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升級再造 垃圾另有生存空間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見聞‧升級再造 垃圾另有生存空間

    是什麼設計,讓蕭競聰如此上心呢?
    是什麼設計,讓蕭競聰如此上心呢?

    文:子若
    圖: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小時候,你曾否將使用過的作業簿,撕下來折成紙船;或將路上撿來的木條,綁上握柄,制成一把“寶劍”!這種“廢物利用”的精神,正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非常貼切今日社會倡導的環保生活,怎能不好好發揮呢?……

    在今年五月全國大選過后,當關心環境的人們在討論、在懊惱著,那些在競選期間恣意飄揚的黨旗,該如何處置呢?

    欣喜看見、聽到,有人把它們當紀念品來收藏,也有人將它們收集、清洗后,再製作成環保袋子,甚至看過一個印度婦女,將它搖身一變,變成了印度紗麗(Sari),這都是大家樂見其成的做法。

    其實,他們都在做著時下最流行的環保觀念─升級改造(upcycling),不同于循環回收及再造(recycling)的是,所謂的升級改造是將回收物件,用創新方式改造成更高利用價值的新東西,使其發揮全新功能與功效。

    不僅是循環利用,而是重組設計


    從黨旗到環保袋、從旗幟到服裝,這都是升級版的環保產品,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蕭競聰而言,升級再造只是近期的用語。

    他指出,“Upcycling”這個字大概出自長期在綠建築領域佔有領導地位的美國生態建築師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與德國綠黨的創辦人之一的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于2002年合著的一本書:《Cradle to Cradle》(從搖籃到搖籃)。

    “他們說道,人們不該只談Recycling ,因為循環再造的材料之材質會下降,而且再造過程耗廢能源。升級再造傾向把舊物或廢棄物重組設計,賦予另外的用途,或者是‘第二生命’,這大概也可幫助減少浪廢和堆填區的負荷。”

    他在接受《中國報》電郵訪問時提到,實際上,人們一向都懂得把廢棄物重新運用,“只要有所需要,再加點創造的意慾和技術,便會再造出有用的東西。”在他的眼裡,不希望浪費的人都自然而然會且懂得升級再造。

    所以,升級再造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而他從小就在生活裡把這種本能貫徹到底。他透露,小時候住香港九龍深水埠,其家附近就是鴨寮街 ,那裡最出名的是電子零件和舊物市場。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平時,我都會到那裡去逛一逛,喜歡找些零件,然后,再把廢棄物東拼西湊,自製成(電動)玩具。”問他人生中(童年時)第一件設計的傑作是什麼的時候,他記憶如新,寫到:“我把舊式撥輪電話拆開,將裡頭的金屬框架取出、重組,再配上馬達和腳車輪,即變成了‘登月’太空車。”

    他依稀記得,當時他不過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整個小學階段我都喜歡自製玩具,如電動的噴水池裝置和游船等,材料都是到處撿回來的。”長大以后,他也經常做這件事,四周圍都有“好料”供他與他的學生,進行再創作!

    這就是設計嗎?他指出,設計的定義其實就是策劃和執行的一種方式,那就是把想像具體化或者實踐出來的一套方法和技術,他自幼就在有意與無意間執行這件事,后來也順理成章走在設計這條路上。

    民間無處不設計!這是蕭競聰最常提到的一個例子是香港木頭車,他致力于將式微手工藝加入新點,延續傳統生命力!
    民間無處不設計!這是蕭競聰最常提到的一個例子是香港木頭車,他致力于將式微手工藝加入新點,延續傳統生命力!

    再造舊物為新設計

    蕭競聰即將于今年七月下旬前來吉隆坡,與國際設計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Design ) 主席扎卡裡(Zachary Haris Ong)主講一場以“Design from Ordinary to Sustainability”為主題的環保講座。屆時,他會與大家分享香港升級再造的故事,包括成與敗的個案,以及人們眼裡一般尋常的東西,如何升級為可持續存在的產品。

    如果稍加留意,民間無處不是升級改造的用具,他見過最棒的就有香港土產的木頭車 ,他賣個關子說道:“我會在講座上詳細介紹這樣東西!”另外,還有嬤嬤縫改過的舊衣和前蘇聯時代很多自製的家居用品,這都是設計呀!

    升級再造需要特別栽培的設計天分? “升級再造是一種態度,只要不想浪費,人人都可以廢物再利用,延長物件的壽命。”它如何可以被激發呢?從他后來的回答中,得知激發這種態度的方法有三部曲。

    “首先要讓人們認識自己的浪廢習慣,進而培養DIY的想像和習慣,這是一種創造力自信心(creative confidence),再來就是有空間和時間去處理自己生產的廢棄物。”

    任何你將丟棄的物件,一定有另外的“生存空間”,無需成為垃圾。你是否看得出圖中這些漂亮裝飾物的前身?
    任何你將丟棄的物件,一定有另外的“生存空間”,無需成為垃圾。你是否看得出圖中這些漂亮裝飾物的前身?

    體察民情賦予第二生命

    當升級再造這個課題成為流行的主題,實際上,說易行難,如何如何讓老百姓真正理解這不是艱難的事才是當務之急,“我們要時時刻刻為有心人提供相關的例子,去啟發上述的創意自信,以實例說明‘人人都可升級成為設計師’。”

    行動勝于語言,但在你行動之前,他還是不吝在言語上提供一些tips,問他在進行任何再造設計過程中,先后需要注意的關鍵點有哪一些?他回答道:“在棄置任何物件之前,只要有空閒時間去想想如何去賦予它‘第二生命’便可。”

    我們不一定是專業設計師,但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當民間設計者,“很多‘專業設計’都是從民間設計獲得靈感的,而好的專業設計師是懂得體察民情的設計師。”所以說呀,人人都是設計的創造者、實踐者和書寫者!

    數年前,他就推出過一本以《揦西設計》為名的著作,裡頭有那些微小而被人忽略的設計,說到書名的由來與意思,他說道:“揦西設計是Lesser Designs的廣東話音譯,也喻意民間手到拿來,不拘小節的設計。”

    零垃圾零污染
    尋回青山綠水

    “Lesser designs 是假借十九世紀末英國工藝美術學家威廉莫裡斯(William Morris)倡導的著名概念‘生活的小藝術’(Lesser Arts of Life) 而來,后者致力推動民間工藝和技術,以抗衡當時成為了學院派的所謂‘高雅藝術’。”

    在香港,他推動的另一個企劃就是街道就是博物館,他認為“street as a museum”,“言下之意,我們隨處都可以發現有趣的東西(只要你有慧眼),因此,你只要懂得從日常生活中或街道中發現,你就可發現很多廢棄物的嶄新用途。”

    “任何你將棄掉的物件,都一定有另外的‘生存空間’,無需成為垃圾。”他指出,現在很多城市也開始了“零垃圾”的規劃,“這也是一個複雜的設計項目。”

    所以,每到一個地方(空間),他都會挖掘和留意隱藏在民間裡的設計,“在人為的世界裡,到處都是設計(不論民間與否),這些都是我的靈感來源,但是,我需要時間和心志去‘消化’它們, 才能有進一步的想法和創造。”

    腦力需要被激發,心靈需要被激盪,因此,他向來倡議,在社區內建立一些儲集廢棄物資的空間,讓人們或設計師們慢慢盤點和想像它們的“重生”去向,“否則我們很難想出升級再造的點子。”

    這些種種舉措無非是讓承受著重擔的地球,可以回到青山綠水的真實面貌,在蕭競聰的心裡儲存著一個理想的環保世界,那是一個“零垃圾”、“零污染”的世界,“那是一個像自然界的物種和資源,各盡其分,通通都可循環再生。”

    在前來大馬之前,他說,人們可否透過科技和醒覺的態度做到理想中的環保世界,“這會是我們個人的挑戰!”

    Design from Ordinary to Sustainability

    日期: 7月24日(星期二)

    時間:8:30am~12:40pm

    地點:Level 4(Auditorium 3),Asia Pacific Institute of Imformation Technology(APIIT),Technology Park Malaysia(TPM),Bukit Jalil, KL.

    詢問熱線:013-639 4126

    費用:RM20(學生);RM80(非學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