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志鋒:為何總要說“華裔是有錢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藍志鋒:為何總要說“華裔是有錢人”?

    為什么政治人物都愛說華人是“有錢人”? 不管是以前的國陣,還是現在的希盟,都常搬出這套論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從政經驗豐富的馬哈迪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就這么說,大部分華人是“有錢人”,所以政府將繼續執行幫助馬來人的扶弱政策,避免華巫兩個族群因經濟問題發生衝突。

    很多政治人物都有類似觀點,認為馬來人在經濟領域依然處于弱勢,政府必須通過政策來縮小馬來人和華人的貧富差距。不過,敦馬也說,政府扶持馬來人並不意味只照顧馬來人。

    他舉出“華裔家長有能力送孩子到英國升學”的例子說明,馬來家長普遍無法讓孩子接受大學教育,所以應該提供更多獎學金。

    舉的例子以偏概全


    他舉出的例子是以偏概全,無法反映全貌。很多到英倫升學的華裔子弟,是父母省吃儉用,耗盡一生儲蓄讓孩子接受教育;有些甚至賣房子田地,或借貸、申請獎學金,籌集資金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因為華裔相信“再窮不能窮教育”,不少學生兼職打工,減輕家裡負擔。敦馬看到的不是事實的全部,只是局部而已。

    其實,巫裔有專屬自己的瑪拉工藝大學。這是一所總校設在莎阿南,其他州屬有分校的大專學府,每年獲得的財政預算案撥款比其他政府大學多。

    馬來人扶弱措施自英殖民就開始存在,當時是為協助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巫裔。1971年拉薩執行新經濟政策後,扶弱措施的精神全面貫徹到所有政策,因此“枴杖”成了扶弱代名詞。

    馬哈迪1.0在位22年期間致力扶助馬來人,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以私營化及合併方式,嘗試提升馬來人的經濟參與,製造許多馬來富豪;捍衛馬來人特權是他的主調,也是巫統的基石。

    馬哈迪2.0的言論非常不幸的,延續“華裔是有錢人”的刻板印象,華裔公民的權益很容易在這種論調下被忽視,導致種族被分化,產生矛盾。一旦擦槍走火,或引發其他族群針對華裔產生仇富心態。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扶弱應該一視同仁

    每年公佈的馬來西亞富豪排行榜,總會有輿論指出華裔富豪人數佔超過半數,顯示華裔佔據大馬的主要財富,華人都是很會賺錢的生意人,郭鶴年就是其中一人。這些都是刻板印象的證明。

    扶弱政策應該不分種族膚色,我們必須以階級思維看待,而非從種族思維出發。若到華人新村走一圈,就知道華人並非都家財萬貫。

    我們對“華裔是有錢人”很不是味道,因為扶弱政策已經淪為“枴杖文化”。這是前朝巫統政府經常以新經濟政策和扶弱之名,壟斷馬來人的經濟蛋糕分配權,讓巫統朋黨自肥。扶弱政策也擴大到其他經濟領域,導致資源分配不公平和不公正,許多真正需要援助的馬來人沒獲得幫助,反而讓朋黨獲益。

    扶弱應該不分種族膚色!若佔大多數的巫裔需要扶弱,就提供援助。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東馬沙砂土著都有窮人,政府必須一視同仁,以需要為標準,以收入為指標,提供援助。不要讓扶弱變成臭名遠播的“枴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