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綜:野家子談──暗戀的代價(上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綜:野家子談──暗戀的代價(上篇)

    公元1799年,拿破崙遠征埃及,在當地挖出一塊石頭。這塊石頭最后因法國敗給英軍,而現在存于大英博物館。它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羅賽塔石碑。這石碑上鏤刻了托勒密五世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楔形體古埃及文、通俗體古埃及文和希臘文。法國學者Champollion參合對照兩個語言,從而成功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接著,古埃及文獻記載才重新被現代人理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提及這石碑作為楔子,是想說明一點:我們人與人之間、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理解,存在著差異與差距,必須藉由“轉譯媒介”來銜接。這句話,可能讀來拗口,理解起來也不易。延伸的說,就是我們必須經過自己熟悉的語言,來作為是我們理解世界的橋樑。

    最近因應友人介紹,接連看了兩部泰國電影。兩部電影都出自導演阿比查邦(Apitchatbong Weerasethakul) 的手筆,分別是《正午顯影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和《華麗之墓Cemetery of Splendour》。當然,這裡並不是要點評電影。只是由于我略諳泰文,我能直接讀懂電影的泰語名字,無意中發現一個有趣的巧合。

    首先看的是《正午顯影》,泰文是《ดอกฝาในเมือมาร Dok-Fah Nai Mue Marn》,意思是“落入惡魔手裡的金華女士”。乍讀已發現與中英譯的意思全然不同。

    看完電影,才瞭解泰語戲名已暗示電影結構及情節鋪陳。電影一開始,導演只為電影開了個頭,開頭裡只設定了金華女士(Dok-Fah)這角色。接著導演跑遍泰國南北,任由民眾接續故事,決定Dok-Fah的發展動向。如此一來,整個戲名的用意就一目瞭然了,根本是導演的點題之作。無非是說,民眾本來就是那個惡魔,操縱故事走向!


    接著趁勢再看《華麗之墓》,也是同樣發現泰語戲名與中英譯版對不上!泰語戲名《รักที่ขอนแก่น Rak Ti Khon Kaen》,直譯是“Khon Kaen的愛”。“Khon Kaen”是泰國北部的一個省,以Isan族裔為主要人口。這裡的泰國人,生活方式與語言都和曼谷中部地區大相徑庭。他們的語言與其說是與泰語相似,倒不如說他們更接近寮語。

    稍微瞭解泰國政治氣候的人,就會懂得Isan人在政治上也往往和曼谷人相左。清楚以上脈絡,一讀戲名,就很直覺地認為電影應該會充滿許多政治控訴和隱喻。

    果不其然,看完以后我也是滿腦子對泰國時事解析的意象。為了印證這個想法,觀后從網上搜羅關于這部電影的影評,才瞭解這部戲其實在泰國引起軒然大波。

    以兩部電影為例子,國際版譯名相較于直白的原名,聽起來都有文化氣息。基于這點比較,我能理解導演為國際版另取戲名的決定。這裡其實體現跨文化瞭解都會遇見的譯介難題。

    跨文化譯介的難處在于,經過譯介的,必須在新語境保留原文化的精髓。如果說直譯,就會流于質樸,戲名不易吸引人。如果採取意譯,又恐怕在新的語言世界被曲解而失去本來的意境。所謂翻譯,這不止考驗翻譯人雙語的掌握能力,也考驗翻譯人出入兩邊文化是否能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輾轉于歐亞澳三大陸,學習音樂與語言,讀書不擇題材只為充門面的工程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