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洛:媒體應恪遵本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張瑋洛:媒體應恪遵本分

    前首相拿督斯裡納吉曾說要更多華裔部長入閣,以確保華裔在內閣有更強大代表性。之前很多網民唾棄這樣的言論,但等到真正的內閣名單出來,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都從兩性是否平權、族群代表人數多寡、哪個政黨人數佔多數來剖析內閣名單,給人感覺人民還是從種族角度解讀名單,真是矛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是人民真的這么想,還是媒體人自己這么想?這兩者是有差別的。筆者曾經在媒體界找兩餐,大概抓到新聞主編的思維:這個大概是讀者想要看的,趕快叫記者去採訪。可主編下判斷時是依照主流論述來判斷的,而很少可以跳出政客的論述範圍去報道,例如內閣成員的種族和膚色會決定他是否可以為單一族群謀福利,只是偶爾(真的是once in a blue moon情況下)才可以從“超越種族藩籬”角度報道新聞。畢竟報章報道還是要為讀者服務的。

    良好循環帶動他人

    像這樣的內閣名單,媒體充其量報道誰誰誰擔任什么部長好了。可惜還嫌事情不夠大,從政黨擔任部長數量、女性數量、部長種族百分比來追蹤報道。不是說女性部長人數提升不值得歡慶,而是媒體作為一個“大聲筒”角色,恪遵本分就好。

     這些從“阻礙民族和諧”角度出發的報道,讓內容農場之類的無執照“自媒體”去報道就好,傳統媒體不應該“隨魔起舞”。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傳統媒體要延續生存,應該回歸事件報道的“專業性”和“民眾知情權”。以無良政客的標準去剖析和報道事件,只會拉低自己的專業性。會大幅討論媒體報道的專業性,實在是因為普羅大眾易受傳統媒體影響。如果媒體可以減少甚至停止單純從種族、性別角度報道,而從績效去報道,那么我國各族和諧情景指日可待。

    媒體也好,民眾也罷,要營造種族和諧社會還需從自願改變開始。我們改變別人或許很難,最簡單的還是改變自己。自己改變了,少從種族角度去看事情,良好的循環也會帶動他人。

    希盟代表過去曾窮追猛打的一些課題,例如教育問題,在自己人在位后可沒借口尸位素餐,像前朝一樣佔著位子不做事。民眾或媒體應以長期監督的角度,翻找一些新部長們的競選宣言,看看在未來是否可以落實。只有這樣,馬來西亞繁榮的未來才值得期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