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和:寫意寫──如果這是一個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趙德和:寫意寫──如果這是一個人

    生活舒適在你溫暖的房子裡的你們,
    那些熱騰騰的食物與友善臉孔會等待著,
    那在傍晚時分歸來的你們:
    假設這是一個人,
    他在泥沼裡工作,
    他沒有一刻安寧,
    他會為一小塊麵包而搏鬥,
    他會因一句“是”與“否”而喪命。
    假設這是一個女人,
    沒有頭髮與姓名,
    也失去了回想往日的能力,
    她的眼睛空洞,
    她的子宮如同冬蛙般冰冷。
    細想這些都是事實:
    我有幾句話要對你說:
    把他們刻印在你心上,
    在家裡,在街上,寢息之前,夢醒之后;
    重覆把它們向你的兒女們說,
    否則願你的家園破滅,
    願疾病圍繞你,
    你的兒女遺棄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普裡莫萊維在他的回憶錄裡,寫了這篇警世詩句,藉此提醒善忘的世人,唯有這件事不能忘。詩中帶有強烈的訓誡語調,仿彿傳來聖經裡那亙古的世襲詛咒。馬太福音裡第20章16節裡記載的:“這樣,那在后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后。”這段仿彿預言著這個創造世界上第一個一神概念宗教的民族,上帝的優先選民,因為選擇否定耶穌基督為救世主,而受到地位上的轉移,遭受被上帝所遺棄的命運。

    萊維在這裡控訴的,是對于許多人都非常陌生的災難,它發生的地方是如此陌生,在那裡所進行的邪惡是如此詭異,而讓許多人都難以置信,有不少人甚至抱著懷疑態度來看待。雖然這首詩迴響著明顯的宗教泛音,但萊維絕對是以人道主義作為出發點。

    首先萊維本身是一名無神論者,在集中營裡的他,只能依靠理性思維來面對與瞭解當下所有荒謬,同時,大屠殺的發生也使上帝存在的說法難以成立,也使得為祂對當時所有的哀嚎悲鳴充耳不聞而辯護變得不可能。萊維在這裡明顯是向所有災難發聲時,袖手的旁觀者發出的由衷之言,而詛咒的部分,則是人類終極悲劇——自我毀滅的預言。

    人,也許就是自身命運的主宰。


    這本書除了記載作者經歷與目睹到的種種,最令人動容的,是作者如何對他所體驗到的,盡其能力以理性思考來賦予它們意義。萊維在書中其中一段如此寫道:

    “早晚人們都會意識到,完美的幸福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有少數的人會靜下來思考它的對立面:也就是完美的不幸,是同樣不可能實現的。那些阻擋著這兩極狀態實現的,是同樣本性的:它們都是從人類抗拒所有無限的事物的本性而來。我們對于未來的無知阻擋了這兩極狀況的實現:一方面是希望,另一方面是明日的未知數。死亡的確定性也阻擋這實現:它限制了歡愉,也限制了所有哀傷。”

    1987年4月11日,萊維從住所三樓的室內陽台墜至地面死亡。官方判斷死因為自殺,但許多人寧可相信他的死是出于意外,也不願接受奧斯維幸的亡魂從來都未放過他。

    鋼琴教師,音樂、電影與書籍的雜食動物,零嘴雖少吃但不否認該營養價值所在,偶爾藉健身來消除罪惡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