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才:浮世繪──地鐵站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吳偉才:浮世繪──地鐵站

    巴黎的地鐵站,並沒像巴黎這名字那般浪漫,唯一叫人留下印象的,就只是地上入口處那個Art Deco時代的門柵設計。而20年代Art Deco在巴黎最披靡的大眾遺跡,也就是它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不過,當到了地下之后,我發現隧道裡的拱牆倒是挺有味道--清一色橫排古老潔白瓷磚,還配搭著法國藍的站名。有一次看到一名寒冬裡穿著胭脂紅大斗篷的女子,站在對面月台上,心裡就悄悄浮起〈玫瑰人生〉這音樂,那一刻,又很經典式巴黎。

    倫敦地鐵站幾乎都是活古董,尤其是Bakerloo Line,于1906年通行至今,已經超過100年,而且是倫敦唯一仍以人手開動的地鐵。

    聽說現在的地鐵車廂已經是新款式,記得十多年前還是古老車廂。這地鐵以慢吞吞出名,但我喜歡坐在裡面的感覺,舊的椅子舊的門窗,聽著道地的倫敦口音,好像下個站福爾摩斯就會戴著鴨舌帽,跟他的情人梅遜走進來。

    最有看頭,人人都說是莫斯科的地鐵站。噢那是的,幾乎每個站都是一個藏在地下的博物院或美術館,堂皇壯觀高貴,有些仍然保留著很沙皇的感覺。


    不僅莫斯科地鐵站是如此啊,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站也一般壯觀,只不過瑞典人沒做成博物院或美術館,倒像是游藝場裡的迷離境界,山林裡的妖精樹魔,還要加上北歐古老傳說裡的樹林毛毛小矮人,不要在午夜搭車,就不會被嚇到。

    香港和東京的地鐵站都像防空壕,而且是整天響警報狀態。人啊人,人啊人,都在匆忙趕路,但香港如今沒那麼多西裝客了,倒是東京在高峰時段仍保持清一色。它們共同處是,市區站和市郊站的搭客打扮落差很大;在香港的金鐘和東京的丸之內,地鐵站外就是種種潮流前沿,但假如到了香港的深水埗或東京的櫻上水,地鐵站外就是大叔大嬸的本色派。

    朋友說東京的原宿站,才算是潮人大本營,我說才不呢,原宿站一直都是個露天花痴展覽場。

    我是喜歡整個台灣的,因為人情好;可是,一說到台北的車站,我就皺眉頭,亂啊,亂啊,不是人,是車站裡的指示牌。到現在,我還搞不清,究竟一個車站裡容納著多少種“鐵”?而且,都是不同的經營體,有一回出了捷運要轉搭高鐵,竟在地下迷宮游歷了近半小時。假如是從機場出來,得先搭機場捷運,再換高鐵,然后又需要再換捷運的話,那就等于玩真人版的數碼探險了。

    在各地地鐵站裡,只要觀察一個指示符號,就能看出該地的設計智慧。這個符號,就是指示“由前方下去左邊或右邊”,真不容易啊!既要到前面又還得轉個彎下去。我發現大多數地鐵站,都會把這個指示符號畫得很像陽痿,不同的只是萎向左邊或右邊而已。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新加坡作家,80年代初背包環球旅行后開始專業寫作,著作二十余冊。現從事旅游帶團、樂活指導、寫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