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芮《壓死人的大帽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張芮《壓死人的大帽子》

    香港飲食人葉一南的專欄中提到香港的中菜餐廳數量最多,但餐牌變化最少,菜式有七、八成相似,不只是菜名,連味道和做法都大同小異。從餐牌上,你感覺不到中菜的源遠流長,廣闊深厚,反而是吃西餐時,只要是像樣一點的餐廳,大多都有一位很有想法的廚師,他們從傳統口味中創新菜式,每天都在尋找當造的新鮮食材,每天在想,每天在變,你想找一道跟別家餐廳相似的菜也很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為什么會這樣?葉大師說,因為西餐廚師不會說“我食鹽多過你食米”,不像中餐廚師死守著師傅傳下來一套當年曾經成功的法門。

    在本地,許多廚師也和葉大師有著相同看法、類似感慨,我們的中餐餐牌也千遍一律,借去隔壁餐廳用也一樣可以點到菜。

    華人開口閉口就是堅持傳承守護傳統,但大多數人忘了,應該堅守和尊重的是傳統裡的心法和精神,不是個人的法門。譬如粵菜的傳統精神是尊重食材,新鮮原味,緊守這個原則,不管怎么變,也是正宗粵菜,不會變質。

    風吹草動全身豎刺


    在中華文化裡,“傳統”永遠至高無上,很多時候年輕廚師不是不想變,而是社會要求他們遵循傳統,師傅教下來的東西,你只能信,不能問,更不能改,否則就是不敬。

    小時候不能質疑老師,長大后不能挑戰師傅,因為他們“食鹽多過你食米”。從學校到廚房,從課室到職場,情況並沒有多大改變。

    但時代不同,環境變遷,飲食又豈能一成不變?死守著師傅教落的,不敢變,不想變,不懂得變,結果博大精深的中菜就縮到只有一口井那么小。

    守護傳統是一頂壓死人的大帽子,愛護華教也是。

    講廣東話就是打壓華語,“令華文教育界倍感挫折”,一聽到宏願學校就劍拔弩張,擔心變質,擔心被同化,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這些人像刺蝟那樣豎起全身的刺。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飲食文化是活的有機體,語言也是,還有衣著也是,都會隨著人的生活習慣和環境變遷而改變。本著“傳承和發揚優秀華夏文明”推動漢服復興運動的那群人,我常常很懷疑,當先人看到生在數碼時代的你們頂著炎炎烈日穿起寬袍大袖時有何感想?是涕泗縱橫?還是氣得想要跳出來罵一句“愚不可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