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運:歷史事實與“政治正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劉彥運:歷史事實與“政治正確”

    這是一個政治邏輯極端混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政治原則缺失的年代!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裡,政治理念和初衷已經被邊緣化,大行其道的是政治權謀和政治利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目前這個以權謀和利益當道的年代,很難用一個準則去衡量政治人物,對他們來說,也許沒有準則就是最大的準則。

    曾經是我國叱吒風雲的領袖前首相敦馬哈迪,如今卻成為在野黨聯盟的領軍人物。敦馬哈迪身分的戲劇性轉變,不但牽動了我國整個政治局勢,甚至打亂了朝野政黨政治人物的價值判斷準繩。

    敦馬的“華麗轉身”,讓敦馬的形象從當年國陣及巫統眼中的偉大領袖及國家英雄,一變而為叛黨的頭目。在國陣的心目中,當年的英雄,如今變為“狗熊”。身分落差如此之大的價值判斷,確實讓人感到混淆。

    當年將敦馬捧上天的國陣領袖,如今因為政治立場及政治利益的轉變,不得不跟著“大隊走”,踹上幾腳,罵上幾句!這就是如今的政治生態。


    在野黨同樣面對類似的情況。當年將敦馬哈迪罵足22年的民主行動黨領袖林吉祥,曾經將敦馬形容為一個貪污、腐敗及獨裁的領袖,如今為了政治利益,聲稱為了救國,將敦馬捧為“救國英雄”。

    同樣的,敦馬當年將行動黨形容為華人的沙文主義政黨,將林吉祥形容為一個反馬來人、反伊斯蘭教的種族主義分子,如今突然“恍然大悟”,原來行動黨才是一個真正的多元種族政黨,馬華反而成了“種族主義”政黨。

    反差如此巨大,前后如此矛盾的政治邏輯,最終可能苦了史學家及歷史教科書編者。

    最近曾經發生一個小插曲,一本小學的歷史教科書,據說將馬哈迪的相片撤掉,引起軒然大波。教育部也忙著澄清,不是教育部下的指令,並強調馬哈迪畢竟是前首相,這段歷史是無法抹掉的。

    從這件小插曲,我們不妨延伸思考,如果國陣繼續掌權,官方的史學家要如何評價馬哈迪其人及馬哈迪時期的政績?史學家要如何措辭,才能夠做到堅持歷史事實,另一方面又要兼顧“政治正確”?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無法迴避的問題

    最為難的,相信是巫統的黨史編寫者。馬哈迪曾經擔任22年的黨主席,領導巫統度過難關,創下許多豐功偉績。之前的黨史肯定對馬哈迪歌功頌德,塗脂抹粉,如今面對與巫統“對著幹”的馬哈迪,黨史專家要如何下筆,才能夠將“脂粉”抹掉,既不會開罪當權者,還要讓人民信服?

    中小學的歷史教師可能也會感到相當為難。面對馬哈迪這位充滿爭議性的前首相,老師們要如何向下一代介紹及解釋這位前首相的豐功偉績?在當前的政治氛圍底下,這確實是實際會碰到的問題,而且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看來政治邏輯的矛盾,並非影響政治人物的價值判斷這么簡單,推而廣之,對各個文教領域及學術領域的“政治正確”也會造成困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