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山的故事(第二篇)歸源火化場殯儀館 不同宗教墳地集一處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義山的故事(第二篇)歸源火化場殯儀館 不同宗教墳地集一處

     華人道教式墳墓與基督教墳場僅一道矮牆之隔,正是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的“特色”。
    華人道教式墳墓與基督教墳場僅一道矮牆之隔,正是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的“特色”。

    報導:廖延濠
    攝影:謝蔚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義山︰八打靈再也歸源
    年代︰1961年
    規模︰逾20英畝

    從早期的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公會,到發展成歸源火化場與殯儀館,兩方隔開一條馬路相對遙望,日夜星斗下,伴隨著八打靈再也市的發展與成長。

    八打靈再也甘榜東姑229路旁,這一片超過20英畝的土地上,就有道教、基督教、伊斯蘭和興都教的墳地,形成了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情景。

    生前不同宗教與信仰者,逝世后葬在同一塊地段,終究歸于黃土之下,彼此都是殊途同歸,蔚為當地特色。


    獲撥地充義山墳地

    當年先賢為了處理與解決八打靈再也市華裔居民的身后事,四處奔波向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申請華人義山墳地,幾經波折終于獲得政府撥地。

    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公會在1961年4月4日註冊,正式管理這塊義山,規劃華人墓地殯葬事宜。

    該公會總務葉振河指出,與其他地區的華裔義山歷史相仿,獲得撥地成立義山之初,地段仍是未開發的荒山野嶺,附近甚至連一棟屋子都沒有。

    “以前靈市居民過世后,都是選擇葬在吉隆坡廣東義山,隨著獲得這塊政府撥地,八打靈再也區才算有了第一座華人義山。”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隨著時間推進,出現墳地爆滿的情況,之后才發展出“歸源火化場”與“歸源殯儀館”,在居民在面對“地不夠葬”的窘境下,還有火葬的選擇。

    “歸源”兩字,是由義山管理委員會前主席邱惠成命名,取其“歸回原莊”之意,人生,終究都是回歸予黃土之下,或在烈焰中化成灰燼,生死榮枯,臨終時為肉身找到適當的處理方式,才算做完人生最后一份功課。

    土地短缺火葬成首選

    時過境遷,八打靈再也區環境高度發展,義山土地根本不敷使用,佔用較少土地資源的火葬的概念,開始走入個華裔族群觀念,甚至成為許多人打點身后事的首選。

    老一輩華人對“落葉歸根”觀念很重,認為人死必須葬于黃土之下,在隨著越來越多墓穴被使用,土地資源越見短缺,火葬的處理方案在近數十年已被許多人接受。

    就像繁榮發展的地方社區,當義山土地越見短缺,屬“有地房產”的墳地已不夠讓先人下葬,只有興建“高層公寓”的骨灰塔才能應付需求。

    葉振河指出,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的墳地,在10多年前已經爆滿,從當初超過3000座墳墓,逐漸由后代子孫拾金遷墳,如今僅剩下千多個墳位。

    “老一代華人對土葬的觀念比較根深蒂固,但隨著義山土地資源的減少,近代也開始接受火葬,安置骨灰塔的概念了。”

    他說,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公會自20年前已開始引入火化場地設施,為靈市地區首推火葬服務,當時的市政廳尚未有這類設施。

    他指出,義山發展到了今日,所剩地段已不敷使用,如今只能往空中發展,管委會在火化場範圍內興建骨灰塔,以應付八打靈再也居民未來的需求。

    義山與現代墓園運作模式不同

    舊式華人義山與現代風景私人墓園,因市場定位不同,雙方並不存在競爭局面。

    葉振河指出,舊式華人義山屬政府撥地,管委會是為社區居民服務的組織,不允許義山出現商業買賣情況,反觀私人墓園的運作模式則相反。

    “私人墓園的一個穴位動輒3萬至5萬令吉,華人義山的一個墳位也僅3000令吉至5000令吉,價錢猶如五星級酒店和廉價酒店的對比。”

    他指出,現代人注重身后事,願意積極規劃生命最后的旅程,及早添置滿意墳位,或也可當作一項投資。

    不過,如果是老一代的八打靈再也居民,一輩子生活在這塊地方,親人與朋友都在此地,多數打算在過世后也葬于此處。

    他強調,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的墳位或骨灰位,都不允許轉售,即使及早預訂位子,逝世后因一些情況而不使用,主家也必須退還給管委會,以此杜絕炒賣現象。

    一道牆隔開 道教基督教墳場

    華人道教式墳墓與基督教墳場僅一道矮牆之隔,兩個宗教的骨灰位也曾混雜在一起,這正是八打靈再也華人義山的“特色”。

    義山土葬地段原本也只有9英畝,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小的土地已出現墳位爆滿的情況,很多墳墓都是緊密靠連,與毗鄰的基督教墳場也僅剩下一道牆壁隔開。

    葉振河指出,在露天骨灰龕位啟用之初,道教與基督教式的骨灰龕位都是混雜在一起,彼此不分,不過較后因有親屬經常前來供香拜祭,逐才將兩大宗教信仰分開,骨灰龕位劃分成道教與基督教區域。

    他說,舊式墳墓經拾金后,多數經由火化安置骨灰位處理,如今露天骨灰龕位也剩下不多,管委會開始施工興建室內式骨灰塔。

    李振河指出,近年開始盛行“家族骨灰位”觀念,葬于不同地點的家族先人經拾金火化,安排在同一區骨灰位,方便后代子孫清明節掃墓,省回南上北下的辛勞。

    他也提及,歸源火化場在未來建竣的室內骨灰塔,計劃推出這類家族骨灰位配套迎合需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