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藝術教育 追求人生·極致之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學習現場‧藝術教育 追求人生·極致之美

    20180717live0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報導:方俊心
    圖:盧淑敏、麥永健、受訪者提供

    坐在美術館的一幅畫作前聽老師講故事,可以是很多已開發國家學齡兒童的集體回憶,在這些地方,美學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也都在一早出門前關注自己的形象如何,可是對于我們來說,美學的面目還是有點朦朧,也沒察覺美學教育如何影響我們的能力和精神世界。

    三位馬來西亞藝術學院(Malaysian Institute of Art,簡稱MIA)系主任周春美(Bibi)、陳翠嫻(Anna)和黎賀香齊聚一室,談談關于美學和一般人對美學教育的一些誤解……

     黎賀香MIA染織與服裝設計系主任,日本織田設計學院服裝設計系藝術學士
    黎賀香MIA染織與服裝設計系主任,日本織田設計學院服裝設計系藝術學士

    美學是生活的調料


    一個社會是不是在溫飽后,才會開始思考美學?純美術系主任Anna說,美學是文明的一部分,它是必須的,就像水電,我們肉眼看不見,可是不能少了它。

    它也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每天一起床就開始了,”Bibi是插畫與美術設計系主任。她說,我們每天早晨會照鏡子,看看即將走入人群的自己是否令自己滿意,感到舒服,這就是我們潛在對美的需求。

    我們可能沒察覺,我們對服裝的選擇,其實就是以美學來作為一種個人風格、價值觀的表態。染織與服裝設計系主任黎賀香如此解釋。她認為美學是生活的調料,可增加生活的甜味。

    在Bibi來看,已開發的西方國家很注重美學,相對的東方社會美學教育較缺乏。日本算是東方社會中較注重美學的地方,在細節裡常常能看見此等精神,比如飲食,用很精緻的大盤子盛一個小小分量的美食,讓饕客同時獲得視覺上美的體驗,但要是換作我們,可能就覺得麻煩。

    BibiMIA插畫與美術設計系主任,墨爾本理工大學純美術碩士
    BibiMIA插畫與美術設計系主任,墨爾本理工大學純美術碩士

    除了技藝,品格修養不可少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以前中國古人游山玩水,被風景震懾或感動,忍不住題詩作賦以抒發內心的激動,Anna覺得這是一種美學修養,只是以文學形式呈現。下雨天一群人在等車,有人百無聊賴,有美學修養的人可能會注意雨水滴落的形狀,鞋子的模樣,“他會很細膩,體會很多。”

    她認為,接受美術教育的人,因為一直在感受、畫畫、做手工或進行各種媒介的創作,長期在進行這樣的思考,久而久之會熏陶出品格與修養,對真善美會有一定的堅持,“因為你不允許髒的,不好的東西侵犯你的美,是吧?”

    “你對事情自然的會有要求,不是隨便都可以。”Bibi補話。這種特質也不會在初學的一時半刻顯現,需要長時間慢慢地建立。

    兩位都有共識的說,MIA協助學生掌握種種美術技巧,然而到頭來最看重的還是學生的品格與修養。“我們當然希望學生在美術與設計有貢獻,可是如果沒有,而他是一個有品格、修養的人,那我們也覺得我們已經成功了。我們並不是一個職業培訓,只培訓你的技巧,當然這是基本需求,是一定要有的。”

    AnnaMIA純美術系主任,美國奧克拉荷馬市立大學純美術系畢業
    AnnaMIA純美術系主任,美國奧克拉荷馬市立大學純美術系畢業

    認識自我發現自我

    單純地在紙張上用彩筆拉出點線面,或東敲西打讓一座石塑像從一塊石頭脫殼而出,像這樣的技巧,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它運用的是綜合的觀察、分析、組織、判斷等理性思考能力。Anna說,美學教育可幫助個人培養這些能力。科技以分秒速度革新,也許今天學的后天已淘汰,但只要個人具備基礎能力,“你不管科技怎麼變都不怕,你只是需要時間學習新的科技而已。”

    她以烹飪經驗為例,“我第一次煮飯,也是靠畫畫的習慣、敏感度,決定多少鹽,要先放油還是先放菜。你懂得分析、懂得判斷、懂得做決定,就可以了,那個過程一樣是創作,很興奮的。”

    Bibi說她在墨爾本理工大學就讀純美術期間的老師也告訴她,自己是憑著這些基礎能力摸索烹飪和園藝。“所以,美學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不管是服裝設計、建築設計這些重視理論的行業,又或者刺青師、髮型師、甜點師這些強調手工的職業,美學都佔有一席之地,就連市場部員工,也不能忽略展演(presentation)的美感對客戶的影響,因此接受美學教育的學生養活自己肯定不成問題。

    過去畫家常被認定很貧窮,死后畫作才能大賣,才能成名,今天卻不一定如此。藝術跟插畫之間不是壁壘分明的兩個世界,創作者可以多元跨界,如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一切由創作者自己決定。

    兩位也說,學美學的人長時間在實驗、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創作,對自我的認識與了解也會越來越深入,因而會越走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

    讀藝術系工具未必花大錢

    有些人以為美學教育必然花費不小,單是畫紙、畫具、顏料等就會花去一筆錢,而且顏料是消耗品,不像書本可重複使用。Anna回應,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因學習理髮或烹飪等技藝,個人也是必須準備一套完整的工具,這是學習中會產生的開銷,免不了。

    以繪畫來說,有經驗的畫者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材料,按照自己的預算採用,他不用準備所有工具,就算是顏料,也是準備自己需要的就好。多元的科技媒介、循環使用的物品也都可以是經濟實惠甚至免費的創作素材。

    Bibi補充說:“最主要是懂得有效地利用材料。怎樣去用是一種智慧,未必要很多才可以做一個好作品。一支鉛筆也可以作畫。”

    “服裝設計也一樣,未必要很貴的布料才有好效果,最重要是自己的敏感度。”黎賀香說。

    因此,Anna覺得最值錢的還是點子、概念,大量閱讀,大量查閱資料,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呈現方式。如今也有很多人贊助藝術創作,有興趣的創作者可以申請這些資金,省下開銷。

    “比起以前,藝術的路容易走多了,以前我們的路好難走,”Bibi笑嘆,她經歷了到處搭巴士以尋得一本書的年代。Anna則是拼命啃麵包,省吃儉用買材料釘製繪畫用木框。

    “我覺得不能拿美學跟麵包放在一起看,這是兩回事,”Anna正色道,“好像歷史,也不能填飽肚子,為什麼我們還是要學?”

    馬來西亞藝術學院Malaysian Institute of Art(MIA)

    294-299, Jalan Bandar 11,Tmn Melawati,53100,Kuala Lumpur.

    03-41088100

    www.mia.edu.my

    插畫與美術設計系學生為參與DBKL Tong Sampah Mural Painting比賽準備。
    插畫與美術設計系學生為參與DBKL Tong Sampah Mural Painting比賽準備。
    染織與服裝設計系學生楊凱旋,參加Air Asia Competition進入決賽圈。
    染織與服裝設計系學生楊凱旋,參加Air Asia Competition進入決賽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