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留馬學生過年 非凡新體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學習現場‧留馬學生過年 非凡新體驗

    左起徐訓民,許秀敏
    左起徐訓民,許秀敏

    報導:方俊心
    圖: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家庭、撈生、超過十種新年餅乾、咚鏘咚鏘的新年歌……哪一樣還能激發你的熱情?奇怪的是,這些對馬來同胞Adam來說也是稀鬆平常。反而是跟漢文化同源的韓國學生,徐訓民和許秀敏,發現了我們可能沒有發現的新大陸……

    徐訓民隻身來到馬來西亞求學,在英迪四年,就跟本地華人一起過足了四次農曆新年,“我從2014年起每年都慶祝,對我來說每次都不同,”他笑呵呵,聲量壓不下去,速度慢不下來。

    第一次他跟班上同學和家人一起撈生,印象很不錯,“在韓國,找不到這麼圓這麼大的桌子,還可以旋轉(有轉盤),這對我來說很新鮮!”

    韓國人也慶祝新年,他們會煮餃子、年糕、年糕湯,“可是撈生是一起的,我感受到一種歸屬感。”他覺得撈生能夠使一家人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2015年他又慶祝了,這一年有好多好多零食,“超過十種!”他說的是我們的年餅。他的朋友住在巴生,有個大家庭,兩間屋子並排同時相通。大家族、大屋子,讓徐訓民很吃驚,這兩種情況在韓國已很少見了,徐訓民的家在首爾、釜山兩地,地價高昂,六百平方米已經算是很大的屋子了。這一年他還跟著一位來自麻坡的朋友回鄉慶祝,新年也是出游的好時節。

    再一年,2016年,徐訓民的新體驗來自我們見慣不怪的柑。雖然他先前已經慶祝過兩次農曆新年,但都不敢拿別人家的柑來吃,因為跟韓國的相比這些柑很貴,“我是窮學生,不敢試,”他開玩笑。“它們裡面有種子!”韓國的柑是沒有種子的。另外他也發現華人農曆新年會邀請很多人一起慶祝,可是韓國人過年時只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想來,去年應該沒有什麼新鮮事來吧?原來還是有,紅包漲了!幾年都去相同的朋友家過年,朋友的家人都把他當自己人了,紅包從雙位數漲到了三位數,麻坡朋友的媽媽在他離開時,還打包了一大包食物給他帶回學校分給朋友。

    徐訓民(右三,戴帽子)已跟朋友一起慶祝過四次農曆新年,朋友的長輩好像已把他當自己人了,收到的紅包一年比一年大封。
    徐訓民(右三,戴帽子)已跟朋友一起慶祝過四次農曆新年,朋友的長輩好像已把他當自己人了,收到的紅包一年比一年大封。

    賀歲歌曲像熱鬧派對音樂

    如果讓徐訓民選擇華人新年裡最有趣的一件事情,他首選撈生。“很新鮮的一件事,我喜歡,有點香,是很好的開胃菜,正式開動前玩玩你的筷子,”他又笑。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再來是食物,跟著朋友回鄉可以吃到很多不同的道地美食,徐訓民喜歡烏達,炒粿條也很不錯,他還向我們推薦丹絨馬林“鹹蛋雞”,“我覺得你應該試咧,它真的很美味。”巴生當然少不了肉骨茶。不停地吃啊吃,有些人會擔心變胖,“我不怎麼在乎。”

    也許煙火、鞭炮的部分是有點過火了,聽到鞭炮是被禁止的,他露出吃驚的模樣。不過,他可以接受電台裡不停咚鏘咚鏘的新年歌曲,“我喜歡它們。”原因是坐車到麻坡去時,高速大道太堵了,在車裡無事可做,手機訊號不良,只能在車上聊天、聽電台,熱門新年歌的音樂一播出,像開派對一樣。

    其實,他很享受華人過新年時的氣氛,他形容,好比你現在走到購物中心去吧,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佈置得很好看。在韓國,已經漸漸感受不到過年的氣氛了,雖然新年也是韓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但是傳統已經在逐漸消失,被商業市場操作為獲利工具。而且馬來西亞的家庭也比韓國大,韓國人因為生活的經濟壓力已趨向少子化,家裡人很少。

    今年如果他不再去麻坡,也許會去另一個新朋友的家一起過。此刻說不定正坐在哪個家庭的餐廳裡,啟動了眼睛的搜尋功能,尋找著又一個能吸引他的新鮮事物。

    大馬新年比韓國更情緒高漲

    許秀敏已在馬來西亞住了八年,但只有兩年前跟本地華人朋友一起慶祝過一次新年。繫上同學邀請她跟家人一起吃了頓午餐,接著一起撈生,大家短聚了約兩小時。

    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的新年貼文地點一直更換,第一天在這裡,第二天在那裡,第三天又在另個地方,這跟韓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們會呆在家中,跟家人一起。而且,華人慶祝新年可以維持十五天,韓國人只有一到兩天,沒有我們的那麼長時間。

    他們也有派紅包的習慣,晚輩會先向長輩鞠躬行禮,才拿到紅包,“但是這裡不用做任何事情就可以拿到了。”韓國人也吃得很多,新年結束過后會變胖。既然是同源了,很多禮節或儀式都可以明白,只是說到煙花鞭炮,一整個星期下來每天都有,她養的狗狗從晚上叫到天亮。

    農曆新年,人們整個假期都情緒高漲。大馬慶祝的氣氛是比韓國更盛的,后者不管是節日氣氛,或人們過節的感受,似乎已在這些年逐漸變淡。

    姐弟受華文教育
    我們同過新年

    關丹是個什麼樣的地方?Adam用一個詞概括,和諧。他家住鄉村,有華人鄰居,從小跟著慶祝各種華人節日,新年是比較容易記住的。其他的日子他有自己的記憶方式,“吃月餅的叫什麼節?”“還有一個,晚上不可以出門,怕鬼的叫什麼?”

    祖父母、父母親都是道道地地馬來人,他也有點搞不懂怎麼他、姐姐、一對弟妹全都被送進華小。父親是裁縫師,替人修補衣服,每年華人過新年,他都受邀到華人朋友家去一起慶祝,回家前獲贈一大箱柑,這是最讓Adam興奮的事情了,也是他至今唯一覺得跟馬來人新年不同的地方,“我們沒有limau,”他雙手比出了一個橢圓。

    從不曾遇過搞不清狀況的人,要嘛請他們吃肯德基,不然就請鄰居馬來大嬸烹煮,印度人的沒有牛、馬來人的沒有豬,很小的時候爸爸就跟他講過,“請makcik煮東西,不用怕的。”那年代也沒有手機可以低頭,唯一的玩意兒就是鞭炮。

    長大一點,朋友們晚上會喝酒、打牌,“比較摩登的方式,我覺得他們是要使慶祝更熱鬧。”他們會跟他說明哪些食物清真、哪些不是,“我是無所謂的,因為這是你們的新年,不用怕我,我會照顧自己,”反倒有時是他朋友不安心,一直問他OK嗎?OK嗎?特別為他準備清真飲食。

    “因為從小就跟他們一起,不覺得(農曆新年)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一樣罷了啦跟別的同胞。”Adam像背書一樣,說出了華人過新年的“流程”:晚上跟家人一起,第二天拜年,下午有時間去看戲,晚上跟朋友飲茶,有些會去旅行,馬來人新年也是這樣過的他說。

    Adam從小就跟著父親到華人鄰居家拜年,對華人新年熟悉得很。他覺得華人跟馬來人慶祝新年的方式沒什麼不同,除了華人有柑,這是他小時候最感到興奮的。
    Adam從小就跟著父親到華人鄰居家拜年,對華人新年熟悉得很。他覺得華人跟馬來人慶祝新年的方式沒什麼不同,除了華人有柑,這是他小時候最感到興奮的。

    放下手機多跟身邊人溝通

    我問Adam,馬來人會上墳不是嗎?他回我,華人也是有拜祖先,“都一樣啦,沒有什麼分別的,”他再三強調。

    即使現在他跟以前的朋友已各分西東,每年大家都會相約在家鄉一聚。偶爾也有一兩個失約,尤其這一兩年,很多朋友已有家室,不像二十出頭時還會相約去“蒲”,超過十點睡覺第二天還可能頭痛。

    Adam的辦公室裡有華人同事,雖然Adam沒有跟他們一起慶祝,但會一起吃吃飯。他們會播放老老的新年歌,Adam耳熟能詳,即席哼了一小段“恭喜恭喜”。

    “現在的世代沒有像我小時候的經驗,跟鄰居、親戚聊天。”Adam有些感慨。不管農曆或馬來人新年,即使是坐在彼此身旁,很多人眼睛盯著的是手機、平板,他們沒有真的體驗到慶祝、團聚的感受,除了對于紅包,也許還是很興奮?平時大家住得遠,也為生活忙得不可開交,難得相聚,大多還是聚焦電子儀器,“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有了科技反而……”

    他的腦海裡,還留著以前跟老鄰居拜年的畫面,老派做法,請吃、聊天,“近來怎樣?在做什麼?”在一來一往之間搭建人與人的連結。

    八年前,Adam跟小學朋友一起慶祝農曆新年。以往他們每年都要趁新年時回家鄉聚一聚,如今各自成家后,聚會較少了,但偶爾還是會趁這時候聯絡感情。
    八年前,Adam跟小學朋友一起慶祝農曆新年。以往他們每年都要趁新年時回家鄉聚一聚,如今各自成家后,聚會較少了,但偶爾還是會趁這時候聯絡感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