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臆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臆想

    《2020:未來者的日記》的玄幻場面。
    《2020:未來者的日記》的玄幻場面。

    報導:譚絡瑜
    攝影:盧淑敏
    部分圖: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是全民熟悉的一組號碼,是一個國家的宏願,也是孩子們的美術課題目:2020的世界……地球安然度過失效的2012年世界末日預言,時間又過了5年,來到2017年,距離2020年只剩3年時間,你對2020年以后的世界,抱著什麼想像?

    經由Toccata Studio藝術總監黃楚原介紹,作品將延續前兩年的原創故事,圍繞複製人、時光機、宇宙論等科幻的課題,把內容延伸到更繁複的層次。無論如何,這個創作最根本還是回去最初《2020計劃》的概念:如何透過藝術,讓不同領域的專業相互溝通,共同創造一個美好未來。

    2020,只是一組數字,因為宏願2020,所以對馬來西亞人來說特別熟悉。其實,2020也是一個“完美數字”,因為我們在測試眼睛視力時,20/20代表完美視線。黃楚原覺得,這其中的關係很有趣。

    不踏出去,永遠不可能改變


    30年前, 2020宏願口號正熱時,黃楚原還只是小學生。老師說他們這一代未來主人翁,將會是2020年到來時的社會中流砥柱、領袖。30年過去了,還有3年就來到2020,他迫切感到,若沒有把學到的東西傳給下一代,如何把好的正能量影響對的人,做對的事情。

    當他與別人聊起未來,很多人一定是先嘆氣,然后抱怨環境,抱怨別人,抱怨沒有資源。他倒是想提醒這些人往回看,想想到底自己做了什麼?一直抱怨,並不能改變現狀,不如行動起來,用我們的雙手和頭腦去做。“做了才發現會發生什麼事情,一天不踏出去,就永遠是30年前的想像而已,永遠只會是嘆氣。”

    “你有沒有想過把自己放大一點,以個人的本事可以為社會做什麼?”大家努力塑造未來,盡自己的責任做一些東西,未來就有可能改變。

    “大家對未來有所想像和盼望,它就會發生。如果沒有了想像力,人就跟動物沒分別。”他認為,未來應該是正面的,每個人都正面想像就會發生。所以,他想要去刺激不同領域的人,找到相同看法的人去做對的事,而這正是《2020計劃》的初衷。

    黃楚原——黃楚原是理科生,對于科幻和未來充滿想像。
    黃楚原——黃楚原是理科生,對于科幻和未來充滿想像。

    年輕一代光明,未來才有希望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2020計劃》做了3年,越靠近2020年關頭,應該是越能刺激人們的思維。“不管是經濟、科技,來到分水嶺的關鍵時刻,也往往是神奇時刻,因為人遇強越強,能夠不斷自我突破。”

    有意思的是,當黃楚原在奧地利分享《2020計劃》時,一位教授告訴他,在1970、80年代,許多國家政府盛行為邁向先進國而設下宏願,然而幾乎全都不了了之,但在眾多國家之中,只有一個成功實現。眼看還有3年,大馬的2020宏願就快失效,我們的未來應該邁向何方?

    《2020計劃》制作人陳魚簡表示,創作這個作品是為了提升各行業人士對社會責任的醒覺,也借原創能力和藝術力量,把更多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于是,《2020計劃》除了每年制作一部演出作品,同時也舉辦圓桌會議,邀不同領域、背景、年齡的大馬人交流,激盪思維,兩年間約150人參與。

    她看到不同的人對未來有不同概念,總結40歲以上的人對未來偏向消極悲觀,40歲以下對未來卻多抱積極、樂觀的想像。她覺得,年輕一代的光明面就是未來的希望。

    陳魚簡——制作人陳魚簡表示,創作《2020計劃》,是為了提升各行業人士對社會責任的醒覺。
    陳魚簡——制作人陳魚簡表示,創作《2020計劃》,是為了提升各行業人士對社會責任的醒覺。

    在不同時空面臨
    人性掙扎

    當你不停地收到陌生人的日記,你會有什麼反應?當你開始尋找不停發送日記給你的陌生人,你認為他們會在哪裡?當日記不再是個人私有的產物,複製人開始自覺、醒悟,在不同的時空面臨自我對于人性的掙扎,他們是否即將轉變身分?

    今年9月,Toccata Studio創作《2020計劃》的第三部作品,《2020:未來者的日記》是複製人故事的延續。這次把藝術家、科學家,還有素人三組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一起搬上舞台,跨越藝術之外的界限。

    Toccata Studio的5年計劃進入第3年,即將上演的《2020:未來者的日記》是一個結合多元素的舞台演出,創作班底除了創意藝術製作人陳魚簡,其中包括國際知名的藝術總監、概念發想、原創音樂黃楚原,也有獲獎無數的Steve Goh當編舞和舞者,原職建築師也是著名裝置藝術家Lisa Foo擔當舞台設計和服裝設計,還有另外三位年輕舞者、5位藝術家、科學家、11位素人。此外,今年Toccata Studio也邀請阿爾巴尼亞旅居德國的Brigel Gjoka(前William Forsythe舞團的編舞和舞者)前來擔任戲劇顧問。

    如果你想感受現場演出帶來的跨時空科幻故事,作為吉隆坡國際藝術節一部分的《2020:未來者的日記》,將于9日23至24日在DBKL Auditorium上演。請跟隨我們的時光機出發吧!

    復制人穿梭時空

    《2020計劃》首部曲《降臨》(2015年),內容講述由投資者復制的200個復制人,被放入時光機準備發送到不同時空去的時候,實驗室爆炸了,只有一個復制人存活,其餘下落不明。

    二部曲《我來自2020 》(2016年),唯一存活的復制人從2020年回來2016年,其他在大爆炸時候,被發送到不同年代的復制人受到感應,也回到2016年要找出2020年一個大秘密。

    三部曲《未來者的日記》(2017年),處于不同時代的復制人,通過接觸對未來有想法的人,收集他們的想法並傳送回總機,將資訊組合以完成一個神秘的目的。接下來2018、2019年的作品,故事將繼續發展,一直到2020年完成最終作品。

    《未來者的日記》這次邀請5位科學家和藝術家,黃楚原先針對各人背景編寫一首音樂,交由他們听后,各自寫出一篇日記,然后把日記交給音樂家,結合不同元素創作,成為集不同人、媒介、思維的實驗作品。

    公開平台 圓桌討論

    《2020計劃》是 Toccata Studio的一個5年計劃。起源于跨界的理念,如何透過創意藝術把科學和藝術形式互相結合。2015年第一集作品,名為《2020:降臨》。原創故事圍繞在複製人、時光機和宇宙論之間發生。這部作品榮獲第一屆Theatrix獎項,也在2017年重演。

    2016年開始,除了創作舞台演出,他們也開始一系列圓桌討論,以公開的平台讓不同職業的人坐在一起,各自以專業出發,討論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同年創作了國際共製作品《2020:我來自2020》,把馬來西亞舞者和台灣舞者聚在一起,也邀請了20位曾經參與圓桌的非表演者參與舞台演出。這個作品跨越了種族、文化、語言等界線,把多元提升到另一層次;榮獲BOH藝術大獎最佳原創音樂獎。

    《2020:未來者的日記》

    日期:9月23日(星期六)8:30pm、9月24日(星期日)3pm
    地點:吉隆坡巿政廳視听室(DBKL Auditorium)
    入場:最低樂捐38令吉(學生)、58令吉(成人)
    詢問:016-3618504
    面子書:toccatastudio

    (右起)《2020:未來者的日記》藝術總監黃楚原、制作人陳魚簡和編舞吳振輝。
    (右起)《2020:未來者的日記》藝術總監黃楚原、制作人陳魚簡和編舞吳振輝。

    飛越2020,想像力推動世界進步

    孩子想像力無界限,讓他們想像2020以后的未來世界,于是提出了許多新奇的設想,但誰能預料,這些發想未來會不會成真呢?

    人們常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從某種角度來說,創新是積極的。創新來源于創意,創意又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因此愛因斯坦才會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未來世界”是大家小時候都曾畫過的美術題目,我們請吉隆坡甲洞寶川藝術中心的小朋友們配合,以“2020以后的世界”為題,畫出他們想像中的未來世界。看一看,與我們當年畫的有什麼不一樣?一起進入快樂的未來想像世界!

    未來一樣塞車

    20170903heart05

    ◆廖靖楊(15歲,SMK Menjalara)

    對比現在和2020以后的世界,現代城巿是汽車城巿,日塞夜塞,建再多的高架天橋,還是一樣塞車。在未來世界,城巿塞車問題會解決嗎?未必。他覺得,塞車不是車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即使未來汽車在天上飛,也一樣會堵塞。

    從龜速進步到兔躍

    ◆葉晉佑(18歲,學院)

    他以禪繞畫的方式反映現在世界的問題,表達對未來世界的期許。由于他常常使用腳車和火車通勤,深切感受到吉隆坡公共交通的不便。畫里藏了很多有趣的小細節,比如在半圓的地平線上有一列火車像烏龜般慢慢行駛,畫中留白的兔子,寓意希望未來我國的公共交通,可以像兔子般敏捷快速。

    遠程教學,在家上課

    ◆陳勇浩(13歲,SMK Tropicana)

    2017年的學校上課要用課本,有老師教導。7百年后,2717年,學校消失了。學生可以在家里上課,自由選擇要學什麼科目,只需按一個按鈕,就可以跟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遠程上課。

    太依賴科技,地球滅絕

    20170903heart06

    ◆蕭愷萱(11歲,增江北區華小)

    現在大家都邊走路邊低頭玩手機,未來有不用走路的滑行器就更方便了。未來手機熒幕不再是平面,而是立體投射。家庭主婦都把家務、帶孩子交給機器人kakak做,街上看到的都是機器人。人類過度依賴科技,破壞環境,下場就是地球滅絕。

    動物園里只剩下螞蟻

    ◆湯子揚(12歲,民眾華小)

    未來世界的老師像一個忙碌的八爪魚機器人,不過卻常常缺課,學生只需帶手機就可以自習,也不必再背書包。動物園里只剩下螞蟻供人觀賞,因為其他動物都絕種了。人類為了繁殖人口,一個男生會有多個老婆。

    鋼鐵俠保衛人類

    ◆李涑民(7歲,甲洞華小三校)

    他是個喜歡Ironman的小男孩,于是畫里面的人穿會噴火的鞋子,戴著盔甲面具防壞人。如大家所想,未來世界的人工智能車會在天上飛。Ironman維護治安,工作很忙碌,所以複制了很多個同伴合力保衛人類。

    智能世界狗能與人溝通

    20170903heart07

    ◆柯勇炫(11歲,甲洞二校)

    空中的太陽在未來世界會變成人工智能太陽,人戴上智能耳朵、眼鏡和智能手表,基本上不需要用手機。狗狗變成了機器狗,生命期更長,還能和人類溝通。可愛的創意角色阿寶(左右下角)未來也進化了。但不管世界怎麼變,馬銀行還是會存在,證明金錢社會不變。

    機器人幫爸媽做家務

    ◆郭修仁(10歲,甲洞帝沙再也華小二校)

    他看過星球大戰電影后印象深刻,所以想像未來建築物都有幾分星戰基地的感覺,鳥翼形飛機是未來地球人的交通工具。

    他想要多設計一些溫和可愛型的機器人,幫助爸媽做家務,減輕負擔。不過,以后人類太依賴機器人,后果將是發生機器人戰爭。

    方塊飛人世界

    20170903heart08陳賢芊(11歲,民眾華小)

    ◆她想像未來是方塊建構的世界,像創世神(Minecraft)游戲里的世界,包括機器人都是方塊組成。未來人類的眼睛異變成紫色,還能夠在天上飛。


    未來小孩不會玩
    就沒了創意!

    再過50、100、1000年,未來我們的國家、世界、人類會變成怎樣?不同的人對未來有不同想像,听他們怎麼說……

    ◆陳寶川(甲洞寶川藝術中心院長)

    讓小孩畫“未來世界”,大家都會畫在天上飛的車,我小時候也一樣,每一個男生心中都有一輛未來的車,能上天下海、會發射炮彈,無所不能。

    我覺得,未來小孩最大的問題是“不會玩”,沒有了創意。我希望未來小孩重新學會從大自然取材,自己動手制作玩具,像我們小時候以石頭、樹木、河流為玩具。人人會生活、愛惜大自然,社會也比較單純。

    回到現實,想像未來,我認為3年后即2020年的世界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把時間推得更遠一些的未來,我覺得人類會回到原始,從追求物質、科技,回歸到追求精神和心靈層面的富足。

    但因為人性黑暗面,我對未來世界感到比較悲觀。人類不斷為了滿足慾望而破壞環境,比如砍伐百年老樹只為做一件炫耀的傢具,跟動物爭資源、空間……如此下去終究會踏上毀滅之路。

    要如何在充滿挑戰的未來生存?我認為每個人在世上是一個齒輪,社會發生亂象,源於人放錯位置,做錯了事情。如果每個人都做好本分,各司其職,那麼世界就會變好。

    半人半獸永晝世界

    ◆Huang Ning Shan(小學生)

    我想像在2099年,我那時將是81歲,是一名動物園管理員。那時候的人並不完全是人,而是半動物半人,頭是動物(魚、鳥、象、馬),身是人。我們都穿能防水的皮衣、皮褲、皮鞋、皮手套。

    大部分人開的車子都在天上飛,恐懼飛行、畏高的人還是可以駕普通的車子在地上走。我們買衣服都去瘋狂科學家購物廣場。那時候月亮消失了,天上只有太陽,沒有夜晚,只有白天,為了防曬傷,出門都要戴面罩。

    循環創造保留毀滅

    ◆吳振輝(編舞家)

    人類一直在重複創造、保留、毀滅,所有被創造出來的,最終又將消失。人類在這個地球上不斷扮演創造者、保護者和毀滅者。

    希望民眾貼近藝術

    ◆周子欣(舞者)

    我想像未來世界是一個很污染的世界,聰明的人類不斷創造新的東西,同時也對地球造成更多破壞,直至無法挽救。

    對於較近的未來,我希望未來馬來西亞觀眾能夠更貼近藝術,不需要用很高標準去看演出,打開心房接受無限可能性,就能體會藝術之美。我也相信,20年后,本地的表演藝術會發展得比現在更好,藝術家互相交流、啟發,讓藝術更加精彩。

    為地球做出貢獻

    ◆黃楚原(藝術家)

    我想像50、100年后的馬來西亞將會更多元,各民族間更應該彼此認識,這是和平相處的重要元素。然而,在全球化的世界,大家都是地球人,你是誰不再重要,是你如何為地球做出貢獻。

    21世紀的我們已經離不開人工智能(AI),AI不斷進步佔領我們的生活,比如手機就是記錄我們生活的“監視器”,記錄你的行蹤、作息、社交、情緒等。在未來世界,人類的生活更加沒有秘密。不過,我始終認為,科技給人類帶來便利還是壞處,取決於人的思想和心態。我對未來感到樂觀,只要善於利用,廣泛傳播正能量,這個世界也會越來越“正”。

    機器取代勞力

    ◆Nur Amira Syafiqah(大學生)

    我想像未來將是一個高科技、高生產的世界,人們依然得為了金錢而工作,但因為勞力活由科技和機器取代,人類的工作將變得輕松。希望未來我們國家繼續發展,令吉升值,人人有工作。

    讓人回歸本質

    ◆Lyne Ismail(納米科學家)

    我是一名抽象藝術家,用語言文字表達我的想法;同時我也是一名科學家,研究納米技術,讓我看到一般人肉眼看不見的物質最細微、最原本的樣子。

    人類永遠都從過去中學習,活在當下,並試圖讓未來變得完美。我希望通過我的科學研究,能夠讓人回歸到本質,使未來世界產生一點改變。在藝術方面,我不停超越形式和功用,向靈魂內在探索。

    關心大自然與生物

    ◆Lisa Foo(舞台及服裝設計師)

    未來大部分人類會更依賴先進的科技和環境,同時也會有一批人反道而行,回歸到更接近自然的環境,過著另一種簡樸生活。

    希望未來能用我的設計專業,通過創作與觀賞者對話,更關心我們的大自然和自然生物。人們應該要明白,人類只是過去、現在、未來在地球上出現眾的多生靈其中之一而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