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錦:百年之淹、大禹之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陳壽錦:百年之淹、大禹之嘆

    1971年初,一場綿恆4天的雨勢,終把馬六甲城淹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這場水淹讓古城的慘況持續了9天之久。從民眾所保存下來的舊照片中,可以看到當雨水已停,水勢未盡退之際,城裡城外一片滿目蒼夷,可家中有部相機的民眾,會穿戴整齊,呼朋喚友,臉帶笑意,把握在災后余存的苦中作樂情懷,“卡嚓卡嚓”把水中即景照下,影中留念一番。

    那一年的水災似乎是開埠以來有記載的最嚴重一次。據《馬來西亞明報》和同元棧有限公司在同年4月出版的《馬六甲水災史實》刊物中,作為編輯的張山在序中就提到:“此次水災,所殃及地區的廣泛,以及災情的嚴重,較諸1930年和1954年所發生的水患,皆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當時的歷史記載,全書厚達216頁,也把1930年、1954年和1971年大水災城裡城外各處災情街景,都收錄在內。張山也嘗試解構1971年水災的成因,除了雨勢連綿不絕,州內三條主河道寧宜河、吉雙河和馬六甲河,因為負荷不了北往南衝的大洪水,所經之處洪水奔騰蓋岸,大舉肆虐,才會造成嚴重水災。

    從有記錄的1930年開始,每隔約廿年大水災降臨一次。人們從不知所措到苦中作樂,從平常家庭沒有相機到捉緊時機拍照留念,從1954年到1971年;之后的數十年,洪水好像進入冬眠狀況的火山,等候時機再侵襲。


    張山大概也沒有預料得到,1971年出版了這本史錄之后,要等到新世紀來臨后,才又變成城裡城外居民的新夢魘。

    進入千禧年后,水災來得更頻仍,一陣暴雨淹沒局部地區,一些地區則處于低窪而成為長期水災受難戶,粗略一算,災情嚴重的就有2007年、2014年和剛剛才過去的2017年8月11日。

    現在一淹水,例必把關注點先指向河道的閘門。有沒有管理員看天氣開關閘門?閘門有沒有正常操作?有沒有大件垃圾堵塞閘門?大家先口水戰一輪。

    接著,城裡的居民和咖啡店裡出入的安哥安娣,在久淹成專家的情況下,也會指出他們的見解,譬如:舊式溝渠負荷不了太多建設;填海地區太廣袤,雨水根本來不及排出海;最簡單易明的道理,是城裡的溝渠根本沒有慣常的疏通,大水小水也排不了。

    小人物都懂的一些淹水常態,大人物豈能不懂嗎?從1930年淹到2017年,這些問題還反覆出現嗎?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恐怕5000年前的大禹魂魄如果一天路過馬六甲上空,看見馬六甲慘況,也不禁要搖頭嘆息!

    投銀從業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