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焦.便秘問題 腸知道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健康聚焦.便秘問題 腸知道

    拉惹亞芬迪醫生說,便秘不是單一疾病,而是臨床常見的各種排便困難症狀,因此必須根據便秘的類型和個別情況來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拉惹亞芬迪醫生說,便秘不是單一疾病,而是臨床常見的各種排便困難症狀,因此必須根據便秘的類型和個別情況來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報導:陳筱柔
    攝影:李玉珍、相關公司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輕鬆吃喝,快樂拉撒,看似理所當然,現實卻未必如此。

    拉不出或無法順暢排便,是許多現代人說不出口的通病之一,而你也許正是其中一個受害者。了解便秘成因,才能擺脫便秘困擾!

    不讓便秘久釀難屙

    便秘不是病,但大便不出卻真要命!專家授招改善便秘,讓你重新找回“暢通無阻”的快樂人生。

    馬來西亞PPUKM腸胃專科醫生兼馬來西亞消化道健康協會副主席拉惹亞芬迪醫生(Dr Raja Affendi Raja Ali)分析,便秘是臨床常見的複雜症狀,而不是一種單一疾病,這個名詞主要是用於形容人們的各種排便困難症狀,例如: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以下是現代人的十大常見便秘因素:


    ●纖維攝取不足或低纖維飲食

    ●攝取太多糖分和不健康脂肪

    ●腸道菌叢失衡

    ●濫用瀉藥

    ●缺乏運動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水分攝取不足

    ●攝取過量鈣質或鐵質補充劑

    ●情緒因素(例如:壓力、憂鬱症)

    ●藥物影響(例如:止痛藥、抗憂鬱藥物等)

    ●排便習慣不良(如:未定時排便或經常憋便)

    便秘到底該怎麼處理?是否需要治療?便秘的治療方案有哪些?亞芬迪醫生坦言,這對於醫生或患者而言都並非易事,而且也沒有固定方案,必須根據便秘的類型和個別情況來決定,很難一概而論。

    有些便秘情況,可能只需通過調整生活形態、定期運動和改變飲食(例如:多吃蔬果)等方法就能夠改善,嚴重便秘則可能配給瀉劑,但除非有醫生處方,否則不建議民眾自己到西藥行購買通便劑或瀉劑,原因是會形成依賴,導致便秘情況更嚴重。另外,生活環境改變(例如:旅行、搬家等)、精神壓力(例如:精神緊張、煩惱)等情況也有可能會引起暫時性的便秘。

    便秘兩大主要類型

    便秘主要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器質型和功能型。器質型指的是因為腸道本身疾病所導致的便秘(例如:息肉、癌症等等),大部分便秘屬於功能型便秘,主要是因為飲食、精神、藥物因素、經常“忍”住便意等等情況,導致大腸功能下降而便秘。

    另外,也會發生藥物性便秘的情況,比如服用某些藥物,或醫療行為后造成的便秘。一般上,功能型便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從飲食和生活習慣開始調整,器質性便秘則需先處理或治療疾病根源。

    一張圖搞懂便秘類型

    20170715health02-noresize

    攝取足夠纖維防便秘

    亞芬迪醫生坦言,排除了因為腸道本身疾病所導致的便秘(例如:息肉、癌症等等)因素,飲食的選擇是很多人便秘的最常見成因之一:“便秘的成因一般上反映了我們對飲食的選擇,正確的飲食,可有效地預防或舒緩便秘,纖維就是其中一種最重要,同時可幫助保持消化系統正常運作的食物之一,纖維可協助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移動,促進促使排便更順暢並調節排便規律。然而,我們每日的纖維攝取量,卻不足以維持一個健康的消化系統。”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建議,人們每日應攝取25克至38克膳食纖維,然而根據我國現有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馬人的飲食一般只有19克的膳食纖維總攝取量,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相差甚遠。亞芬迪醫生坦言,在一項由馬來西亞雅培公司推行的“溫和真好”(Gentle is Good)醒覺運動推介儀式上,鼓勵人們應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

    這項醒覺運動的目的,在於幫助改善我國民眾便秘及濫用瀉藥的態度和習慣,同時倡導溫和的長期便秘治療管理。

    20170715health03-noresize

    你還在這樣誤解便秘嗎?

    然而,面對看似司空見慣的便秘,人們仍然存在不少迷思,以下兩大常見便秘迷思,你也是這樣想的嗎?

    迷思一:好幾天排便一次就是便秘

    亞芬迪醫生表示,幾天排便一次並不等於便秘。事實上,只有少過50%的人每天都能排便一次。所以,便秘的重點在於排便不順暢或感到不舒服,例如:糞便很硬、排便很費力或排不出來等,而不是取決於次數。

    迷思二:多吃蔬果就不會便祕了?

    蔬果富含膳食纖維,但有些人誤以為只要多吃蔬果就不會有便祕問題。其實,解決便祕困擾除了加強膳食纖維的攝取外,也要同時注意水分的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以加速膳食纖胃在腸道的作用,有效幫助糞便排出體內。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覺才喝水,而是適時少量補充才是最理想的喝水方式。

    多管齊下防便秘

    便秘是常見問題,不管是在腸胃科或一般家庭醫生門診,飽受便秘問題困擾的患者都多不勝數。亞芬迪醫生直言,預防或改善功能性便秘情況沒有捷徑,必需從調整生活習慣、定期運動、高纖維飲食、攝取足夠水分等各方面多管齊下,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成效。他提出了改善及預防便秘的五個步驟:

    高纖維飲食:攝取大量富含纖維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多喝水。

    定期運動:每天抽出時間運動30分鐘,也可以選擇散步或跑步等簡易運動。

    適當減壓:妥善管理壓力,每天給自己預留放鬆身心的時光。

    盡量早睡:每天睡足7-8個小時,睡眠不足也會影響腸道,進而導致排便不規律的問題。

    及早就醫:發現有長期便秘問題,應會診醫生找出問題根源,防患於未然。

    20170715health04-noresize

    積極運動護腸良方

    便秘,也可能是結直腸癌(俗稱大腸癌)的警訊之一。然而,無論是改善便秘或預防大腸癌,甚至是在不幸罹癌后增強康復能力,其實都有一個不花錢的共同點——運動!

    寶康醫院外科醫生奧沙瑪醫生(Dr Ausama A Malik)強調,運動無論在任何年齡或任何時候,都是人們保持健康的基礎之一,即使是癌症患者也不例外:“打個比方,罹患癌症會導致患者的肌肉質量下降,消耗身體的力量,甚至也會出現食慾不振、嘔吐或腹瀉等造成身體失去大量營養的情況,根據患者個別情況制定的適當運動鍛煉,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能,同時幫助患者維持肌肉質量。另外,定期運動的患者,對於各種治療方案的耐受程度更佳,康復情況也更加理想。”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文告也指出,煙草使用、飲酒、不健康飲食以及缺乏運動,是世界癌症問題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其它非傳染性疾病的四個共同危險因素。由此可見,無論你是想要預防疾病的健康人群,有慢性疾病或處於任何階段的癌症患者,運動都是你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奧沙瑪醫生建議,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每星期至少運動5次:“當然,所謂的運動並不代表是高強度的運動,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做適當的運動,即使是身體非常虛弱的患者,也可以稍微動一動身體,保持活動量。臥床的患者,也可以適當做一些肺部運動或腿部伸展活動。總而言之,無論有沒有癌症,運動都能讓身體更強壯,而癌症患者更需要運動!”

    如何克服人類與生俱來的運動惰性,是我們預防或對抗疾病的挑戰之一,然而,定期適量的運動,卻是防癌治病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

    寶康醫院外科醫生奧沙瑪醫生表示,無論是一般人或癌症患者,都需要適量的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
    寶康醫院外科醫生奧沙瑪醫生表示,無論是一般人或癌症患者,都需要適量的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

    多留意排便習慣有無改變

    器質性病變(例如:腫瘤引起的腸道)也會導致便秘,因此平時應多留意自己的排便習慣,才能及早揪出大腸癌,提高治愈率。畢竟,相比起許多先進國家,我國並沒有大腸癌的全國性普查計劃,多半都是出現疑似症狀才進一步檢查或患者自費健檢。

    奧沙瑪醫生提醒人們要多留意排便習慣有沒有改變,例如:一段時間便秘,相隔一段時間卻又腹瀉,這也是排便習慣改變的一種:“另外,也要留意有沒有便血、腹部疼痛。食慾欠佳或體重下降等症狀。”

    原因在於,越早發現及診斷大腸癌,治愈的機會也會越高,常用的腸癌檢查方法包括糞便潛血篩檢、大腸鏡檢查等等。目前建議在年齡50歲后定期會診醫生進行檢查,高風險群可根據個別情況咨詢醫生意見。

    有氧結合重訓預防疾病

    平時多做以下三大類運動,不但可以達到保健強身的作用,也可以發揮預防各種疾病的功效。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也稱為帶氧運動,是一種以提高人體耐力質素,增強心肺功能為目的的體育運動,很多時候也被用作減輕體重。

    ★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可改善肌力、肌耐力、減緩骨質流失。建議每星期可以運動兩次,但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並根據個人情況量力而為。

    ★伸展操與平衡訓練

    這類運動有助於保持及改善肌肉關節活動能力,建議每星期可以進行2-3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