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山的故事(第八篇)北海熱心人組織紀念會 日治亡魂年年祭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義山的故事(第八篇)北海熱心人組織紀念會 日治亡魂年年祭

    北海王俊暢路華人公塚后芭福德祠墓地,最古老的古墓設于1921年,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也是威省最古老及唯一的華僑總墓。
    北海王俊暢路華人公塚后芭福德祠墓地,最古老的古墓設于1921年,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也是威省最古老及唯一的華僑總墓。
    北海后芭日治下罹難同胞紀念會理事蘇漍良(左起)及洪敬翔,指出當年安葬著無數在日治時期被犧牲的同胞總墳。
    北海后芭日治下罹難同胞紀念會理事蘇漍良(左起)及洪敬翔,指出當年安葬著無數在日治時期被犧牲的同胞總墳。

    報導/攝影:吳湘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義山:北海王俊暢路華人公塚后芭福德祠墓地
    年代:近百年,最古老的古墓設于1921年
    規模:約2英畝

    北海王俊暢路華人公塚后芭福德祠墓地,是威省最古老及唯一的華僑總墓,這里也葬著一群在日治時期不幸犧牲的華人。

    為追悼在日治時期殉難的華裔同胞,北海一群熱心人士發起北海后芭日治下罹難同胞紀念會,每年風雨不改,在清明節期間聯合地方上團體和政黨到王俊暢總墳拜祭,以紀念當年不幸遭日本軍殺死的同胞。

    這座設立于1946年7月的公墳,是當時由北海人民委員會豎立,安置在大約2英畝的地段;公墳后面也是當年的先賢安眠之地,當中最古老的古墓設于1921年。


    值得一提的是,北海后芭日治下罹難同胞紀念會,有著一段讓人津津樂道的歷史,當時作為該會主席的已故洪金獅,更有著“北海獨中老人”的稱號。

    該會現任主席,也是洪金獅的兒子洪敬翔受訪時說,其父親于1988年聽到大山腳日新獨中前董事陳金益及洪本財當時建議,讓該會除了每年拜祭罹難同胞,最好也能奉獻教育。

    風雨不改收捐款

    他說,當時父親聽了大表贊同,並開始發起了“一天一角捐獨中”籌款運動,資助威省唯一一間獨中,即大山腳日新獨中。

    “隨后父親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兩個月,就會騎著摩哆到處向該會會員,收取捐助大山腳日新獨中的款項。”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父親于2004年逝世,他為了華教,15年來從未間斷騎著摩哆向會員收取捐款。雖然行動不便,但仍風雨不改,也讓他贏得獨中老人的稱號。”

    他指出,他在父親逝世后接下主席一職,迄今每年都延續傳統,在進行公祭時,一併籌款資助大山腳日新獨中,每年大概都會籌到逾萬令吉。

    北海王俊暢路后芭福德祠,是管理這塊近百年歷史墓地的廟宇。
    北海王俊暢路后芭福德祠,是管理這塊近百年歷史墓地的廟宇。

    一天一角 捐日新獨中

    洪敬翔指出,剛開始時,父親籌到的款項並不大,不過隨著逐年努力,數額每年都在增加。

    他說,從開始3000多令吉,一直增加到2002年3萬2000令吉,成績令人鼓舞。

    “15年來,這些靠一天一角錢籌得的款項,已為日新獨中籌得近23萬令吉。若再加上我接手后所籌到的款項,加起來應該接近50萬令吉了。”

    他透露,父親為了華教,風雨不改地騎著摩哆收取捐款,因此每當他騎摩哆抵達時,村里小孩就會向家人喊說:“獨中的人來了。”

    他說,父親為華教事業所作出的風險,一直深深影響著他。

    “父親說過:獨中是我們華社的孩子,自己不疼惜,難道等別人來疼惜嗎?這讓我十分感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