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端午,含淚吃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端午,含淚吃粽?

    特約:張吉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曾經何時,端午忌說快樂只能道安康,裹住粽子新味蕾?

    網絡上的奇人奇文說,端午節是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所以,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絕不能祝賀端午節快樂!矯枉過正,以訛傳訛,久了就成為大眾之歌。

    端午源頭,可追溯到五代十國南方吳越民族對“龍”圖騰的祭祀文化,當時百姓將龍頭雕在木舟前方,在水上舉行龍舟競渡,將粽子投擲入江,敲鑼擊鼓來祭拜水神,而傳說中的水神就是蛟龍的化身。在南方的民俗文化,以廣府人、客QS家人、潮汕人、閩南人等為例,一貫稱端午節為“五月節”,就連以《白蛇傳》典故為題的曲藝,許仙和白素貞在端陽日到岸邊賞龍船后喝雄黃酒,顯然這是一個民間共度的節慶。

    至于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之說,那則是3人搭上了歷史便車,成了后來的事跡,難不成要跟著網絡“偽專家”的規範,繃著神經含著淚吃粽子?若真就此嚴苛規範,我寧願年年聽山歌戲曲,獨自快樂度節。


    《白蛇傳》
    《白蛇傳》

    《白蛇傳》
    梅縣客家山歌(卡帶.1982)
    演繹:張振坤

    這一套上下兩集的客家山歌說唱白蛇傳的長篇敘事,是由當年聞名中國、馬新的一代客家山歌王張振坤演繹,以竹板和椰胡一氣呵成,唱腔氣度甚贊!

    歌詞選段:
    五月端陽劃龍船,去看龍船系多人,熱鬧非凡穢看出神!看出神,屆下許仙來約人,約倒老婆來飲酒,食裡酒來過精神,是看龍船看得清看得清,兩人飲酒笑唔停,兩人食嘅是雄黃酒,三杯一過唔饒人,白蛇食裡穢脫神。穢脫神,許仙快快抱其床上眠,同其放下凌羅帳,羅帳放下就走人,好兵其慢慢養精神,養精神,白蛇入睡就轉蛇身,許仙雙手演開凌羅帳,一條白蛇有幾十斤,當下兵其嚇呀昏,昏倒畢直地上門。白蛇酒醒看呀倒,盡喊冤枉造孽崖夫君。


    《火燒臨江樓》
    《火燒臨江樓》

    《火燒臨江樓》
    潮劇電影(黑膠唱片.1958)
    演出:吳嬋貞、姚麗珊、汕頭三正順戲班

    當年首部登陸東南亞的潮劇電影, 豎起一面“首部局部彩色潮劇電影”的旗幟,故事講述端陽節,一名蘇州書生王雙福在江邊觀賞賽龍舟,在臨江樓下吟詩作對,邂逅了樓上的相國千金張翠錦,兩人一見如故,翠錦拋贈事帕給雙福以為表記。不料,翠錦已許配給國舅陳從德,嫁期逼近,雙福惟有喬扮女裝私進相府,兩人私訂終生,卻被兄長張綱發現,后來為了成全兩人,設下火燒臨江樓的佈局,讓國舅以為雙福和翠錦雙雙葬身火海裡,現實中,兩人已遠走他鄉。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折子選段:
    (唱)端陽一去已三朝,懷念佳人在通宵,數次催舟樓前去,卻只見樓空人杳。分明一注情深透絲絹,非比空谷無風樹亂搖,好教我萬縷愁絲理環繞,此情此景費推敲。

    姑母:這羅帕是哪裡來的?

    王雙福:我正為此事,欲請姑母助我一臂之力。

    姑母:此是何說?

    王雙福:唉,姑母呀!細說緣由,只因端陽觀龍舟,臨江樓下獨吟詠,驚動了樓上小姐贈我金環手帕詩一首。詩步原韻具深意,教為侄心猿意馬情難收。


    《串戲定親》
    《串戲定親》

    《串戲定親》
    舞台潮劇(黑膠唱片.1960)
    演出:葉林籐、呂佩蘭

    折子選段:
    五月節,扒龍船!胡椒開花在番邦,曹操帶兵下江南。龐統設下連環計,孔明先生請東風。楊梅開花無人知,山伯讀書摻英台。杭城同窗三年久,河粱分別難捨開。桂花開,月團圓,董永遇仙姬,三年工債一年償,人間天上做夫妻。五月節,扒龍船,韓江兩岸鬧紛紛,看罷龍船嘗米粽,清茶當酒過三巡。


    《張二梅看郎》
    《張二梅看郎》

    《張二梅看郎》
    客家梅縣山歌劇(黑膠唱片.1963)
    演唱:李舒雲、黃美英、宋珠金

    歌詞選段:
    端陽佳節雨茫茫,做好飯菜出飯堂,夾道河邊觀景色。喧囂鼓樂賽龍船,兩岸人山一團團,龍舟奪錦多熱鬧!

    (女)哎……五月五日看龍船

    (男) 一河兩岸笑聲歡!

    (男/女)阿妹相逢莫相問,交情莫給人看穿!

    (男/女)刀石斷節因多磨,百勞早死因嘴多!阿妹人前莫開口,真情也怕人挑唆,哎……


    《賽龍奪錦》
    《賽龍奪錦》

    《賽龍奪錦》
    廣東音樂(黑膠唱片.1967)
    演奏:王粵生、陳文達、吳詩

    原屬廣東民間小曲《龍舟競渡》,描繪珠江三角洲一帶慶賀端午佳節,河上賽龍船的熱鬧景象。民國時期,經由作曲家何柳堂改編,加入大量嗩吶和敲擊樂配器,讓傳統樂曲賦予出形式漸進的吹打樂合奏格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