教育活動,十八丁紅樹林、布城濕地、Sg Sireh泥炭沼澤林都是她活動的地方。因為不求盈利,人力資源也有限,所以有時只開放讓熟悉的朋友參加。

    五感官游大自然
    重新連接腳下大地

    基地位于檳城的“自然教室”是親子營的合作單位,兩天活動裡,除了走訪和參觀,其他與生態學習、手作相關的環節,都由自然教室設置與帶動。

    現代城市居民,跟自然已近乎脫節。負責人黃云云老師希望這樣的戶外教學模式能提供大家正統教育以外的可能,得以透過眼看、耳聽、鼻子嗅、手碰,甚至是嘴巴嚐嚐,跟腳踩的這片土地重新連結。我們熟知的長頸鹿、熊貓、樹懶,它們都是“舶來品”,對于馬來西亞的動物,我們知道多少?

    況且平日親子雙方各有各忙,這樣的活動正好提供一個有質量的陪伴機會,在可以不受到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因森林裡手機訊號不良),一起體驗自然的美,一起動手完成記錄簿,留下美好回憶,製造共同話題。

    從2014年始辦以來,親子營很受歡迎,每屆額滿。這次的參加者有來自居林、雪隆、關丹、新加坡,同時也有十八丁的本地人,不過他們沒有父母親陪同,他們自己就是陪同者。

    長長隊伍往前走
    他日接力導覽家鄉美

     “老師,后面還有人嗎?”六年級的林家鴻問我。導覽隊伍長長的,云云走在最前頭,白琦殿后,中間的人需要資訊,可以問這幾個小朋友,他們前些天才參加了白琦舉辦的生態營。

    這兩天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忙,親子營可能不會這麼順利,畢竟介紹正式工委時,就只有四個大人,白琦、云云,還有另外兩位自然教室的老師王可欣與黃宏進。而他們都是小學生,是親子營的得力助手,幫忙做著各種準備與善后工作。

    經費捉襟見肘,人手不足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親子營原本就是十八丁社區活動的一部分,應該有社區群體的參與。誰是最認識十八丁每一個角落的人?誰可以用最深入、感性的方式,向人介紹十八丁?然而動員大人談何容易,動員年輕人、小朋友就容易多了。

    白琦最美好的理想是這群參加過生態營的小朋友,日后長大了,到外地升學,還是記得家鄉的美,會回到自己的家鄉來。2014年與2015年兩次生態營教導紅樹林的生態知識,去年從攝影角度切入,讓當地小朋友用鏡頭挖掘自己家鄉的美。今年則從繪製平面圖出發,從一個更廣的,鳥瞰式角度,認識十八丁社區。

    蔡漢倫第一次參加生態營時才中二,今年他已是中五的學生。他帶領親子營團員走訪漁村時,表現得像個專業導游,會不時叮囑大家小心注意車子,對大家的問題也有問必答。

    “十八丁的名字來源有三個說法,一個是說最先來到這裡的是十八個男人,第二個說法是當時這裡有十八盞路燈(‘燈’在當地常用語,福建話中跟‘丁’的音接近),第三個是馬來文,一個下午‘sepetang’。不過正確的原因我也不確定,要留給專家去查。”一行人被他的妙語如珠逗樂了。

    紅樹皮染布活動成果。紅樹皮含單寧,可把布料染成咖啡色。過去十八丁漁民用紅樹皮染衣服、漁網,染了會更耐穿、耐磨,但現在大家已不這麼做了,紅樹皮染印功夫逐漸被遺忘。
    紅樹皮染布活動成果。紅樹皮含單寧,可把布料染成咖啡色。過去十八丁漁民用紅樹皮染衣服、漁網,染了會更耐穿、耐磨,但現在大家已不這麼做了,紅樹皮染印功夫逐漸被遺忘。

    螢火蟲掉下水
    夜游船蕩成搖籃曲

    十八丁的紅樹林被譽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紅樹林,這是來自太平的生態導遊,戴于玲跟我們說的。從英殖民時期以來,紅樹以人工栽植,三十年一砍,送入炭窯熏成頂好的木炭,百分之七十五出口到日本,製作成各式周邊產品后,標上“日本製造”,再回到我國這娘家來。

    經濟效益間接有利于生態保育,夜晚坐船遊河,數不清的螢火蟲一閃一閃,掛在Berembang樹上像小燈泡。

    坐我右邊的是李建言小朋友,來自北海。他在華德福學校上學,父親經營養雞場,趁著學校假期,一家五口來這裡參加親子營。建言雙手扶著船沿張看,“有螢火蟲掉進水了。”

    我左邊的則是另一位小朋友,鄭智揚,是當地人。他在這裡唸華小,父親是清晨出,傍晚歸的漁夫。這是他第二次坐船來看螢火蟲,第一次是參加生態營的時候。

    “學校裡有教螢火蟲嗎?”

    “沒有,”他說。

    “那你會分辨魚類嗎?”

    “會,我們一二三年級的時候有學。就是哪裡是魚鰓、魚鰭那些。”

    “……你以后要去哪裡讀書?”

    他聳聳肩,“這個要等老師派的。”

    “那你以后要做什麼?”

    他又再聳肩。

    “要做漁夫嗎?”

    他不動了。十四的月亮把他的左側臉照得透亮,他的眼神凝固著,嘴角卻微微牽起,露出潔白的牙齒,“不知道。”

    轉過頭看建言,他頭倚著船沿,睡著了。風把他的髮絲吹得一動一動。再轉過頭看智揚,他也闔上了雙眼。此刻船成了搖籃,搖籃在十八丁河上移動,引擎轟轟聲成了搖籃曲。

    為了加深印象,參加者除了觀看,還要收集植物標本、畫畫、玩文字游戲等。完成的作業本就像紀念冊,日后翻閱,意義不止是教學。
    為了加深印象,參加者除了觀看,還要收集植物標本、畫畫、玩文字游戲等。完成的作業本就像紀念冊,日后翻閱,意義不止是教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