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綜:野家子談──食政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綜:野家子談──食政

    “我討厭政治!”某藝人如是說。但是再討厭政治,它始終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來我國迎來首次政黨輪替,在一片希望、形勢大好氣氛籠罩之下,感官上,談論政治就沒那麼惹人嫌了。當中要論最具喜感的,要屬當今國防部長末沙布先生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咧齒不全的招牌笑容,車拉馬注1上的幽默表現,令他穩坐最具喜感政治人物寶座。然而,隨著末沙布的任命,輿論就開始響起質疑的聲音,因為末沙布只持有有烹飪專業文憑。

    以現代眼光來看,烹飪文憑確實與國防專業風馬牛不相及,令許多人擔憂其處理國防事務的能力。這份擔心,情有可原。這與我們相信工商管理碩士就必定善于管理公司的迷思,並無二致。但,再認真地問:烹飪與政治,真的毫無相關?

    如果從歷史源頭髮掘,烹飪與政治就不見得是兩碼子的事。掉書袋是有必要的,這就得從“宰相”一詞說起。《說文解字》:“宰,罪人在屋下執事者。”

    “宰”在古文,是負責為官方準備食物的職稱,多由罪犯充役,所處理事務幾近于奴隸。“宰”的地位翻轉,歷史上歸功于伊尹。伊尹是湯注2家裡的宰。伊尹以好廚藝俘虜了湯的胃口,得到湯的注意后,伊尹又藉廚房烹飪技術作譬喻,為成湯謀劃獻策,協助成湯取代夏朝擁有天下。自此,“宰”的地位大為尊崇。


    據說,伊尹之所以能取信于成湯,緣于他的“調和眾味”觀點。調和,是要讓各食材在烹煮過程中,儘管五味不同卻拿捏得當,也不多加藻飾、原汁原味地呈現。讓食材發揮各自的味道,調度得宜煮成一道好料理,其實與稱職任賢,各展所長的管理原則不也暗合相通?

    關于烹飪與政治名句,較為人熟悉的就是“治國,若烹小鮮”。把治理國家比喻成廚房媽媽煎甘望魚,實有可類比之處。煎魚需要開火;政策取消、推行前,一般上都會風風火火製造輿論帶風向。下鍋講究對的火候;政策取消或推行,必須合時宜。

    甘望魚下鍋后,不能翻煎過頻以保全形;這好比政策改動不能過繁,否則難收其效!說遠了吧?覺得太過牽強附會了吧?其實不盡然。我也享受下廚,但就是沒什麼政治智慧。充其量,養成了我在處理工作上繁雜事務時,偏向按部就班,逐個處理的習慣。

    這習慣恰恰就是下廚燒菜養成的,面對食材,大抵胸中必須有先后次序、熟悉食材屬性的把握,才能鹹酸異調共臻禪味。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過于追求文憑的肯定,反而忘了生活也可以是我們的導師。

    最后,烹飪與政治相關聯的成語,還有食髓知味、另起爐灶、食碗麵反碗底(粵語)、太公分豬肉、掛羊頭賣狗肉。然而,這些都太負面,好不容易實現政黨輪替,我真希望以后這些成語,不會在政治現實找到註腳!三日何能知食性,一生未必解人情,時事政事亦如此,可能是我奢望了。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註1:車拉馬,Ceramah音譯,講座會。
    註2:這裡不是並非指雞湯或玉米湯,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

    輾轉于歐亞澳三大陸,學習音樂與語言,讀書不擇題材只為充門面的工程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