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和:寫意寫──和解圓滿的樂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趙德和:寫意寫──和解圓滿的樂觀

    蕭邦的藝術人生,是在巴黎得以圓滿的,但那寄託于創作上鄉愁的心,也只得在他往生后,才能運返波蘭土地上了。有位多愁善感的訪客,站在他墓前,用手機輕輕播放著他的前奏曲。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蕭邦墳墓旁的鄰居,竟是法國有名的爵士鋼琴家米契爾派卓西安尼,這位患有脆骨症(玻璃娃娃)的小巨人與蕭邦一樣,都在鋼琴鍵上,發展出嶄新音樂語言,更突破了缺陷肉身上的局限,憑著不向命運低頭的意志留名音樂史,可惜皆英年早逝,活不過四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在墓碑前,難免會思考這些往生的偉人,對于我們這些在生的凡人會有什麼啟發?我們都有共同的局限,那就是死亡,但也因為這個共同局限,讓生命有了製造意義的理由與必要。

    我想,無論是一生忍受鄉愁與纏疾之苦的蕭邦,還是天生殘缺的派卓西安尼,還是被父母拋棄,由妓女撫養長大的皮雅芙,導引他們的,都是他們的天賦,宿命的走上必須走的唯一一條路。但比起許多渾渾噩噩的庸人,我想他們還是幸運的一夥吧!

    巴黎的音樂體驗並不完美,我們在下機當晚,便在巴黎音樂廳聆聽埃爾加的《吉隆修士之夢》,這部曲長接近兩個小時的合唱劇,便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劇中瀕臨死亡的吉隆修士,還未到達煉獄接受靈魂洗滌前,因時差關係,我們同時在音樂廳裡與睡神修普諾斯搏鬥,我們幾乎戰敗而沉睡了。雖然我們熬了過去,但畢竟錯失了好好欣賞音樂的時光,只記得當晚的獨唱歌手與合唱團都非常出色。


    幾天后,在瑪德蓮娜教堂聆聽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卻是個災難性的演出。雖然打從開始就知道,演出的是個成立不久的交響樂團,但也因為抱著“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先入之見而滿心期待,同時當年蕭邦在這裡舉辦葬禮彌撒的緣故,難免被這些歷史事件,導致想像力過于豐富。首先該教堂回音過強,不太適合管弦演奏,樂器之間微妙的細節,都被巨大的迴響模糊了,在這裡演奏如此龐然大物更是荒唐。

    指揮家用快得離譜的速度,把這首交響曲應有的莊嚴扭曲得近乎滑稽,在演奏過程中,也許是團員技術上的不紮實,樂團仿彿處于搖搖欲墜,瀕臨崩潰的邊緣,也使滑稽的貝九多添一份驚悚刺激。

    這首曲子的平均長度通常介于55至70分鐘,當晚我們只用了40分鐘就聽完了,也算是難忘的經驗。基于對貝多芬的崇敬,我們非常無禮拒絕鼓掌,在教堂內褻瀆神靈是野蠻的。

    聖誕前夕到訪巴黎聖母院,是全程最難忘的體驗,經過半小時排隊安檢,站在教堂正門時的形容詞,就只有目瞪口呆了。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裡,目瞪口呆是用得最頻密與貼切的形容詞。聖母院內部之雄偉,足以震懾任何人,但說到這,我突然想起在威賽爾宮那一天,在被皇宮裡的金壁輝煌和那遼闊的公園所震撼的同時,女友無心竊聽到身旁一位年輕導游,在為游客講解公園的歷史背景時這樣說道:“即使這一切多麼振奮人心,我們也必須警惕自己,絕對不可回到那個年代去!”

    想深一層,也不完全是杞人憂天。回到聖母院裡,聽到的就是兒童合唱團與管風琴的聲音,我覺得沒什麼聲音能比大教堂內的管風琴更莊嚴肅穆!彌撒在進行,聖誕歌依舊溫暖人心。隨后,管風琴師在共融儀式時即興演奏,把耳熟能詳的聖誕樂曲,進行大膽的變奏,怪異的和弦把張力不斷擴張再擴張,把原已雄偉壯觀的殿堂,不斷擴展得更大、更闊,眾人被巨浪般的音樂淹沒,人瞬間顯得更卑微渺小,當中包括了無宗教信仰的我們。當樂師為音樂賦以完美終止時,仿彿體現世上一切渾沌,最終皆能得以和解圓滿的樂觀。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鋼琴教師,音樂、電影與書籍的雜食動物,零嘴雖少吃但不否認該營養價值所在,偶爾藉健身來消除罪惡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