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焦‧控制血糖 防周邊神經性疼痛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健康聚焦‧控制血糖 防周邊神經性疼痛

    糖尿病併發症多不勝數,讓患者“痛不欲生”的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是其一。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是引發上述疼痛的罪魁禍首,而且往往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四肢末端局部組織潰瘍、壞死,甚至必需面臨截肢命運的原因之一。認識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簡稱PDPN)從足部開始做好糖尿病管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報導:陳筱柔

    腳麻灼熱針刺痛 腳麻灼熱針刺痛

    以下感覺似曾相識?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可能已經盯上你!

    麻刺感、灼熱感、電擊、發麻/麻痺、針刺感、刀刺感、刺痛感


    糖尿病引發周邊神經病變,剛開始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等過一段時間出現輕微症狀或以上感覺時,可能已經引發周邊神經性疼痛,足部正是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部位!

    再娜麗雅:症狀常誤為老化

    布城醫院內分泌專科顧問兼馬來西亞內分泌及新陳代謝協會(簡稱MEMS)現任主席再娜麗雅(Zanariah Hussein)醫生分析,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雖然經常被人們忽略或遺忘,但這個問題其實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殘疾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由於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是一種慢性、漸進式的神經性疼痛,患者往往會忽略這些疼痛症狀或誤以為是老化所導致。

    雖然我國在糖尿病管理和篩查方面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統計顯示,罹患糖尿病6~10年的患者往往都會合併有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問題,原因在於沒有及時診斷神經性疼痛問題及血糖水平控制不良。

    因此,與主治醫生溝通、早期診斷及預防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非常重要,以確保及早控制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的病情進展,避免因此而影響患者的整體生活素質,甚至是引發嚴重的截肢問題。”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維嘉也:逾7成患者面對睡眠障礙

    班台醫療中心內分泌專科維嘉也醫生(Vijay Ananda Paramasvaran)坦言,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是一種嚴重的糖尿病並發症,通常會先影響足部,接下來才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大約有60~70%的糖尿病患者會面對周邊神經病變問題,雖然未必每個人都會出現疼痛症狀,但若出現麻刺感、電擊、刺痛感、針刺感、麻痺等情況,通常都是常見的周邊神經性疼痛症狀。然而,由於人們對這些疼痛症狀往往不以為意,因此可能會長時間承受疼痛而沒有獲得正確治療。”

    別以為疼痛忍一忍就過去,疼痛不但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變差,也可能會損害到其他身體功能,例如:影響患者睡眠和情緒。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77%周邊神經性疼痛症狀患者有睡眠障礙問題(例如:難以入睡、每天入睡少過7小時等)。糖尿病患者或一般民眾都對於“疼痛”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往往傾向於默默忍痛,甚至覺得是正常老化症狀,導致延誤某些疾病的診斷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逾11%患者受疼痛困擾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糖尿病估計直接造成160萬例死亡。2012年,另有220萬例死亡可歸咎於高血糖,高血糖導致的所有死亡中約有半數發生在70歲之前。另外,世衛組織更預測,糖尿病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七位主要死因。

    2015年國民健康與發病率調查(NHMS)顯示,我國有17.5%的18歲以上國人患上糖尿病!因此,面對節節上升的糖尿病盛行率,人們除了控制血糖,也需關注糖尿病的潛在風險,尤其是與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

    統計顯示,周邊神經病變導致的周邊神經性疼痛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大約11~21%的糖尿病患者面對周邊神經性疼痛問題,而其中更有高達80%患者承受著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神經痛折磨。

    學會辨識症狀 減並發症

    理科大學吉蘭丹醫學系分校總監兼醫學教授拿督馬法玆醫生(Prof. Dato’ Mafauzy Mohamed)強調,辨識及診斷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的重要性:“唯有教育民眾辨識神經性疼痛症狀,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延遲或預防嚴重的周邊神經病變。遺憾的是,我有很多患者往往都忽略他們自己的疼痛症狀。

    由於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通常從足部開始,當患者不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就有可能會疏于照顧足部健康和衛生,提高了意外割傷或損傷的風險,直到足部潰爛或事態嚴重才就醫,最終甚至會導致截肢的不幸后果。如果每個人都能學會辨識症狀,早期檢測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將可以減少相關的並發症。”

    有鑑於此,輝瑞製藥公司、馬來西亞內分泌及新陳代謝協會和班台醫療中心推行了為期六個月的藍襪子活動(Blue Socks Campaign),今年將會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與教育宣導提高糖尿病患者、家屬及民眾對於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的認識,希望藉此促進醫患對於糖尿病和相關並發症的有效管理。民眾可以在全國各地的馬來西亞糖尿病中心獲取相關的資訊。

    3大治療方向

    專家強調,良好積極的血糖水平控制和足部照護,可以有效預防周邊神經病變的發生,從而降低周邊神經性疼痛的風險。患者若已出現病變症狀,就應立刻告知醫護人員,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防嚴重併發症發生的目標。

    另外,糖尿病患者應每年定期進行足部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足部壓力感覺、震動感覺等,若發現患者感覺異常,就可以轉介專科醫生做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目前的糖尿病周邊病變的治療方案主要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同時鎖定以下三大治療方向:

    1.血糖控制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唯一可有效減緩神經病變,及預防發生神經性疼痛的方法。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糖尿病神經病變症狀患者管理的第一步是:穩定和良好的血糖控制。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已證實可有效減少糖尿病週邊神經病變的發生。

    2.足部護理
    足部護理,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日常生活小事。糖尿病足部及傷口管理中心臨床護理專家伍美音表示,大部分的與糖尿病相關的足部問題都可以預防,患者和家屬都需要擁有良好的足部護理知識。

     另外,也要定期做足部檢查,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足部護理更為重要,目的在於防止潰瘍、感染和截肢。(參考第D4頁的糖尿病足部護理指南)

    3.疼痛控制
    治療開始之前,醫生首先要確認疼痛是由於神經病變造成,排除其他致病因素。治療的原則以減輕疼痛、改善身體功能和提高生活品質為原則。適度的散步、伸展運動、局部按摩、溫水浸泡、充足的休息睡眠等,都可以協助減輕神經疼痛。另外,醫生也會根據不同情況提供治療性的藥物處方。

    糖友12項護足指南

    糖尿病足部及傷口管理中心臨床護理專家伍美音表示,良好足部護理及選擇適當鞋襪,是預防足部發生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的最佳方法之一。糖尿病患者若有任何足部問題或傷口都不能忽視,一定要盡快會診醫生處理,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讓治療難上加難或演變成無法挽回的截肢遺憾。以下是關於足部護理,你一定要懂的12件生活小事:

    1.每日用溫水及性質溫和的肥皂清洗雙腳。

    2.洗腳后一定要把腳擦乾(尤其趾間)。

    3.每天沖涼或洗腳后,選擇溫和性質的乳霜或乳液塗在足部,但要避免腳趾間隙,以免造成黴菌感染。

    4.每天檢查足部,查看是否有龜裂、發紅、破皮、水泡或傷口等。

    5.正確修剪指甲,但要注意不要剪得太深。避免修剪硬繭、雞眼或在趾甲邊緣挖肉。如果趾甲過硬,修剪前可先泡水軟化。

    6.每天更換乾淨的新襪子,確保襪子沒有破洞。

    7.選擇合腳舒適的鞋子,確保鞋子寬頭、鞋墊柔軟、透氣吸汗、大小適中。

    8.盡量在傍晚時間買鞋子,因為此時腳部較大,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腳部與鞋子間應要留有適當空隙。

    9.天氣寒冷時(或冬天出國旅行)注意穿上棉襪保暖。

    10.避免穿2公分以上的高跟鞋,也不要選擇尖頭或涼鞋。

    11.即使在室內也最好穿上拖鞋,避免赤腳行走。

    12.穿鞋前,一定要穿著襪子及檢查鞋子內是否有異物(例如:釘子、石頭)。

    自我檢查留意7大問題
    1.紅腫
    2.水泡
    3.裂縫
    4.厚繭
    5.雞眼
    6.潰瘍
    7.擦傷

    貼心叮嚀

    除了自我檢查,也別忘了定期到醫生處接受完整的足部健康檢查,在沒有足部潰瘍或損傷問題的情況下,建議每年檢查一次,或根據醫生的指示期限進行檢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