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運:老百姓始終是暴力的受害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劉彥運:老百姓始終是暴力的受害者

    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及國際創價學會創辦人池田大作博士在其著作《人間革命》開篇寫道:”沒有什么比戰爭更殘酷,沒有什么比戰爭更悲慘,但是戰爭仍然在繼續!”池田大作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戰爭的慘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然而時至今日,戰爭的慘況似乎並沒有緩解。戰爭或武裝衝突所造成的慘無人道事件,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上演著。毫無例外的,不論是古今中外,不論是任何形式的暴力衝突或恐怖襲擊,平民百姓永遠是最大受害者,受傷害最深的永遠是老弱婦孺。最近緬甸羅興亞族群遭屠殺及驅趕的事件,再度讓我們看到了慘無人道的一面。

    自從8月25日起,羅興亞武裝叛軍組織“羅興亞救世軍”對緬甸警察局及政府軍展開攻擊以來,緬甸的羅興亞族群再度受到波及。老百姓的村莊被焚毀,普通民眾被屠殺,導致近30萬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另外有3萬名非穆斯林平民同樣受到波及,在緬甸境內流離失所。

    一場緬甸政府軍與羅興亞叛軍的暴力衝突,受到最大傷害的卻是老百姓,這當中也包括非羅興亞的緬甸民眾。由此可見,不論是任何形式或任何集團發動的武裝衝突,真正的受害者,往往是毫不相干的普通民眾。

    發動武裝叛亂或恐怖襲擊的好戰分子,在發動暴亂時,往往冠以宗教、種族或正義的名義。實際上,追本溯源,暴亂的根本原因與宗教、種族或正義根本扯不上關係,真正扯上關係的,反而是仇恨的政治心理與人性的扭曲。


    解鈴還需繫鈴人

    我國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日前針對緬甸與羅興亞族群問題,發表看法時認為,羅興亞人的公民權利被否決,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不同,因此不受承認為緬甸公民。這個論斷顯然過于草率。根據歷史淵源來看,緬甸政府與羅興亞族群幾十年來的糾結,與其說是宗教或種族問題,倒不如說是政治問題。

    我國政府基于人道主義精神,日前也運送物資到孟加拉,援助羅興亞難民。其實我國最近30年來,陸續收留了至少數万名羅興亞難民,散居在我國各州。不過,由于今次大量羅興亞難民再次湧入孟加拉,極有可能也會有一些羅興亞難民湧入我國。

    問題是,今次的羅興亞難民潮與以往不同。由于羅興亞族群當中也有武裝分子,難保不會混入難民當中,潛入我國。因此,筆者認為,在羅興亞難民課題上,政府應該量力而為,不應無限制的收留難民,否則,極有可能為我國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歸根結底,羅興亞族群的問題,最終還是應該由聯合國及緬甸政府協調解決。第三國始終只能扮演人道援助的角色。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