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館光影流情(第四篇) 半世紀前無電腦軟件 老師傅巧手修美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相館光影流情(第四篇) 半世紀前無電腦軟件 老師傅巧手修美圖

    剛滿90歲的陳西湖展示他曾使用的照相機,右起的機齡是五十年代,以此類推。每架,都是“歷史文物”。
    剛滿90歲的陳西湖展示他曾使用的照相機,右起的機齡是五十年代,以此類推。每架,都是“歷史文物”。

    獨家報導:林慧慧
    獨家攝影:胡傳成
    現代人拍照修圖,最為熟悉的莫過于使用“美圖秀秀”電腦軟件,其實“美圖秀秀”早在四五十年代已出現,不同的是,替人修圖的不是你我熟悉的電腦軟件,它是靠照相館老師傅,一雙巧手和一雙眼睛,親自動手幫顧客美肌修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從五十年代開始接觸照相,並于1961年在森美蘭日叻務小鎮擁有個人的照相館的森州攝影公會前任會長陳西湖,便是純手工版美圖秀秀的始祖,其相館如今已傳給第二代。

    陳西湖(90歲)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在當年還是使用底片拍照的時代,因為底片品質不一,有的底片沖洗出來的相片,背景很粗糙,猶如坑洞。

    “這些照片明顯沒經過修圖,若換作是顧客的單人相或合照,相館肯定要先修圖處理,我們喚作‘執底’才能‘出街’,要不然顧客不肯收貨。”

    他說,在沒有電腦和彩色相機的時代,相館師傅能把顧客的照片進行美圖秀秀,當年每間相館幾乎會間隔一間小房充作“修底房”,房裡有一台修底箱,箱子中間開一個四方格,格下打燈,師傅透過放大鏡,便能看清底片中人的面容。


    “師傅會用一種專用修底片的修底筆,外觀像‘鉛筆’,筆芯要削得又尖又長,越是尖細,才能修得越細微,臉上的皺紋、皮膚粗糙,只要用修底筆把紋路蓋掉,照片洗出來,相中人的臉會變得光滑和有光澤,這就是原始版純手工的‘美圖秀秀’。”

    他說,師傅不時要用砂紙把修底筆磨得尖細,也有一種專用毛筆,能點掉臉上的痘痘,此外,底片原來凹凸不平的痕跡也能被毛筆塗滑,讓照片中人“靚靚”。

    “因為修底十分消耗眼力和傷眼睛的工作,師傅必須百分百專注,在相館修底的師傅在這一行的‘職涯壽命’都很短,做沒多久眼睛就壞了,壞了就無法再做了。”

    初入行拍照需陽光普照

    陳西湖指出,在初接觸拍照這一行,小鎮還是使用煤油燈,相館是“看天氣找吃”的行業,攝影師只有在陽光普照底下才能開工,他也在入行時從師傅身上學會“日光拍攝”的技術。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他笑說,日光拍攝這個名詞只是唬人的,看似相當專業,說穿了只是在陽光下拍照,記者被他幽了一默。

    “師傅在相館的屋頂建一間小房,以玻璃充作屋瓦,攝影師要等陽光出來,才能拍照,陰雨天或光線稍微轉暗,就沒辦法拍下去,大家就坐在一邊等太陽公公重新露面,過程很辛苦,令我印象深刻。”

    他說,在沒有電供下,洗照片又是另一個苦差,反正洗相不能有任何光線,師傅都在晚上才洗相,全程在暗黑中進行,老手對這種環境已習慣,新手肯定狀況百出,找不到相紙或照片走光的各種小烏龍自是不在話下。

    陳西湖說,以前外拍的攝影師,身上要揹著一架笨重,約10公斤的木箱照相機上路,過程很辛苦,收費絕對要事先與對方談好,不然就會變成賠本生意。

    “所謂的木箱照相機,就是香港電影‘黃飛鴻’裡十三姨使用的那種可攜式的木箱照相機,拍照時會騰起一股白煙的是打光燈,通常叫外拍的是結婚照或學校畢業照。”

    他說,不管是華人或馬來人,結婚時會請相館攝影師外拍,馬來人的婚禮多數是在甘榜,天剛亮時便要搭巴士長途跋涉,儘管只拍一至兩張的照片,卻要耗上一整天的時間。

    “通常要兩個人搭檔,一個負責拍照,另一個是負責開口喊大家‘埋位’,卡嚓一聲完成,收工回家。”

    不同年代,照片有不同的叫法,尺吋相當多元化,小呎吋不局限拍人頭,也可以是外景照。
    不同年代,照片有不同的叫法,尺吋相當多元化,小呎吋不局限拍人頭,也可以是外景照。

    照片叫法不停演變

    身為老相館“西湖相館”創辦人,陳西湖感觸的說,照片的叫法,也跟隨著時代不停演變,不斷的更換,這也是流行與時尚瞬息萬變的標記。

    他說,不同的時代,相片有不同的稱法,舉例說,我們現在喚作登記照的小尺吋照片,五十年代是叫作兩吋照片,當年的兩吋照片不止是拍人頭,可以有兩人合照、全家福和外景照片。

    “直到開始有身分證之后,這種尺吋的照片搖身一變,成為人人口中的‘登記照’。”

    他指出,比較多人會沖洗的照片,是5吋的照片,家裡有老相簿的人,對這種照片不會感到陌生,五、六十年代的人稱這照片作“Postcard照”。

    “有創意的師傅,會在照片花心思,印上祝賀語,華人新年的時候,有關照片可以變作賀年卡送人,一物兩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