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溫柔童心 喚回美的意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學習現場‧溫柔童心 喚回美的意義

    童話有著喚醒我們心中最溫柔部分的意義,有些時候童話的結局並不完美,安徒生《賣火柴的女孩》、《柳樹下的夢》,主角的結局都是死亡,但是它很美。不論是閱讀童話,還是閱讀任何文學作品,我們從來都不是為了任何人而閱讀。我們是為自己而來,為我們的生命而來。為我不想終日在家和學校的路上走來走去,走得乏味了,走得沒有興味了,沒有新的激情了,為這種東西而來。

    報導/攝影:方俊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叫梅子涵。在大學校園裡,他是梅教授;在兒童文學的路上,他是著名作家;在愛他的孩子那兒,他是子涵伯伯子涵叔叔子涵哥哥,不過總有一天,他一定就成為真正的子涵爺爺了。他是一個在黃昏來到孩子窗邊的點燈人。(摘自《女兒的故事》作者簡介)
    他叫梅子涵。在大學校園裡,他是梅教授;在兒童文學的路上,他是著名作家;在愛他的孩子那兒,他是子涵伯伯子涵叔叔子涵哥哥,不過總有一天,他一定就成為真正的子涵爺爺了。他是一個在黃昏來到孩子窗邊的點燈人。(摘自《女兒的故事》作者簡介)

    梅子涵 兒童文學路上
    窗邊的點燈人

    在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看法以前,大家都認為生活最高。康德改變了文學和藝術的地位,認為文學和藝術比生活更高,因為生活有缺憾、不完美,文學是經想像與理想化的、人類心中所嚮往的,一個在遠方的東西……

    梅子涵相信文學。沒有文學,生活只會是生活,沒有《紅樓夢》,沒有莎士比亞,沒有醜小鴨也沒有女媧,我們日復日往來于家門和辦公大門之間,擲入一塊大石也激不起漣漪。“你們覺得生活更高,還是文學更高?”此刻坐在八打靈育才華小講台上,梅子涵以俯視眾生的角度追問。沉默的觀眾席阻止不了他,務使每個人都舉手表態,“那些沒有舉手的,是認為什麼?一樣高嗎?”

    “文學跟生活一樣高的話,你還要文學來幹嘛?”正是生活中的缺憾和不完美,促使人類從遠古以來,就在山洞裡圍著渺渺的火光講故事、聽故事,進行多生多世的集體創作。“生活裡沒有的東西,我們說它像童話一樣,而不是說,‘你好像生活’。”


    在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看法以前,大家都認為生活最高。康德改變了文學和藝術的地位,認為文學和藝術比生活更高,因為生活有缺憾、不完美,文學是經想像與理想化的、人類心中所嚮往的,一個在遠方的東西。

    20180703theme01b

    危險時期偷文學的少年

    是不是這樣的嚮往,帶領文革時期下鄉到郊區農場的“知青”梅子涵投入文學的懷抱?文革剛開始時,他初中剛畢業,正要上高中,老師被批鬥,圖書館的書都貼上了封條,蒙上一層灰塵。“經過一種渲染以后,看到那些書你會害怕。”

    有一天,他的一位暱稱叫“雞”的好友,在校園醫務室對面發現一個三角房子。原本這裡是置放清潔用具的,下午四點多的陽光斜斜照入,裡頭藏著的原來全都是書!世界名著。他在那裡偷了一本《黑桃皇后》,“讀不懂,但很愛惜地讀完了。”偷文學的少年,顯露出人對文學天然的渴望。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下鄉時期梅子涵在磚瓦廠做工,磚瓦廠旁有一條河,河對岸是上海文學界的人。他們被令在此勞改,挑糞澆菜,他知道那裡其中一人是巴金,用執筆桿的手艱難地勞作著。

    “那時的文學是有危險的。那是文學被鎖進黑暗小房子,作家去挑糞的年代。”就在那樣的年代,他走進了文學,一個人站在郵局門口看報欄,看到一首詩,一篇散文,也想要用自己的能力,有一天也變出一篇這樣的天空、小湖泊。

    文革是個文學被鎖進黑暗小房子,作家被叫去挑糞的年代,梅子涵在那時候決心投身文學。
    文革是個文學被鎖進黑暗小房子,作家被叫去挑糞的年代,梅子涵在那時候決心投身文學。

    創作兒童小說的成就

    文革結束后,梅子涵上了大學,那時他已過29歲。1978年他在江蘇省《少年文藝》發表《馬老師喜歡的》短篇小說,榮獲江蘇省1957年~1979年第二屆兒童文學獎首獎。

    “其實我只是無意地寫了一個兒童文學。別人說你寫兒童文學很好,多寫一點。你是青年作家嘛,別人邀請你就寫啊!就寫到那條路上去了。”這些年來他寫了《女兒的故事》、《曹迪民先生的故事》、《我們的公虎隊》、《戴小橋和他的哥兒們》等作,《戴》的佳評如潮,被視為中國版本的“小淘氣尼古拉”(注1),針對這一套六本兒童小說的成就,“有人說到現在沒人超過我,我也覺得是沒人超過我。”梅子涵有點得意,在咖啡館裡對我如此說。

    他形容自己有如移動在極端地理之間,一會兒熱帶,一會兒寒帶,一邊用淺晰、充滿童真的語言,為兒童創作真正以他們為本位的文學作品,一邊用成人的話語對成人講兒童文學的閱讀與研究,“寫兒童文學的,有些人會覺得跟你交流特幼稚。人家不要聽你的。”不過梅子涵很自信自己兩者得兼。

    注1:Le petit Nicolas。法國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由Rene Goscinny著,Jean-Jacques Sempe繪。

    梅子涵講《三個強盜》繪本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像故事中的強盜一樣在搶錢,搶那麼多幹嘛呢?收了進山洞裡,沒有生活,沒有小孩。這是生命最美的姿態嗎?梅子涵十分注重兒童文學的揚善與美育功能。
    梅子涵講《三個強盜》繪本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像故事中的強盜一樣在搶錢,搶那麼多幹嘛呢?收了進山洞裡,沒有生活,沒有小孩。這是生命最美的姿態嗎?梅子涵十分注重兒童文學的揚善與美育功能。

    點亮每個最初的生命

    這位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被冠以“中國兒童閱讀推廣第一人”稱號,報刊、電視或電台節目中常有他推動兒童閱讀的內容,最有名的是“子涵講童書”專欄、“子涵講童話”節目,還有“我們都是點燈人”演講。每個天黑以前當我們準備坐下吃茶點,拿著燈籠和梯子走過我們窗邊的李利正要去點燈——這樣的形象極吸引梅子涵,也情願做個點燈人,用兒童文學點亮每個最初的生命,希望文學中的真善美能伴隨他們終生。

    這注定不容易。“最大的困難點在于閱讀沒有成為一種習慣呀,所以才要推動。你看我們推動閱讀節,不用推動吃飯節。”應試教育是另一塊絆腳石;此外對兒童文學的懷疑也如影隨形。

    在一場跟上海三百多位高中生交流的節目裡,他問他們:你們相信童話嗎?相信童話的人請舉手。沒有一個人舉手。他又說,不相信童話的人請舉手。大家都舉了。他問其中一個男生,為什麼不相信童話?男生說,他七歲就不相信童話了,因為看《醜小鴨》,鴨子竟然會講話,就不相信了。男生17歲,來自上海最好的其中一所高中,將來也會進入重點大學。

    此時鏡頭轉向了記者對一位小男孩的街訪,“你相信童話嗎?童話是真的嗎?”記者問。

    “我不相信,童話是假的。”

    “你今年幾歲呢?”

    “我今年四歲。”

    “那麼你在家裡都看什麼呢?”

    “我看新聞。”

    童話喚醒心中最溫柔部分

    梅子涵在“相信童話.閱讀兒童文學”講座裡,演繹了上述對話,語畢笑聲四起。大家不相信童話,因認為它不是真的,是假的,沒想到童話的本質離不開人,鴨子也好,豬也好,反映的是活生生的人,人的心理活動,人的思想和行為。

    《醜小鴨》裡的鴨子生錯地方,有一天終于忍受不住嘲諷,逃出原有的世界。當觀看天鵝的人群發出讚歎,說“好漂亮啊”,它低頭,才從水中倒影知道自己也是一分子。如果它終其一生不逃,它的下場就是變成醜老鴨。它逃了,往前方不回頭地逃,前方是屬于它的湖。

    “所以,醜小鴨寫的不是一隻鴨子故事,寫的是一個生命的故事。”梅子涵以《醜小鴨》帶出訊息:童話的精神、哲學,都可以是真實的。不因為它說話了,就是假的。

    童話也帶有喚醒我們心中最溫柔部分的意義。有些時候童話的結局並不完美,安徒生《賣火柴的女孩》、《柳樹下的夢》,主角的結局都是死亡,但是它很美。

    梅子涵應馬來西亞兒童文學協會之邀,6月10日在一日營中主講“相信童話.閱讀兒童文學”,吸引了超過兩百人報名參加。梅子涵說這是“過一天文學的生活”。
    梅子涵應馬來西亞兒童文學協會之邀,6月10日在一日營中主講“相信童話.閱讀兒童文學”,吸引了超過兩百人報名參加。梅子涵說這是“過一天文學的生活”。
    讀者拿著梅子涵新著《綠光芒》,跟他拍照留念。“我不是只會寫兒童文學,”他自信地宣稱。
    讀者拿著梅子涵新著《綠光芒》,跟他拍照留念。“我不是只會寫兒童文學,”他自信地宣稱。

    閱讀中尋找語言最美麗的樣子

    “《賣火柴的女孩》美在哪裡?美在這個以死去為結尾的故事,打動了我們的善良。”對于人心人性,做了很溫柔的喚醒,“創造了很多活過來,讓良心活過來,良知活過來,心裡溫柔的感慨也活過來。”

    《柳樹下的夢》的男孩直到呼吸完全停止,都不曾對自己喜歡、剛嫁為人婦的女孩口出惡言,沒有詛咒、沒有中傷,沒有以死威脅,愛著的時候是美麗的,離開的時候也溫柔,“它讓我們知道還有這樣的一種愛情,雖然失敗了的一種美麗。”

    “你想起了《柳樹下的夢》,想起了《醜小鴨》,想起了《賣火柴的女孩》,心裡面綻放的是一朵很溫暖的花。”

    他認為這樣的善和美像是藏伏在兒童生命裡隱性的路標,足以影響人的一生。老師若能以成人的高度帶兒童看見一個他可能看不見的東西,那就夠了。能夠看得見多少豐富的意思,取決于老師多會閱讀,在閱讀中尋找語言最美麗的樣子。

    然而,我們每個人從來不是為了任何人而閱讀。“我們是為自己而來。為我們的生命而來。為我不想終日在家和學校的路上走來走去,走得乏味了,走得沒有興味了,沒有新的激情了,為這種東西而來。”梅子涵從上海來了又走了,落下無數的種子在這裡。他說文學要配著咖啡和餅乾,從容地講,靜靜地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