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儒:啥是“瓦斯”? (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楊欣儒:啥是“瓦斯”? (下)

    “品”“性”“度”這三個詞尾也是日本人發明的,例如:食品、作品、產品、可能性、重要性、強度等。而中國也以此類推,出現了現成品、必要性、透明度之類的詞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近代中日之間的詞彙交流是雙向的,並非只是從日本流向中國。例如漢語的“封建”“勞動”“經濟”等一些古代漢語詞語早期被日語借過去,日語用這些詞表達西方的新事物、新概念,日語中這些表達新事物的詞語適應當時漢語的需要,又被成批地從日語借回來。

    “封建”古代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賜給親戚或功臣,使他們在封地的區域內建立邦國;“勞動”古語詞指操作、活動;“文化”古意指文治教化;“革命”的原意是變革天命;“經濟”古語詞經世濟民,治理國家。這些詞語被日語借用了過去,轉了一圈回來,竟然意義和古語詞有天淵之別。

    當然有些詞語被日語借過去之后,意義沒有變更,不過轉回頭時已經是明日黃花,例如“幼稚園”,上世紀初被日語借去,然后傳到被日本佔領了半個世紀的台灣,后者至今仍然保留“幼稚園”這個詞語,而中國早已經把它改為“幼兒園”,不再叫“幼稚園”了。我曾經看過一所幼兒園的招牌,有“幼兒園”和“幼稚園”的區分,原來它以為“幼稚園”就是“托兒所”。

    再如曾被認為借自日語的“鉛筆”,其實是漢語首先使用或創造去意譯英語的lead pencil(后來才縮為pencil)。再舉“天主”一名,早在1704年清廷的翻譯已經出現。“基督”歷來很多人也是以為源自日語,其實西方人士進入中國要早于進入日本。“基督”日語叫kirisuto,有人以為來自葡萄牙語的Cristo/Christo,如將廣東音與此三者比較,最大的可能還是先從漢語翻譯,過后才傳去日本。(註:基督教清朝前叫“景教”)。


    日本人造詞也造字

    此外,許多原以為是源自日語的外來詞,實際上也是先由中國人或歐洲傳教士創造的,而后影響了日本,並吸收到日本辭書中,得到鞏固和推廣。例子有:審判、使徒、受難、傳教、默想、真理。由此可知,很多譯詞在早期反而是從中國境內的辭書率先創造,日本明顯地是受到了傳教士辭書的影響,然后才有現今使用的譯詞。考慮到西方宗教傳入日本要晚于傳入中國,因此上面推論在譯名方面的影響是合理的。很明顯的,當時日語中的許多譯詞是來自漢語,而且半是直接,半是間接受到中國人的影響。

    日本人不但造詞,還造字。不告訴你們也許你們不知道,“癌”、“腺”(日語sen,來自英語gland)、“呎”(英尺)、“吋”(英吋)、“浬”(海裡)、“瓩”(千瓦)等都是日本人造的字!

    如果我再告訴你以下的詞語都源自日語,你是否會嚇了一跳?發明、理想、理性、感性、流行病、取消、社會、私立、通貨膨脹、組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