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醫話‧關節炎說來話長(六)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逸仙醫話‧關節炎說來話長(六)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文正球
    文正球

    文:文正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記載最早見於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

    漢代張仲景更明確定其名為“歷節風”,指出其“歷節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諸肢節疼痛”等。他在《金匱要略方論》中,對“歷節病”的主要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方藥都有較系統的論述,所載治療用的“桂枝芍葯湯”、“烏頭湯”、“越婢加術湯”等療效顯著,至今仍然是醫家沿用的經方。現代有醫者將RA定名“尪痺”,已為不少醫家所接受。

    中醫認為,RA的病因主要在正氣虛損、外邪入侵和氣血不暢三個方面。根據中醫的理論,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虛無法濡養筋骨,脾虛則“四肢不用”。

    有虛,也就有了容邪之所,因此外邪乘虛而入,其中以風、寒、濕為甚。邪氣入侵必然導致經脈違和,氣血不暢,久了壅塞經絡、侵襲筋骨、凝滯關節,肝、腎、脾三髒卻又虛損無奈它何,於是痺症形成。


    還有的風寒濕邪郁久化熱,熏蒸津液,或飲酒積聚形成濕火,而成風濕熱痺。一般此病初起之時以邪實為主,病在皮肉經絡;至反覆發作,漸深入筋骨臟腑。

    摸清了病因,治療的方向也就定下來了,主要是祛邪、補虛和化瘀。但中醫還要根據不同個體的具體情況,分別予以辯證施治,一般會將病患分為不同類型來治療。

    當歸補血湯散寒除濕

    風寒濕型的患者關節腫痛,屈伸不利,發涼麻木,受寒加重,應以烏頭湯、麻辛附子湯、蠲痺湯等加減祛風除濕,散寒通絡。風濕熱型患者疼痛劇烈,關節腫脹紅熱,喜冷惡熱,須以桂枝芍葯知母湯、防己黃芪湯等加減清熱祛風,除濕通絡。

    氣血兩虛者關節腫痛變形,面白身疲,心悸乏力,應以當歸補血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益氣補血,散寒除濕通絡。脾腎陽虛的患者關節腫痛僵硬,屈伸不利,病情長期反覆,須以真武湯、人參健脾丸、獨活寄生湯等加減溫陽益氣,疏經通絡。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肝腎陰虛的患者關節疼痛夜間比較明顯,有輕度的灼熱紅腫,並伴有羸弱消瘦,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心煩少寐,腰膝酸軟等症狀,應以六味地黃丸、青娥丸、五虎蠲痺散等加減滋養肝腎,和血通絡。

    痰瘀交阻的患者往往已是晚期,全身情況較差,關節強直或畸型,周圍呈黯黑色,疼痛劇烈,肌肉萎縮,當以身痛逐瘀湯、補陽還五湯、桃紅四物湯等加減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文正球中國中醫大學畢業,具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擔任威馬可國際中醫學院學長、教授(隔周刊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