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才:浮世繪——社會責任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吳偉才:浮世繪——社會責任感

    有一回在羅馬,挨近傍晚,發現團隊裡“失蹤”了兩位團友,急得整團人就在集合點四處苦尋;周圍好些當地人也出手幫忙了,他們不僅熟悉道路,也常見過到此的旅行團,很快地就合力找到走散的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不僅如此,找到人之后,附近的兩位交警也趕來了,原來有當地人通知了他們。其實,交警哪用管這些事?

    羅馬是個繁忙都市,這些當地人也不見得空閒,但他們那股認真態度,除了感激還教我深思良久,兩個多月近距離接觸,我確實看到人們的素養氣質,其實就在平素生活裡。

    無論在超市或街邊攤子,意大利人買果蔬時是絕不會用手觸碰,這已是他們生活裡一個默契。在超市裡,就擺著提供的塑料袋,顧客把果蔬挑好,然后自己到度量機打價錢。

    倘若是攤子,顧客一定得耐心等候,自己不能用手,因為整個秩序需要大家平靜與耐心來維持,這是大家的默契。


    人人排隊輪候,沒人嘮嘮叨叨,這一種自己存在也同時關切到他人,並且也存在于同一空間的意識,是真正能理解“共處一個群體社會”的意義。

    德國人,一向給人個性大喇喇的印象,但他們其實處事都頗嚴謹認真。在德國問路,是極少受到冷遇的,他們指示方向的認真與清晰,仿佛那一地區就屬于他的,甚至能看出那臉上有份責任感。

    這讓我想起一次在台北問路,那位賣韭菜盒子的大媽,馬上熄掉攤子上的火說:“我帶你去,就在不遠。”這類熱忱,當然也不僅于台北,在日本很多火車站裡也常遇上,雖然雙方語言不通,我感覺那股熱心不僅因為禮待外人,更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他的事,他有義務為自己的國家和社會,負起這個責任。

    這份對社會的責任感,有一回也在台中某菜市裡體會過。

    那只是個平民菜市,市場邊有許多小吃攤,我點了一碟炒米粉,就拿到一旁的小桌上吃。攤主給我的是一次性筷子,用塑料袋包住,我剛拆下塑料袋,與我一起搭桌子的當地大叔,就指指桌上那個攤主提供的插票架子,示意我把塑料袋插在那裡。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真不能說我的觸動是種矯情,我們社會不也一直在教導環保嗎?但能把這教育體現到一個平民攤子上,能讓人們時時意識到“環境與我有關”的境地,那最大的支撐點究竟是什麼?

    再回頭看看自己的社會,就算到了緊急關鍵時刻,有多少人是抱著“只要自己家后院沒有著火,就是太平天下”的僥倖心理?跟他們說起“社會”兩字,社會不就是外面的事嗎?與我何干?只要這樣的心態還存在,要改變談何容易?

    群體價值觀嚴重缺失,人與人之間也就沒有共識,同時建立不起群體裡的互相信任,那麼這個社會,就只能是一盤散沙。

    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

    新加坡作家,80年代初背包環球旅行后開始專業寫作。現從事旅游帶團、樂活指導、寫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