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無不言‧郭史光宏──作業簿的局限與出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師無不言‧郭史光宏──作業簿的局限與出路

    “事實上,作業的性質決定了時間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當牽涉理解和創意時,更多的時間最不可能帶來較好的結果。讀寫能力專家法蘭克史密斯(Frank Smith)承認,‘當學習有意義時,我們學得更加快速……用很長的時間反覆努力去學習特定事物,即代表學習沒有發生,以及我們沒有處于一個具有生產力的學習情境。’”——美國“進步教育運動”領軍人物艾爾菲科恩Alfie Koh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在上一篇文章〈作業簿能回應新時代教育的挑戰嗎?〉羅列了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對學生的願景。讓人成為人,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各展所長,各盡其才,成了各國教育的方向。學習力、思考力、閱讀力,成了不斷被提及的關鍵詞。

    面對如此趨勢,我們能依靠作業簿來培養新時代人才嗎?

    站在編製的角度,作業簿的品質非常可疑。原因有二:它未必由當行專家編寫;它無需經過嚴格審核。作業簿市場一片紅海,競爭的重點,往往不在內容品質,而在行銷策略。因此,在沒有把關機制的情況下,坊間作業簿水平參差不齊,粗製濫造而又錯漏百出者多不勝數。

    站在內容角度,作業簿的形式呆板。原因有二:它誕生于實際教學之前,無法隨著個別學生的興趣、困惑、進度而調整;它更多在追求易于批改和避免爭議,強調標準答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換句話說,將每個學生都看成一模一樣的空容器,將一塊塊知識,通過反覆操練的形式往裡填,大概就是作業簿的精神面貌了。


    教師經過專業培訓,本該是教育方面的專家,卻要被品質可疑、形式呆板的作業簿牽著鼻子走,實在荒謬。更悲劇的是,被作業簿牽著牽著,久而久之,教師的專業素養也隨之漸漸丟失,變得依賴作業簿,沒有作業簿就不會教學了。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來以作業簿為主要教學內容和形式,已使“多做多得”的教育觀念,在許多家長心中根深蒂固,也讓許多教師習慣了對作業簿的依賴。在發出禁令和嚴格監督之餘,教育部應當設身處地,盡力協助各方自我調適,讓教育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觀念上,教育部可以啟蒙社會群眾,重新思考作業的意義,認識學習本質。技術上,教育部可以為教師提供切實有效的培訓,讓每位教師都具備專業的作業設計能力,能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制度上,教育部可致力于小班制的打造,減輕教師不必要的工作,為素質教育創設客觀條件。

    老實說,發出禁令是重要的第一步,但其實也只是最基礎的一步,關鍵還看接下來的持續跟進。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觀念啟蒙,沒有切實專業的技術培訓,沒有強而有力的制度支援,多麼美好的教育願景,終究只會是空洞的口號。

    一個長大了的兒童,愛思考的教師。期望能在浮躁的世道,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