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液體現代性——四海為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溫任平:液體現代性——四海為家

    打電話給老友李酷,知道他人在武漢。他是吉隆坡人,經常北上大陸,廣州、北京、上海……我手上沒有他的路線圖。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一年四季有三季在歐美;李酷則一年365天,在國外漂流超過200個朝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上個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羅素提到人類的遷徙性格、未來世界人口的流動性。飛機、輕軌地鐵、高鐵列車、子彈火車使國內外的交通流暢迅速。在東京圈,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大概是一小時,東京到橫濱、東京到埼玉、東京到船橋,大約都是一小時,600萬白領從日本各地湧入東京上班。

    這么巨大的人口流量,追求什么?這些人追求更好的薪酬待遇,更多的賺錢機會。他們與東京各行各業的關係,用卡萊爾(Thomas Carlyle)的說法,許多時候是聯繫紐帶的“貨幣關係”(cash-nexus)。

    日本是發達國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即便如此,我們也可以清楚辨識鄉鎮流去城市的人口數量的增長與勢頭。遇上開齋節或華人農曆新年,平日擁擠不堪的吉隆坡,交通變得便捷流暢。吉隆坡的160萬人口當中,有許多來自外坡的過客。他們在吉隆坡可能買了房子,也可能租賃多年。

    拿督黃素珠在讀了我上周的短文《租賃成風……》,在網絡上留言:“現在的年輕人不但不急著買房(can’t afford),而且租賃的單位還要有廚櫃、空調、傢俬……”(2017/11/11)為什么會這樣?方便他們可以隨時退房搬家啊。這些年輕人可能是短期工,他們可能要到越南、柬埔寨、香港去,在吉隆坡只是過客。


    他們有大小背包就夠了,拿著新一代的手機,放在小背包裡的是手攜型電腦與其他AI微系統。他們“隨機應變”,坐在飛機場等航班,一個電話可能就談妥一宗1000萬令吉,不大不小的生意。他們當中有當年的喬布斯,今日的馬化騰。

    我也留意出國的人數與往返的頻仍。年輕的一代不以穿越國界、種族、膚色、宗教、信仰……為苦,他們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適應氣候水土,適應人文環境。流動是一種自由,流動是輕盈的存在,大家放下自己馱負的文化歷史包袱與由此衍生的情結,做一個“普通人”,做一個“世界公民”。

    留在家鄉得付昂貴代價

    流動的自由不代表“放任”(laissez-faire)。台商在中國做生意,去大陸賺錢找機會,他們懂得抑制自己的政治意識,面對大陸的商家或顧客,絕口不提統一還是台獨。去新疆或去更遠的西亞國家,不懂得一些伊斯蘭的日常禮儀只會惹來猜忌,帶給自己不便。

    愈是遙遠的地方愈是陌生,“陌生”是不確定、不穩定與不安全的“三位一體”。當然人們可以選擇留在家鄉,可這得付出的昂貴代價,人們在一個熟悉的共同體(community)裡一輩子自我封閉,沒有突破,沒有創新,因為沒有創新與突破的客觀條件。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今日的經濟形勢嚴竣,在網絡經濟、虛擬營運的時代,許多職業一個又一個團塊似的被侵蝕掉。一些夕陽行業苟延殘喘。一些工作因被機器取代突然消失。結構性失業使得職場人力非走不可,不流動只有坐于待斃。流動性通常有“上升性”(buoyancy)的期許。

    大陸的冰糖葫蘆這兒沒人賣;大馬的肉骨茶,中台兩地沒人經營。大馬有貓山王,印尼出產燕窩,中國有檀香木,我們有的,他們沒有,反之亦然。現代的遊牧一族(modern nomads),一直在補不同地域各行各業的需求缺口。(2017/11/15)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