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館光影流情(第三篇)菲林照再美.抵不過變遷 國建影社走向數碼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相館光影流情(第三篇)菲林照再美.抵不過變遷 國建影社走向數碼

    隨著時代改變,“國建冷氣實景影社”已易名“國建專業數碼攝影沖印”。
    隨著時代改變,“國建冷氣實景影社”已易名“國建專業數碼攝影沖印”。

    獨家報導:余佩妮
    獨家攝影:謝志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數碼化的時代,純樸簡單的霹州怡保有間傳統相館走過了52個年頭,從黑白照到彩色照,再經歷數碼照片的沖擊,它見證了怡保大半世紀的時代變遷,看著怡保一代代人的成長,至今仍屹立不倒。

    老館主談及曾經風光但風華不再的年代,只說了一句,“還是傳統相機拍和菲林沖洗出來的照片,最美。”

    早年名為“國建冷氣實景影社”的相館,承載了不少怡保人的記憶;相館位于的怡保舊街場,如今也從老街變成繁華懷舊的旅遊街道,在新穎婚紗店和新型相館林立中,老相館的孤獨身影讓人感慨歲月如梭。

    這間老相館隨著時代改變,如今已易名“國建專業數碼攝影沖印”,以另一方式拍攝和沖印著人們的美好時光。


    于1965年開業的“國建冷氣實景影社”,是怡保人的集體回憶之一。
    于1965年開業的“國建冷氣實景影社”,是怡保人的集體回憶之一。

    嗜好化為職業

    國建專業數碼攝影沖印老館主符國健(75歲)接受《中國報》專訪時,娓娓道出在數碼相機發明前,照相館對人們的意義和故事。

    符國建說,其父親的工作是替黑白照片上色和畫人像,因此,他的家中有一台相機,用以拍下人們的相片,沖洗出來后再慢慢畫成畫相。

    “那個年代流行人畫相,反而不要沖洗出來的相片,但我因父親的職業,有機會接觸當時顯得很珍貴的相機,最后把嗜好化為職業,于1965年與兄弟姐妹一起開相館。”

    有人說,在相館拍照,才能真正留下一份珍貴的記憶,因為它保持著一種對生活的珍惜,堅守著一種對時間的端莊態度,能在影像之外,把那份情懷留在照片里。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符國建說,基于這種情懷,在八十年代前,很多家庭、情侶、少年少女都流行到相館留下倩影或合照。

    “當年很少人得到學士學位,一旦家中有人大學畢業,就會舉家到相館拍照留念。”

    “沙龍照”寄意曾成風尚

    那個年代,到相館拍個“沙龍照”再寄給筆友或情人,成為流行風尚。

    符建國指出,五六十年代時興男女在讀書時期到相館拍個人照,以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把照片寄給筆友或朋友留念。

    “當時沒有如現在般有面子書或手機,短時間內即可傳送照片,那是個以照片寄意的奇妙年代。”

    他披露,“沙龍國際攝影比賽”是規格很高的國際賽事,很多人進入相館就說要“沙龍照”,意即要拍出最好看的照片。

    他感嘆,現在人手一機可輕易拍照,但很多都是把照片收藏電腦或手機內,並沒有沖印出來。

    “手機和電腦一天可能會壞,但打印出來的照片可以永遠保留,握著有質感的照片會感覺不同;在各方推廣下,現在又有很多人學習以菲林拍照和沖洗照片。”

    華人“只能穿一次結婚禮服”的觀念,造成八十年代前婚照只有4款,即一對新人及新娘的半身和全身照。
    華人“只能穿一次結婚禮服”的觀念,造成八十年代前婚照只有4款,即一對新人及新娘的半身和全身照。

    觀念傳統“婚照”僅4款

    華人“只能穿一次結婚禮服”的觀念,造成八十年代前的婚照只有4款,即一對新人及新娘的半身和全身照。

    在五十至八十年代,尤其是黑白照時代,很多新人的結婚照都是統一款式,令人好奇當年的風氣如何造就這几乎全國一樣的“結婚照”。

    符國建受詢及此事時笑言,因為華人的傳統觀念,令很多結婚黃道吉日,相館會湧入大批新人拍隊拍婚照,相館為快速及為每對新人拍下幸福時刻,因此設下統一拍攝的款式。

    “那個年代,一對新人在上午完成迎娶和敬茶儀式后,都會趕到相館拍照,好日子時,常出現新娘車在相館外排長龍的盛況。”

    他說,相館會設兩間房,一間房只拍新娘和一對新人的全身照,一間房只拍半身,在15分鐘內可完成及輪到下一對新人,並漸成全馬通用的“格式”。

    發黃的全家福,讓后代從照片中學習珍惜家人和傳承的意義。
    發黃的全家福,讓后代從照片中學習珍惜家人和傳承的意義。
    年輕少女到相館拍個“沙龍照”再送給筆友,是五六十年代的時興風尚。
    年輕少女到相館拍個“沙龍照”再送給筆友,是五六十年代的時興風尚。

    拍全家福見證開枝散葉

    每隔10年拍全家福,從約30人變百人大家庭,老相館用相機留下顧客的家族史,讓晚輩從照片中學會珍惜家人。

    談起難忘事,符國建指出,他對于可以長年為顧客拍攝全家福,見證他們開枝散葉感到溫馨。

    他舉例,他當年在霹州著名錫礦家已故丹斯里張國林60歲時,為對方拍攝全家福,當時全家只有30余人;10年后再為張氏拍全家福,張家的成員已增加一倍,近70人。

    “在張國林80歲時,我再次為他們拍全家福,當時約百名家族成員;從全家福中,我看到珍惜家人和傳承。”

    一頭華髮的符國建,向媒體展示使用菲林,曾拍下不少怡保人回憶的舊相機。
    一頭華髮的符國建,向媒體展示使用菲林,曾拍下不少怡保人回憶的舊相機。

    小伙子譏笑換菲林
    60歲學用數碼相機

    符國建14年前拿著菲林相機拍婚宴,遭持數碼相機的小伙子譏笑,兩天后以60歲高齡學習使用數碼相機,成功與新時代接軌。

    符國建說,數碼相機在約2000年開始出現,過后的兩三年間,他不斷思索是否要轉換使用數碼相機。

    “在2003年時,已很多人有能力購買數碼相機;我有一天拿著一台菲林相機,受聘為一對新人拍攝婚宴過程,在新人切蛋糕時,1卷36張菲林剛好用完,我便即時蹲下打開相機快速換上新菲林。”

    向兒子學習

    他披露,當時有很多新人的親友也站在台前以數碼小相機拍攝,其中1名站在他身旁的年輕人,語帶不屑地說“安哥,現在都什么時代了,你還在換菲林?”,這句話如同一支針刺了他一下。

    “我永遠忘了不這句話和當時的情景,回家后即與兒子商量,兒子其實已開始使用數碼相機,我深思后,決定向兒子學習,開始攝影生涯的新章。”

    進入2017年的“國建專業數碼攝影沖印”相館。
    進入2017年的“國建專業數碼攝影沖印”相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