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識字不讀書的新文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溫任平:識字不讀書的新文盲

    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資訊源源不絕,不斷翻新。我們同時生活在知識型社會裡,資訊不足,你可能錯過了一班火車;知識匱乏,你錯失的可能是事業發展的良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年輕的一代的閱讀方式改變了。我曾與年輕人討論二八定律、破窗效應,談話過程,我把在手機擬稿的千字專欄短文交給對方參閱。對方用食指輕撥,45秒內即“瀏覽”完畢,把手機遞回給我。我的專欄短文1200字需要三天完成,而我面前的小伙子,不須一分鐘就把它們“看”完。他們在我的文章裡找料(資訊),對文章的觀點分析、推論,到知識生成,毫無興趣。

    這就註定他們缺乏思想。沒有思想的鍛練,怎能有創新意識?既使有創新意圖,亦無創新的知識底蘊。馬克吐溫(Mark Twain)有一句話,說得真夠鞭辟入裡:“識字而不讀書的人,比起不識字的人好不了多少”(The man who doesn’t read has no advantage over the man who can’t) 。識字不讀書,造就了社會一大批新文盲。

    前面提的年輕人,都是大學生。他們除了專業的知識還懂一點,聊的不外是街坊八卦,娛樂界的煲水新聞,如何溝女如何溝仔……很難忍受他們的庸俗膚淺。面對把《老殘遊記》聽著《腦殘遊記》,把解構大師德裡達(Derrida)聽成名牌鞋子阿迪達(Adidas)的“年輕精英”,我突然失語。

    即使是阿迪塔與德裡達的意義距離關山萬里,文化人/讀書人也可以討論,且討論的內容可以十分有趣。


    德裡達曾與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爾(Heidegger)、藝術史教授夏比羅(Mayer Shapiro),辯論過梵高的一幅題為《鞋子》的名畫。海德格說,他在畫面上看到的是一雙舊鞋,農民穿的。農民、大地與大自然的關係,不言而喻,這是藝術理論。夏比羅撰文表態了:這雙鞋並非農人的鞋,它是一般市民的鞋,是梵高自己的舊鞋。

    畫完全可以非系列性

    專搞語源學(etymology)的德裡達出來說話了:我看不到一雙鞋子,我看到的是兩隻舊鞋,兩隻舊鞋更像左鞋。為什么藝術史大師一定要把“兩隻”看成左右搭配的“一雙”?這種指稱與意識形態是不當的。藝術史家把畫看作是系列性serialite,其實畫完全可以非系列性。

    我無意(也沒有資格)月旦三者的評議,上述著名公案一直是跨科系的學術美談。海德格把農民的腳插進畫裡的鞋,德裡達覺得那是“過于快速的心理投射”;夏比羅看到畫面,而忽略了畫框,畫框外的世界。

    但是最引人入勝的不是“手”這個詞后面還有什么意義(它與“手掌”的差異在哪裡)?“鞋”是左鞋還是右鞋?德裡達從差異 (difference)到衍生(differ-rence),他為詩與其他藝術的衍變,提供了理論的依據。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海德格后來出版《詩‧語言‧思想》提到:“一雙農婦腳下的鞋子,在沾滿田里泥濘時,最能展現其鞋性。”使這場人文辯論,提升到形而上學的層次。

    回到原來的話題,知識的重要性。法國實證主義創始人孔德(Auguste Comte)早在19世紀初即曾直言:“知識即預言,預言即預警”。如果讀者仍有疑問的話,不妨再用手機的YouTube,聽聽馬雲先生談貿易網絡化智能化,大概就會明白,知識脫貧才能經濟脫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