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勒:非常人物只用在非常時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張以勒:非常人物只用在非常時期

    前陣子流行一句話說,“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或者換個說法,“非常時期,用非常人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事實上,這個道理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正確——非常手段和非常人物,只能用在非常時期。在正常的時候,就要用正常的手段或正常的人物。

    溫斯頓·丘吉爾于二戰時領導大英帝國對抗納粹,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最近上映的電影《至暗時刻》(Darkest hour),講述丘吉爾在英軍被圍困于法國敦刻爾克、納粹大軍壓境的非常時刻,如何當上了英國的戰時首相,並作出永不投降、抗戰到底的非常決定。

    丘吉爾酗酒又脾氣暴躁,並不是一個親切討喜的政治人物。在擔任首相前,他曾出任的公職包括內政大臣、殖民地大臣、財政大臣、第一海軍大臣等。在這些公職任內,丘吉爾當然並非乏善可陳,也確實做出一些政績,但他招致的批評卻更多。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以第一海軍大臣下令海軍攻取達達尼爾海峽,結果戰事失利而付出巨大代價,使他飽受保守黨的猛烈攻擊;他擔任財政大臣時重新採用金本位制,給英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丘吉爾是一個種族主義者,歧視黑人和印度人。


    保守黨人對他又愛又恨

    更重要是,丘吉爾的政治忠誠度也備受質疑。他開始是保守黨黨員,后來于1904年轉投自由黨,直到20年后的1924年才回歸保守黨。

    不過,丘吉爾對希特勒和納粹野心的觀點是正確,而這正是他得以脫穎而出,成為在非常時期出任戰時首相的非常人選之關鍵所在。

    一戰后,英國瀰漫一片和平主義氛圍,鼓吹裁軍的觀點當道,丘吉爾是少數反對裁軍的議員,也警告德國法西斯對歐洲和文明的威脅。當納粹開始入侵其他國家時,英國時任首相張伯倫以綏靖政策應付,丘吉爾極力反對,主張不能對希特勒妥協。

     1939年3月,德國全面吞併捷克,綏靖政策宣告失敗;5個月后,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保守黨人對丘吉爾又愛又恨,但在二戰爆發之際,在野的工黨願意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共同面對戰爭威脅,條件是必須讓丘吉爾出任首相。

    在任相前的一段長時間內,丘吉爾的公共形象一直受負面課題困擾,特別是在保守黨內,是一個非典型、不正常的人物。如果不是二戰這種關乎英國生死存亡的非常時期,丘吉爾極有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當上首相。

    英國選民大概也深明非常人物只能用在非常時期的道理。1945年5月二戰結束,英國戰時內閣解散,7月舉行大選,結果信心滿滿的保守黨慘敗,由工黨勝出執政。丘吉爾戰勝了希特勒,卻敗給了睿智持重的英國選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