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重口味的大腦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悅讀‧重口味的大腦

    20180708read
    大腦裡的美食家.約翰艾倫.木馬文化
    讀書人/張崇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跟家人在茶餐室吃了一碗雲吞面和喝了咖啡烏。對于雲吞面,我總有美好的想像,看到“雲吞面”這三個字,很自然的就跟小時候外婆家賣雲吞面的味道結合在一塊兒。當我走進茶餐室,環顧四周之后,毫不猶豫就走到雲吞面檔前,跟老闆點了一客雲吞面。

    回到座位,負責茶水的服務員就走到我身邊問我要喝什麼?大腦連想都沒想,便對服務員說:“咖啡烏!”待服務員離開后,我跟家人說:“雲吞面好像就要配咖啡烏才好吃!”然而妹妹不認同我的說法,她認為,咖啡烏要配搭蘇打餅才是最好的組合。母親呢?她喝的是奶茶,所以沒有意見。這時候,我想起前陣子剛讀完的
    《大腦裡的美食家》。

    作者約翰艾倫是個神經人類學家,研究大腦神經之餘,也研究人類文化演變。我喜歡讀這樣的科普書,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增廣見聞,二是對身體有幫助。說到增廣見聞或許有些老土,但不讀科普書,你對周遭環境,甚至自己的身體構造、思想、文化等演化,都不會有基礎認知。

    《大腦裡的美食家》就解開最近我對身體演變和飲食文化的某些困惑。還記得當初買這本書時,我是滿心鬱鬱寡歡?為何?因為對于身體結構和飲食這件事,有些盲點無法突破。好比說,什麼飲食才是最適合我的?為什麼我會對某些食物,有著獨特喜好甚至近乎偏執——好比雲吞面配搭咖啡烏的組合。


    讀了這本書,用作者的理論去解釋,不免發現,我的這些飲食習慣,都是我在成長過程中,親密家人在培養的過程中,不小心就植入我的大腦中的“飲食記憶”。正因為有了這個“飲食記憶”,在面對美食時,我們便有了過往被灌輸的“飲食記憶”作為對某些食物的參考比對。

    這就回到前面我所談到的,當我看到“雲吞面”這三個字時,腦子裡就有雲吞面的味道出來,接著大腦會自動幫我配對飲料。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常發生在不同人身上。

    再舉另一個例子——酥脆的炸物。面對炸物,我們總是難以拒絕。不論是薯片、炸雞、炸魚排、炸薯條,只要一切與油炸有關,不論是看到字眼、聲音、圖像,甚至聽到別人說起,我們的唾液都會自動分泌,接著腦子裡仿彿著魔,有聲音催促著你,趕緊去找薯片或炸物來吃吧!

    也因為懂得人類大腦的弱點,加上各種大腦神經的科研結果驗證,快餐店的炸物廣告總會精心設計,根據大腦的飲食記憶對實體廣告的炸物進行加工、宣傳,為的就是激起你對炸物的色香味記憶與慾望,讓大腦催促你趕緊到快餐店吃噴香的炸物。

    給大腦美食家的建議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回到根本問題上,我們吃東西究竟是大腦驅使,還是我們能夠控制大腦,自主選擇自己要怎樣吃呢?作者明確的告訴我們,別懷疑,我們誰都免不了要受到大腦的控制,然后毫無節制地放肆吃一堆有的沒的東西。這一毫無節制、放肆吃的結果,換來的肯定就是現代人難以消滅的肥胖症候群。我們會變胖,我們會亂亂吃都是大腦的錯!

    這樣說的確沒錯,但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大腦和人類飲食文化的演進,就很不負責任了!那你要如何去改變住在大腦裡的美食家呢?讀完這本書之后,其實怎樣吃、如何吃的問題,我最大的想法是,只要吃得有營養才是王道。

    不過這般說辭又很模棱兩可!說大白話就是,人類飲食文化固然已根深蒂固深植我們的基因裡,不過要改變還是有希望的,好比說你在吃酥脆的炸雞或薯片之前,不要那麼快做出反應,慢一些,花點時間思索,這樣吃對身體有益處嗎?身體負荷得了嗎?我相信在大腦裡的美食家是會聆聽你的建議的。

    閱讀不挑食,以文字餵養靈魂,做這個時代的精神貴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