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農情(第3篇)產銷合一 “瓜”分市場 省略中間盤商.降成本增利潤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水果農情(第3篇)產銷合一 “瓜”分市場 省略中間盤商.降成本增利潤

    柔佛的兄弟果農羅進真(右)和羅進益(左,大馬果農公會秘書),擁有豐富的木瓜經營經驗。
    柔佛的兄弟果農羅進真(右)和羅進益(左,大馬果農公會秘書),擁有豐富的木瓜經營經驗。

    報導:許雅玲
    攝影:盧淑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吃了近20年“木瓜飯”的羅氏兄弟羅進益和羅進真,從小就愛小木瓜的香濃和大木瓜的清香。

    關于農業種植,大哥羅進益坦言,現代務農的門檻已經變高,因為農人不只要會種植,更要懂得行銷。

    兩兄弟均強調,自古以來,務農要有產量和收益。削價害死農人,為了求存,農人必須改變傳統被動的產銷方式,思考自銷自產,產銷合一。

    兩兄弟不是說說而已,他們真的坐言起行,甚至積極開發下游工業,讓農人成為農業的主題──成本主控,價錢主控。如此,便能達致農人、通路、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農產品收成時,農人永遠有個難解矛盾:怕產量少,更怕產量過剩,價格暴跌。

    在傳統通路,從農場到消費者手上,農產品的保存期限非常短,容易出現損壞、腐爛,之間一層又一層的耗損,還要涉及中間盤商的利潤和物流成本,價格大部份都翻漲好幾倍。

    馬來西亞果農公會秘書羅進益說:“農產品產價格上漲,好處並沒有分給農人,農人會納悶:賣給中間盤商的價格,沒有比較高啊!價格下調的好處,也沒有分給消費者,農人會納悶:明明賣給中間盤商的價格很低啊。”

    擔心政府大量進口

    即使產量低,農人也沒法展顏歡笑,因為還要擔心:政府會大量進口!去年,泰國水蓊盛產,大量外銷出口,就是不計成本要把國內價格穩定。泰國水蓊來到我國,即使批發價下跌,可是,市場上,消費者還是買不到便宜水蓊。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父親是收購商,也有種菜。從小,我們四兄弟便要幫忙父親。后來,父親認識的香港商人鼓勵他把木瓜外銷香港。一周有三天,我們兄弟都要幫忙父親上貨、卸貨。碰到下雨天更可憐,因為木瓜的膠質很利,摸多了皮會裂。”他說。

    過了19歲生日,羅進益從檳城韓江中學結業,返回家鄉柔佛時,父親正遭遇生意夥伴卷款而逃,因此背上債務的慘況。

    他透露,“某次,在車上,香港老闆打電話問父親:你還想種木瓜外銷香港嗎?父親就問我:你想做嗎?我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嘗試做,維繫著父親種植木瓜外銷香港的通路。最初,我都是做高檔飛機貨,空運木瓜到香港,再轉至中國。中國人都拿Solo木瓜來燉燕窩。”

    從以前到現在,種植木瓜的人不少。具體來說,大馬木瓜分三個產區,即是北部(美羅和怡保那一帶)、中部(從南和北收貨,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主要在峇株巴轄)。雖然,峇株巴轄只有三至四家出口木瓜,但出口香港木瓜的浮動率,主要受南部產量的影響。

    “農人削價,兩敗俱傷,笑到最后的只能是香港商人。1998至2001年,農人有坐下來談合作及控制香港市場的產銷。今天開會決定后,兩天后,一切狀況良好,第三天后,老問題重現──每個人手頭上的貨源多,都要想辦法銷售,木瓜一多,進入香港市場,價格就變爛。”

    光是羅進益一人,一個禮拜有7或8個貨櫃排著出口……運去香港,運一櫃要輸多半櫃,后來就少做,現在,暫停出口香港。

    最怕泰國水果搶灘

    時常聽到大馬果農說:我們不怕溫帶水果(葡萄、橙和蘋果等)的競爭,我們最怕泰國熱帶水果。泰國水果盛產,大傾銷到大馬,國內果農就要面對無價無市的慘況。

    實際上,今年農曆新年后,惡劣天氣致使木瓜產量大減,平均批發價格上漲。

    羅進益的三弟羅進真坦言,“今年,我們認為木瓜會缺貨,便鼓勵大家種植木瓜,但是,種木瓜不是隨便可以種,需要很大的技術,管理亦不簡單,除了氣候影響,更怕病蟲害,比如說黑腐病和環狀病毒。還有木瓜輪點毒素病(Papaya ring spot),這好比人類的愛滋病。”

    就此,羅進益回溯,“2003至2004年間,峇株巴轄的木瓜種植,面對嚴峻黑腐病危害。我手頭上近五百畝農場,在三個月內就全軍覆沒,迫使我只好放棄,轉戰關丹。在關丹,也因為天時地利問題,種植失利。”

    過去,木瓜樹上果實纍纍是常態。現在,產量大幅減少,甚至,種得不成功,連一成多收成都沒有!

    產量減少,成本提高很多,木瓜只能賣貴。有果農預計,木瓜短缺將持續至六七月。

    “以前,木瓜樹可以採收5年,現在種植條件嚴峻,超過3年的樹,產量越來越低,不符合經濟效益,加上,果樹逐年長高,工人覺得難做,就不採了。”羅進益說。

    小段耕作分散風險
    篩選分級賣到好價

    適逢天時地利人和,木瓜產量提高,農人又面對另一個瓶頸:銷售出去。

    雖然,自產自銷,可以省略中間盤商的服務,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可是,農人又擔心本身產量太少,並且沒有能力做好包裝和行銷。

    羅進益表示,“我自己育苗、種植、包裝、銷售,但也不算是直接面對消費者。有些園主,採收回來,就直接賣給批發商。不過,我們因為有銷出新加坡,便用出口規格來制定品質標準,所以,果實採收回來后,先做好篩選和分級,過后才賣給批發商。”

    銷售,不能只靠內需,尤其地理位置特殊的柔佛,運輸去新加坡賣,還比運輸到吉隆坡快速。

    “現代農人要有意識做到可出口的品質,不然,百物通脹時,農產品若沒有賣到一定的價位,農民要提早離場。”

    “篩選分級果實,農人覺得麻煩,工作很多,便不做,或者,因為缺乏人力,也沒法做。”

    過去,小農會抱怨,市場都被大農戶獨食。大農戶會反駁:都怪你們不做分級,不做包裝。但羅進益覺得,“現在又回歸到做小段地種植的天下!過去,我認為,大畝地容易管理,現在,我覺得小段耕作,可以分散風險。”

    種植100畝木瓜,可能只需要五台引擎來灌溉,但做小段地,比如說,10畝,可能需要10台引擎來灌溉。

    “旱天的時候,5台引擎灌溉百畝田,和一台引擎灌溉一段地,成效差別巨大。並且,施肥方面,10段地,農人可以自主安排施肥時間,大段土地,農人必須同一天施肥,同一天打藥水,同時收成。中病的話,可能是百畝地全軍覆沒。”羅進益強調。

    務農門檻變高須專業知識

    羅進益一直深信:種植,只要管理好,產量不成問題;只要品質在,銷售便不成問題。

    “我們歡迎新農人加入,但是,我必須坦言,現在,務農的門檻變高了。”他笑著表示。

    以前,父母會說:如果你不好好讀書,長大只能拿鋤頭。

    今天,農人會說:如果你不好好讀書,長大不能當農夫。

    “你要當農夫,老爸沒有土地,你要如何找到土地,這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接下來,你要面對種植成本增加的問題,應付比過往複雜得多的病蟲害,還有,具備土壤耕作、播種種植、土地灌溉、作物種植、雜草及農業害蟲控制、農業廢物回收及利用等領域的知識。”羅進益說。

    一句話來總結:現代農人,不能掂掂吃天公了!無論是資金、技術、行銷或管理,都有門檻。務農,不像投資工廠,有大量資金就能成功。幸好,大馬農人可以通過建立農業知識系統,協助讓更多人進入農業圈。

    羅進真補充,“新人種植,要從頭摸起,比我們還要難做。不過,新人種植有好處,不知道任何事情,只要虛心請教前輩,都會覺得,做下去就對了,反倒是,念過農藝系,知道很多問題的,更害怕加入農業這一行業。”

    小農戶可專注精緻農業

    以前,農人以量取勝,盡量兼顧品質。在這點上,大農戶有規模、有資本去投資機械化。然而,小農戶無需妄自菲薄,3至5畝的小面積種植,不需要機械化,可以專注精緻農業。

    “全球農業已走向精緻化。首要,必須先提高農產品品質。然后,想要行銷高價位產品,必須改變包裝和市場策略。”羅進真說。

    只不過,農業精緻化,很難兩全其美:本來種植種500棵番石榴,因為農場人手短缺,農人打算收完上旬的果實后,便要砍掉250棵,把剩下的250棵番石榴做得更加精緻,然后賣500棵的錢。

    羅進益補充,“農人想要做產量,人手不足,只能轉向精緻化,品質更好,價錢更貴。可是,本地人民的消費能力,沒有那么好,吃不起貴價水果。外銷,更適合精緻和小批量農產品。”

    他們的好友韓山河,其菠蘿蜜園已做到把園區的每一區塊都標記好,細緻至每一棵樹都有專屬號碼,每一粒銷售出去的果實,都有登記來自哪個區塊的那棵果樹,售出的水果有問題,馬上可以追溯源頭,對症下藥。

    研發加工食品吸納過剩產量

    “大馬水果,風味評價高,但保存期限短。”羅進真表示,“高價位農產品是很好的目標,不過,下一步,可以積極開發下游工業,比如研發加工食品。”

    農人均有以下經驗:產銷到了一個階段,水果過剩,造成價格大跌,這時候,如果有下游工業吸納過剩的產量,那么就可以維持市場產量和價格的穩定,把水果製成果脯、果乾,蜜餞,當作零食來吃,果汁大批量罐裝包裝。甚至,製成風味獨特的手信或食品添加劑。

    “農產品必須做到食品加工這一步,不然,蔬果價格暴起暴跌,不是好事。”他坦言:“此外,如果消費者改變習慣,比如說,如果華人在初一十五的祭拜時,不用外國的蘋果和橙,改成本地水果,必將促進本地水果的銷售,因為這個消費群體很龐大。”

    本身修讀食品加工系的他,已做好準備往下游工業發展,從國外定制的機器送到,立即可投入水果乾水果茶的生產。

    “下游工業,我們還是堅持95%自己種植。自己種植,不擔心農藥會超標,可以掌控源頭和產量。機器到了,一兩個月內就可投產,但要做到有品牌推出市場,至少要一年。”

    剖頭矮化“一尺瓜”產量高

    在大馬,農人種植的木瓜品種,主要是“一尺瓜”(Sekaki)──生長至一尺左右,便可採摘。“一尺瓜”受農人歡迎,主要因為產量高,果實形狀重量較均勻,平均種植9個月后就能採收18個月,經濟效益高。

    有機會走訪木瓜園,看到畸形的木瓜樹,千萬別為果樹長得怪而大嚷小叫:農人把樹種壞了!

    實際上,畸形木瓜,是有技術的農人,用刀在木瓜莖切4刀,剖開變成4根,再把它拉倒的“生長現象”,目的是將果樹矮化。

    木瓜樹經剖頭處理后,根系會發展的比較好,吸收養分的能力也較強,由于需癒合傷口,因此發育期較長,約1年才有果實可採摘。

    “我喜歡進行農業實驗,我有一小段農地,就有剖樹來矮化果樹,並已驗收成果──果樹長大倒來倒去,蜿蜒好似蛇形,果樹樣子比較不漂亮,不過,果樹採收很久,還是這么矮。”羅進益說。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