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欽憲:粵語、華語、共同語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楊欽憲:粵語、華語、共同語

    最近,交通部長在電台上用粵語接受訪問,這件事被“講華語運動”組織用非常嚴厲的詞語批評。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各界很多討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那到底部長用粵語接受訪問,是有意還是無心呢?他說他有選擇語言的權利,這我是贊同的,但是,身為一個國家部長,接受訪問時,他是否有選擇自己語言的權利呢?

    首先必須釐清的是,到底該組織強調的用華語進行訪問,是否有他的合理性,這就要話說重頭。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一開始是由不同方言的群體組成,各自創辦了不同的學校,用著不同的方言進行教學。

     一直到了20世紀30年代,馬來西亞華文學校大部分的教學用語才轉變成現在的華語教學。這個轉變代表了,華人開始從籍貫認同變成了民族的認同,從而才有今天馬來西亞的華校用華語進行教學,自然的華語就變成了馬來西亞華人的民族共同語。

     由這個觀點來說,該組織所強調的是民族共同語的部分,並沒有說錯,問題只是在于其遣詞用字過于激烈及偏激。筆者認為,方言與民族共同語的使用,並不衝突,只要看地點與場合使用即可。


    第二,部長當然有選擇自己語言的權利。因為,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多元語言的社會。但是,部長在選擇自己用語的時候,是否應該要先思考,他所使用的語言有沒有讓最多的群眾聽得明白、聽得清楚呢?因為,部長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涉及老百姓的生活或政策上的轉變,如果百姓聽不明白,是否會造成另一層的誤會呢?

    避免再次陷入泥沼中

    第三,部長回應指他是尊重節目的性質才用粵語,可是,該節目會隨著嘉賓的要求而轉換用語(主要是粵語、華語),當然如果該節目沒有嘉賓,那肯定是使用粵語的。這就要讚賞部長親民的態度。

     但是,部長在尊重節目性質的同時,是否又冷落了一些聽不懂粵語的人士呢?馬來西亞雖然長期受香港電視劇的影響,會聽粵語的人確實很多,但是,社會還是有聽不明白粵語的人士呀!

    部長剛上任,更不是華文教育出身(部長自己強調),我們不便苛責,可是,他的幕僚卻必須替他分清什么是粵語、華語及華人的民族共同語,避免讓他再次陷入這種所謂語言的爭論泥沼中。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