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無不言‧郭史光宏──作業簿能回應新時代教育的挑戰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師無不言‧郭史光宏──作業簿能回應新時代教育的挑戰嗎?

    “事實上,作業的性質決定了時間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當牽涉理解和創意時,更多的時間最不可能帶來較好的結果。讀寫能力專家法蘭克史密斯(Frank Smith)承認,‘當學習有意義時,我們學得更加快速……用很長的時間反覆努力去學習特定事物,即代表學習沒有發生,以及我們沒有處于一個具有生產力的學習情境。’”——美國“進步教育運動”領軍人物艾爾菲科恩Alfie Koh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科技日新月異,時代瞬息萬變,從工業時代的基本人力代工,到如今叫人歎為觀止的人工智能,機器不斷發展進化。英國廣播公司BBC基于劍橋大學研究者Michea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在未來被淘汰的概率。從這些概率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基本結論:

    如果您的工作無需天賦,只需經由訓練即可掌握,並且涉及大量重複性勞動,您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您的工作涉及社交能力、協商能力、同情心、創意和審美,您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時代不一樣了,教育自然也要與時並進。有學者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爆發,戰場就在各國的中小學課堂。哪個國家擁有發展教育的遠見,就能為還不存在的未來世界培養人才,哪個國家就贏得了這場戰役。于是,世界各國紛紛將目光聚焦于“教育改革”,提出了各自的學生願景。

    2007年,美國提出“21世紀技能”,涵蓋生活與職業技能、學習與創新技能、信息、媒體與技術技能。2013年,日本提出“21世紀能力”,強調基礎力、思考力、實踐力。


    2014年,新加坡提出“21世紀能力架構”,追求溝通、合作及資訊技能、公民素養、全球理解及跨文化能力、批判及創意思考。2013年,我國教育部也公佈了《教育發展大藍圖2013-2025》,指出培養學生的六大方向:知識水平、思考創新、領導能力、雙語能力、倫理道德、國家認同。

    不難發現,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都在轉型:從知識的灌輸,轉向能力的培養;從技術的訓練,轉向熱情的激發;從應試的教育,轉向終身的學習。如何讓人成為人,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成了新時代教育的關注熱點。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再來回顧國內的作業簿風波,不禁要問:以作業簿為中心的教學,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嗎?讓學生花大量時間在作業簿上,能培養出“21世紀能力”嗎?大量的作業簿,能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精神態度嗎?

    作業簿,能回應新時代教育的挑戰嗎?

    一個長大了的兒童,愛思考的教師。期望能在浮躁的世道,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