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傑:籌款新聞帶知識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羅健傑:籌款新聞帶知識

    慈善組織協助病人籌款,雖是籌錢救命,但一些新聞,已經發展成健康資訊,在籌款個案裡帶出的醫療訊息,值得細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讀者從他人的個案中,了解到病發的原因、過程及可能出現的症狀,為了帶出病人的具體情況,類似的籌款新聞,不會三言兩語就帶過病情,反而詳加解釋。

    因此,越是複雜的病症,篇幅往往越長,避免讀者讀了新聞而摸不著頭腦,而且讀者讀后,才會做出下一步行動,即捐款。

    為了準確無講述相關病人的病情,負責相關個案的慈善組織,事先必須嚴查,包括家訪、查核與向院方鑑定,這樣才能服眾。

    在籌款發布會上講解該病症時,就會有病人及家人提及症狀及經過,當然籌款新聞是他人的個案,讀者至多只能作為參考用途,畢竟每人的身體情況大不相同,各種“奇難雜症”最終還是必須諮詢自身的醫生,但起碼籌款新聞讓讀者對相關病症,有初步的認知。


    日前,大山腳就有一個慈善組織,接獲患中型地中海貧血症的孩童要籌款移植臍帶血個案,其母親是輕度地中海貧血症患者,父親則從小到大都很健康,一般檢測也通關,但兒子出世后卻被確診患有此症,父親深入檢查后,才獲悉自己是“隱形”的輕度地中海貧血症患者。

    這事件告訴我們,自我感覺“健康”不一定就是身體很OK,很多人還是會抱著“沒事就是健康”的心態,結果當疾病“不按理出牌”時才知事態嚴重。

    讀者從中能學習到的,就是在進行身體檢查時,再做相關病症的深入檢驗。

    過去經常出現的籌款病例,許多是病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這類個案能讓人了解到心臟的複雜性操作,及如何對缺陷問題對症下藥。

    所以,閱讀籌款新聞,有時不只是問“病人需要多少錢”,而是“我能得到什么資訊”?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