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銓:古人治水的大智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振銓:古人治水的大智慧

    甲州高級記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甲州多個地區近月來數度發生水災后,州政府宣佈,將進行總額2億8000多萬令吉的4項治水計劃。

    首席部長拿督斯里依德利斯哈侖說,上述計劃將分別在魯容河(1億6300萬令吉)、野新市(6000萬令吉)、萬里望鎮(3000萬令吉)及亞羅牙也(3000萬令吉)進行。

    他說,上述計劃將從2018年開始,在未來5年內分階段完成。

    自古以來,治水都是治國大計,古人更有“治國先治水”之說。最近觀賞了中國最老的三大水利工程──四川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廣西的靈渠視頻資料后,對古人的“治國先治水”之說,有更進一步的體會。


    國家在古代有“社稷”之稱,“社”為土地,“稷”為五穀,意即:有了土地,還得有糧食,讓人民衣豐食足,國家才能長居久治。

    中國最老的三大水利工程都有順應自然,造福人類的共同點。這些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水利工程的分水、洩洪、控制水量等功能,將原本是水災氾濫,民不聊生的荒地改頭換面,成為糧產豐富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解決了四川盆地數千萬人口的水災及農田灌溉問題;靈渠除了農業的灌溉功能,更連接了漓江及湘江,大大改善了水路運輸的便利,帶動經濟發展。

    許多人讚嘆,古人在技術及物資嚴重缺乏的年代,卻能打造及留下蔚為奇觀的水利工程,如果仔細觀察,這些水利工程的共同點在于──將地理條件與水利科學原理完美結合,充份展現了人類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智慧,就如老子的“道法自然”之說,才能超越時空,存留至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