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和:寫意寫──死亡之前的生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趙德和:寫意寫──死亡之前的生命

    美國奧蘭多槍擊案發生后,猶他州共和黨州長Stephen Cox,在公共哀悼會上為他曾對同性戀者的所作所為而道歉,同時更演講了一段充滿同理心的悼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相信有一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是我們必須捫心自問的。而當下我是針對異性戀群體發問的。當你得悉四十九人被一位自稱恐怖分子的槍手屠殺了,你的感受是如何?這問題很容易。接下來的是個難題:當你知道了事發是在凌晨兩點的一間同性戀酒吧裡后,你的感受有改變嗎?如果有,那我們正在做著錯誤的事情。

    這幾句話從身為摩門教徒的口中說出來,難免讓人匪夷所思,更讓人懷疑他背后的政治意圖。雖然事后他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為同性戀群體爭取更多平等權利是不得而知了,但我願意(必須)相信當時的他所講每句話都是肺腑之言。

    這種不理智的憎恨,是擁有毀滅性后果的,就如七十年前發生在波蘭Auschwitz裡的罪惡一樣,是同樣品種的種子,而且開出的肯定不是賞心悅目的花朵。

    兩年前,我在網絡上讀到已故美國鬼才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為Kenyon College的畢業生發表致辭,幸運的,他這番講話也以文字方式記錄下來,編成一本小冊子,題目是《This Is Water》,這是他演說的開端:


    有兩條年輕的魚在游蕩中巧遇一條較年老的魚,老魚向它們點了點頭問道:“早啊,小夥子,水怎麼啦?”

    兩條年輕的魚繼續向前漫游了一陣子,最后,其中一條魚望著它的夥伴,然后問道:“啥是水啊?”

    通常跟隨著這種寓言故事,是一連串的道德說教與陳腔濫調,但接下來的卻是一場真誠、悲憫的演說。他在演說中探討了人如何在日復一日的乏味生活中,喪失了生存的意義和不知不覺中,對身旁的人麻木冷漠,他特別強調,我們的缺省設置,如何主宰我們對生活中瑣瑣碎碎事情所做出的反應,如車龍中前方的車輛稍微停止蠕動時,我們會無意識地開始謾罵、指責,甚至批評車主的人格(即使我們素未謀面);或當超市中的人龍稍微緩慢了,我們也可以把這起事件,與收銀員的基因組織聯繫起來。

    乍眼一看,這種日常行為是再自然不過了,因為所有妨礙到我們日常進程的人,都在我們的情感包袱外,所以這是最不費力的思考方式。

    D.H.Wallace堅信,我們是有能力跳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他懇求我們以共情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如:你車前的司機,可能曾經歷過一場車禍而使他駕車時有恐懼感,或該收銀員昨天剛生了一場大病,或因為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而極度緊張等等。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這些假定,都是有可能的。我們需要學習的,不但只是思考“什麼”,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思考,如何“有意識”地思考生活,“有意識”地經歷這短暫的生命。

    如作家所說的:“真理就是死亡之前的生命。”

    鋼琴教師,音樂、電影與書籍的雜食動物,零嘴雖少吃但不否認該營養價值所在,偶爾藉健身來消除罪惡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